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选择笔记本作为办公的生产力工具,它最大的优点就是方便携带,但是随着笔记本设计的越来越轻薄往往会在I/O接口上进行缩水。尤其是有些的机型的USB接口数量少得可怜,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在某些场合USB口严重不够用。

熟悉外设产品的用户一定知道USB HUB这种配件,有些人也管它叫做USB分线器。虽然叫法各异,但它的目的都是将一个USB口扩展成多个,方便接入更多的设备。开篇提到的问题我也经常在工作中遇到,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它,干脆直接入手一款神奇---ORICO Individual Switch HUB,一步到位地扫清工作障碍。

关于产品包装不做过多介绍,大家直接看图。关于产品的规格参数在包装背面进行了详细标注,其中对于产品的外观尺寸、电气性能以及适用的系统都有明确说明。这里顺带提一句,对这款产品官方给出的名称是分控集线器(以下简称集线器)。

在正式分享产品体验之前先来看看它都标配了些什么配件。纸质文件方面除了使用说明书之外还有一张用于广而告之的小卡片。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了解这家公司旗下的产品。

虽然集线器的体积不算大,但是没想到包装内还有一只和它体积相当的电源适配器。电源适配器支持100-240V宽电压输入,基本能适应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电压标准,真正实现了一机在手走遍全球。让我略感意外的是这个电源适配器竟然输出12V/4A的功率,估计也是为了在满载的情况下能提供足够的电力供应。

与电源适配器配合使用的是一条电源线,长度约为1.2米,活动范围基本能覆盖办公桌的范围之内。

用于给集线器传输数据的是一条Type-A转Type-B接口的数据线,USB3.0规格,长度一米。这种线材在打印机上是很常见的。

当看到集线器本体的时候,有密集恐惧症的同学是不是感到有点不舒服了呢?见到那么多USB口我默默的数了起来:个十百千万……,不对,应该是1,2,3,4……整整10个USB 3.0接口。这么多接口除非是家里有矿,不然估计没几个人会有机会把它插满。

集线器的材质采用铝合金+透明PC的搭配。机身上除了正面面板和上下两侧位置使用透明PC材质外,其余的机身全部使用了磨砂质感的铝合金材质。阳极氧化后的表面手感非常好,拿在手里挺有分量。

机身背面设计了挂墙孔,并附送了安装螺丝。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圈养(挂墙)还是散养(随便放在桌上)。

通过一侧的透明壳体能把集线器的内部一览无余。无论是铝合金壳体还是PC壳体,边缘都处理的光滑无毛刺,组装的精细程度也很高,边角都贴合的严丝合缝。

另一侧是电源接口以及USB 3.0 Type-B接口。在Type-C接口越来越流行的时候不知道厂商为什么要选择使用这种相对少见的接口,建议厂商在今后改款的时候能使用更加通用的接口,这样可以增加线缆之间的通用性。

奥睿科为这款集线器的每个USB口都设计了独立的开关,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保证各设备间可以单独工作,不会互相干扰。用到哪个接口直接把对应的开关开启就能让接入的设备进入工作状态。

集线器的各个USB口均支持BC1.2供电协议,可以提供5V/2.4A的输出功率。充足的电力是设备稳定运行的基础,在大功率电源的辅助下能承载高达4TB移动硬盘等多种设备的连接。

我的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基本都是各种存储设备,几个小容量的U盘用来和同事交换工作文件;480GB的固态移动硬盘用来快速拷贝大容量的文件;2TB的机械硬盘作为仓库盘起到备份作用。以往在笔记本上使用这些设备的时候经常会因为USB口不够用,不得不把笔记本作为中转站。大致的流程就是插入A盘把文件拷入笔记本,拔掉A盘,插入B盘,拷入文件。文件经过一次中转往往是既费时又费力。

使用集线器以后就跳过了中转的步骤,各存储设备间可以直接复制粘贴,工作效率有了成倍的提升。

这款集线器支持5Gbps的传输速率,使用CDM软件测试了一下手边的U盘和机械移动硬盘的读写速度,基本都和各自厂商宣称的一致,说明这款集线器的性能还是足以满足日常办公需求。

作为一款拥有10个USB接口的集线器,相信很少有人会有机会把它插满,但是正因为它的接口数量足够多,可以在某些行业,某些场景下满足使用需求。例如在门店里为顾客提供充电位,在文印店里同时为多个顾客连接设备。面对有些设备的缩水,我们不得不用其他工具来弥补它的不足,奥睿科的这款分控集线器就很好地解决了用户的痛点,提高工作效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