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不易 抄袭必究)

一部好的作品总是能给观众留下回味无穷的魅力,《隐秘的角落》即是如此。

《隐秘的角落》以数学老师张东升和优等生朱朝阳两条线索展开。

以张东升为核心的线索围绕其家庭和事业,讲述了表面光鲜的张东升背后隐藏在角落里不为人知的一面,他的婚姻濒临崩溃,为了挽回妻子,他竟将自己的岳父岳母推下了悬崖。

以朱朝阳为核心的线索围绕他和他的好朋友严良普普展开,讲述了严良普普为了救普普生命的弟弟借住于朱朝阳家,无意之中,三个人目睹了张东升推岳父岳母下山的情景,于是双线合一。

两条线索的糅合,开始了全剧的推理悬疑和紧张气氛,以鲜明的人物性格形象作为剧情推手,配合着跌宕起伏的剧情设定,给观众营造了丰富的视觉感染力,让人一看便挪不开眼。

《隐秘的角落》开播之后曾在网上引起了一阵讨论声,观众们被其中不说悬疑但却充满推理的新颖剧情所吸引,而演员们的精湛演技更是为该剧加分不少。

就算是已经大结局余热也还是未减多少,很多人会拿出来讨论该剧中传达出来的价值。

有的人看到了家庭教育背后的重要性,有的人看到了“中国式父母”的控制欲,还有的人看到了人性背后隐藏于角落的自私和丑陋,这些被大多人拿来讨论的话题深含哲理,而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不是这些,而是关于《隐秘的角落》中运用到的影视语言。

01 片头片尾的创意应用,配合色彩搭配,以新颖的方式吸引观众眼球,更能制造视觉上的新意

腾讯视频电视剧副总监孙宏志总结了平台观众追剧规律——“黄金七分钟,生死前三集”。

集的弃剧用户中有35%是在前7分钟内弃剧,第7分钟之后,所有拖拽、快进以及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会有提升20%,几乎有40%观众会在前三集就弃剧”。

一部作品好不好,开篇调性很重要,这决定了是否能很好地抓住观众的好奇心和眼球,也决定了一部作品是否可以留住观众,无疑《隐秘的角落》做到了这点。

开篇以一个创意小短片的形式开场,以几何图案组成的建筑物作为环境陈设,其中三只小白人目睹两只人掉下,而后出现了一个大黑影。

在大黑影的追逐下,三只小白人最终只剩下一个,这是对全剧剧情走向和人物命运的暗示,以经典黑白配的色调烘托了人物的定位,白代表正,黑代表邪,将人物关系暗示到位。

片尾部分每一集都以不同的片尾曲呈现,围绕该集的剧情发展和基调,配合着恰到好处的音乐,给人创造了无限的遐想空间,而部分剧集末尾配有人物对话,对相关情节以及发展做了交代铺垫。

创意十足的片头片尾应用,为整部剧的新颖度频频加分,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更是以新颖的方式革新了影视化呈现以往的单调和无聊,制造了视觉上的新意,让人欲罢不能。

02 不同道具对应不同人物,侧面烘托人物性格特征,丰富人物形象

道具是影视呈现中最常见最普通的辅助工具,以实物或者有关联性的东西之间形成呼应作为道具,以此侧面烘托人物或者推动剧情发展,在《隐秘的角落》中,道具便给丰富人物给了十足的优势。姓名呼应暗示

张东升和朱朝阳的姓名之间互相作为暗示,是对人物命运走向的侧面展现,朝阳必会东升。

张东升无疑是全剧的反派人物,他将岳父岳母推下山崖,将妻子的药换了制造意外死亡,杀死王瑶和王立,甚至还要弄死朱永平和朱朝阳,他一面是温文尔雅的数学老师,一面却是腹黑残忍的杀人狂魔。

朱朝阳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家长眼里的好宝宝,他次次都拿第一名,但他却是“坏孩子”,一开始为了帮助严良和普普,但当后来事态不可控的时候,他开始了心机算计,而这便是他成为“第二个张东升”的走向。

朝阳必会东升,朱朝阳和张东升的姓名暗示便互为道具,分别突出了两个人的性格,轻而易举地推动了故事情节。张东升的假发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人们会表现出不同的形象,也就是戴上不同的面具,人格就是所有面具的总和。人格面具使人能够演绎各种性格,通常是符合社会期待的一面,给予他人一个好印象,以便得到社会的承认。另一方面,人格面具也隐藏了真实自我。

张东升的假发这一道具便是对其人物的侧面烘托。

在婚姻里的张东升从未摘下假发面对过妻子,直白地说,妻子可能从不知道他的头发竟然是假发,这便是借助假发的道具对这段婚姻关系的暗示和侧面敲击。

一段感情中,他从未以真面目示人,这样的道具安排,凸显了他对于婚姻的不坦诚,从而出现了问题也无法弥补,以至于想到了极端的解决方法。张东升的眼镜

张东升佩戴眼镜时,是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张老师,他为人师表的样子帅气又有才华,可当摘下眼镜时,他就像是解锁了封印一般,一张笑脸可以立马冷漠。

印象中,在亲戚家孩子的满月酒上,张东升被亲戚排挤,心情不爽的他在卫生间的镜子前摘下了眼镜,一瞬间人物切换到了魔鬼状态,但当亲戚从卫生间走出时,他立马戴上眼镜,随即一副好说话的样子。

眼镜这一道具的运用,很巧妙地刻画了张东升的“双面性”,而这也是对后来剧情的解释,当张东升和朱朝阳约在天台相见时,张东升没有佩戴眼镜,这以无声的方式告诉观众,张东升已经放弃了掩饰。

不同的道具对应了不同的场景和人物,侧面烘托了人物性格,更是以催化剂的作用推进故事情节发展,很好地丰富了整体节奏,增加了看点和亮点。

03 “自私+人性+爱”的多重寓意主题表达,再现了现实生活中角落里的真实性,更呼吁人们用爱填补生活和人性的不完美“你们有没有特别害怕失去的东西?有时候为了这些东西,我们会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这是张东升被三个孩子威胁时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也成为了全剧的点睛之笔,在隐秘的角落里,我们每个人都并不完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私也有自己的人性缺陷,但对于我们来说,害怕失去的东西总是会选择以极端的方式去挽留,最终却失去的彻底。

这便是该剧多重寓意的主题表达,在生活中,也存在着如张东升一般不完美的人,他就像过普通简单的生活,可因为婚姻关系却一步步走上了错路,从推下=岳父岳母下山到杀害王瑶王立兄妹,他的人性缺憾被极度放大化。

我们总想留住什么,也总想抓住什么,于是拼命努力,甚至于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开始迷失自我,走上不归路,但对于我们来说,这就是真真实实的人性,因为人性注定有缺憾,自私便是其中的一种。

人性缺憾,自私占据,即使是这样,我们也要心怀爱,用爱去面对生活中角落里的不足,这便是《隐秘的角落》为我们传达的更高级的主题情感。

“自私+人性+爱”的多重寓意主题,既探讨了人性缺点,也再现了人性中的自私成分,更是为我们抛开了一个答案:人性固然不完美但,但爱总能治愈隐秘在角落的的缺憾。

04 结语:怎样的影视语言能为影视作品加分?

《隐秘的角落》中大量的影视语言运用,给整部作品增加了不少看点和惊喜,这也是观众们对其喜爱的原因之一,最重要的是,它的主题敢于揭开人性的阴暗面,也能在阴暗中指引人们寻找光明,这便是它的成功之处,

看了《隐秘的角落》,我们不仅可以直面生活的不完美,也敢于正视自己人性的缺憾,无论是那些自私贪婪还是控制不会表达,这将是真实的我们,也将是我们要以此改正的地方。

除了这些,该剧值得我们借鉴的便是影视语言的应用了,那么怎样的影视语言能为影视作品加分呢?1. 独特创意:创意加分便是自然吸引眼球。

人们都有对新鲜事物进行探索的心理诉求,对于一部影视作品来说,独特的创意便是留住观众眼球的最佳武器。

在《隐秘的角落》中,开篇的创意小短片和结尾的不同音乐搭配,将观众的心也拉到了一个未知领域,在这个新奇的创意中,观众才更容易欣赏影视作品。

在这个讲究创新的时代,创意对于影视呈现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2. 优选道具:道具侧面辅助展现人物推动剧情。

道具每一部影视作品都会有,但并不是每一个道具都能对剧情发展和人物塑造有帮助,因为大多道具可能只是符合了作品中的大环境进行设计,很少有针对某一细小场景或者某一个人物进行的道具设计。

但《隐秘的角落》用事实证明,道具选取也要以优质为主,不仅可以给塑造人物加分,还能成为情节推动发展的助手,必要时烘托出观众的心情,从而产生共鸣。3. 高级主题:高级感的主题总能与观众心灵互通。

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每一部作品都会有主题,但不是每一个主题都能与观众共鸣,或者说不是每一个主题都能产生很大的高级感。

《隐秘的角落》是根据《坏孩子》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很显然是对孩子世界的另一种意义解读,但在《隐秘的角落》里,不仅仅是展现孩子世界引发人思考的主题,而是把人性中自私的贪婪的,甚至于以爱之名的控制等等的缺憾都展现在了观众面前。

这样的真相揭露并不是负能量的集合,而是以爱治愈,这也唤起了观众对于自身的反思和对面对生活勇气和爱的另一种表达。

生活或许并不完美,每一个人都有隐秘在角落里的人性缺陷,或自私,或懒惰,或虚伪,但只要心中有爱,总能治愈人性缺憾。

【注: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琐碎闲谈

能码字,能追梦,治愈系90后女孩。用最暖的文字,治愈最孤独的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