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当年的中印之战,中方以极少的伤亡给予印军强有力的打击,成了印度几十年不可磨灭的伤痛。看目前情况,印度边境形势很不乐观,印度决心在边境部署“施瓦提”,这一次,它主要被应用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上,在查谟也有它的身影。

印度军事专家认为,“施瓦提”已经经受过不少考验,有了它就能准确得知敌方火炮所在地,它有50公里的探测范围,即便地点不同,武器不同,它也能够一并发现。它不惧怕高火力环境,可全天候作战,反应快,机动性也高,不论是炎热还是潮湿,是高温是严寒,它都能正常工作,即便是高原地区也一样可以在30分钟以内完成部署工作。

时至今日,火炮依然是陆战的主要装备,它射程远,威力强,有“陆战之神”的美称,即便后来战机导弹从某些方面赶超了火炮,但陆军仍然钟爱它。更何况在大多数作战中,双方都会有意限制作战规模,一般不会让航空兵直接参战,这时炮兵就成了主力。

尤其是在高原作战时,炮兵的地位相当高,因为各方面限制,航空兵的支援能力会被大幅度削减,陆军直接派炮兵上场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火炮会借助地形的优势来攻击更远的目标,再加上高原空气稀薄,火炮的阻力都会降低不少,但同时也需要重新修正火炮的射表,印度就曾因为忽视了这一点而没少吃亏。

有需要即有进步,为了压制火炮的威力,炮位侦测雷达等技术侦察手段应运而生。利用雷达技术可以有效追踪敌方发射出来的炮弹,还可以推测出炮弹发射的地理位置,对敌方及时进行反击。

如今,各国基本都有装备反炮兵雷达,其侦测距离大概在30~50km,想知道具体的参数,要看对手火炮的类型,发射的距离如何。一般反炮兵会采用车载方式参与作战任务,操作者会控制在10人以内。通常情况下,操作指挥人员有权在发现敌方位置后直接发起反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敌方致命一击,不给敌人转移阵地的时间。

总结来看,全球比较著名的反炮兵雷达有“火力发现者”系列,由美国研发,欧洲多国还联合研制了“眼镜蛇”,威力和其名字一样毒辣。俄罗斯在这方面的成果也不小,比较知名的反炮兵雷达名叫“动物园”-1,而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为SLC-2炮兵侦校雷达。

当然,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据了解这些雷达基本都运用了相控阵技术。在不久的将来,反炮兵雷达会朝着三方面重点发展,它们分别是提高探测距离、提高轻量化、提高多功能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