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小站

叶志权

我是带着诗意来的,希望在小龙洞淘到诗,我们是带着画意来的,希望在小龙洞淘到画。对于小龙洞,我是再熟悉不过了。大山深处那一座座桥梁和隧道,以及不断延伸的铁轨,一张接一张地成像在我的心中。但不知道坚守在这里的小站人哪来的劲头,一年又一年,硬是把管辖范围内的线路,捣鼓的平平稳稳,却从来无怨无悔。

小龙洞线路工区驻地被青山绿水环抱,让人仿佛是在小桥流水人家的诗行间,在梦里水乡的画册中,在斑驳安静的旧照片里。好长一段以来,我抽不出时间去这个艰苦的半路工区看看,今天,终于依梦而行,有空去看一看,访一访……

散步驻地后面林间小路,寂寞的小路远远的向山顶伸展,清新的空气伴着山风徐徐吹来,如同大山万千树木的共鸣,沁人心脾,又好比大山中潺潺的溪流,安静纯粹,让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一群山雀受到惊吓,展开翅膀扑腾扑腾飞向对面大山树丛中,那离工区驻地不远的铁路大桥下潺潺的山溪水清澈得让我没有了一点私心杂念。

登上山顶,放眼四望,夕阳西下,层林尽染,小站人带着一天的喜悦,迎着艳红的晚霞,收工回到了自己最离不开的地方,他们始终把根扎在这里,用忠诚,信念和期望,呵护钢轨、桥梁、隧道,在这里继续着自己的无私奉献。他们乐观积极的生活、工作在大山深处,书写着一个个泣人泪下的感动故事。这些年,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加班加点极为寻常,但是从无怨言,他们在工作中磨练筋骨,积蓄能量,为山区铁路两根钢轨的安全平稳忙碌着。这群踏实奉献的小站人,这群默默无言的小站人,这群在艰苦时候、危急时刻总能冲在最前面的小站人。黯淡的天空铭记着小站人的汗水,我在大山里写着无数的诗歌,赞美这群人的执着坚守、无私奉献。时间可作证,其高尚品格,日月可作证。

久立于山上,且听火车的欢唱,且听轻风的长吟,那是难能的享受。远处稻香的田园,禾苗正在使劲拔节,赢得的不止布谷的赞美。晚上,小站人围坐在工区食堂里,像一个热闹的大家庭一样。由于我的到来,热情的他们破例提出喝点酒。煮饭的苗家“妈妞”(苗语:姨妈)一边在大家碗里斟满土法泡制的“杨梅酒”,一边唱起了贵州苗家好客的劝酒歌。我们边聊边畅饮,把一天的疲惫与辛劳融进了阵阵欢歌笑语中……

与小站人相处,一个个惊喜、兴奋与激动,书生意气的“激扬文字,挥斥方遒”。咬文嚼字的闲篇里来的全是灵感。我写他们的工作、生活,拍他们在大山深处线路上黝黑的脸庞、穿着黄马褂沾满油腻的身影,拍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的豪爽模样,不自觉地也被他们快乐的心情所感染。

扎根山区,无私奉献,就是小站人对山区铁路的一种热爱,对本职工作的一份责任的真实写照。的确,在小龙洞这样艰苦的环境里,也许只有这种最单纯的相处之道,才能求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也才会使他们有一种自信、平和、快乐的心态。那种在危急时候迸发出来的冷静、沉着,那种在关键时候冲出来的勇猛,那种在大动脉需要的时候不求回报的付出,这一切都让我深深的感慨,宛如一个大家庭的小站人的确非常有力量。忘不了每一次更换重伤钢轨的时候,在烈日寒风中,尽职尽责的小站人;忘不了每一次列车安全通过那一刻他们的欢呼和喜悦,更忘不了铁路大动脉的畅通他们所有的付出。

小站人不变的是精神,传承的是永恒。他们在属于自己的岗位上,精彩地演绎着奋斗与成功、挫折与进取。而他们于我来说,有着深深的印记,我无数次被他们的拼搏奉献精神所感动,也无数次随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而欢欣而忧伤――这里,凝聚着小站人精彩的人生;这里,寄托了我对小站人的深情。

当所有的繁华落幕,淡出了荣华与富贵,我轻吻小站的土地,这里一片宁静,这里安放小站人的精神皈依。

小龙洞,唯有那两根钢轨还在相伴这群小站人的日月,那激情燃烧的岁月相伴这群小站人的过往。我想找个懂小站的人给这里坚守的工务职工写几行诗或谱一支曲,都没能如愿。但诗意总是会默默流传下去的,或许是那个怀揣琴弦的歌者,或许是那个敲击键盘的文人……

于是,我也有了给小站人码段文字的冲动。我在灯下记录点点滴滴的故事,徐徐的风撩拨我的思绪。窗外,天边挂着孤独的星星,我把小站人写进诗行,我把他们对家的思念叠起,大山里的游子是否还在低吟。一个繁星点缀的小站,这里还响着汽笛声,小站人的脚步还在走着……

图片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