现在网络很发达,所以讨论文学的人也多了起来(比如某乎或其他平台)。大家每天就一些无聊的问题在那里讨论,比如“如何评价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为什么不能以道德来评价衡量文学作品”,“《红楼梦》和《百年孤独》《战争与和平》比较,还有哪些不足”。等等。当然也不能说全都无聊,有些还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

大部分都是文学萌新提出来的。很多文学爱好者就喜欢在那里比来比去。

回答都很精彩,很专业,答者知识面广,见解深刻,让人叹为观止。

而且关于文学中道德的事情,很多人都说得非常在理,比如“很多图解化道德的说教小说实际上是缺乏道德的甚至是虚伪和恶劣的。”

其实没有谁比违反道德的人更理解道德本身了。

有人又说到《金瓶梅》中潘金莲一角色,说,有人只看到了她的银(谐音),却没看到她的童年遭遇。

我的确承认某些人的文学理论功底很扎实,而且我也佩服,其中还有很大的嫉妒成分。但是至少我现在不想做一个研究文学理论的人(以后可能也做不成),这是纯粹的艺术家,不是社会学家。作家除了是艺术家外,更多的是社会学家。

其实我不觉得别人在讨论道德问题上,说得多么头头是道,就一定是好人。因为道理是非常好讲的。就好像喜欢王阳明的人,每天都在讨论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如何知行合一。

作家比起会讲道理的人来说,更懂得道理。因为他创作的时候,是投入情感的,懂得主角的那份情感。知道如何体现角色的骄傲,自卑,虚妄,虚伪,等等。作家如果没有同理心,同情心,没有投入角色,很难创作出好作品来。

比如诗人许立志的《冲突》吧。从《冲突》这首诗歌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自卑的人,当然这一点作者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正因为我以前有过这种心理,所以才明白这首诗歌。许立志是一个自卑的人。

其次,许立志是一个孤独的人。李白的孤独还带有那么一些诗意的孤独,许立志的孤独那完全是一种心累的孤独。爱好文学的人,很多文青都有一种孤独气质,这种孤独大部分带有诗意。但是对于生活在底层的人来说,孤独一点诗意都没有。

我孤独着,所以能体会许立志的这种心累式的孤独。

而且从对许立志过往的采访中可以看出,他似乎不喜欢和人交往,总是独来独往。其实这不是诗意,而是孤独。

如果作家没有情感,只在那里写一些体现道理的作品,固然也能发表在《北京文学》《花城》等重量级期刊上,但是并无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