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繁荣不仅体现在社会经济上,而且体现在军事装备上,尤其是围城装备上,它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提高了战争的效果,这些装备几乎相当于冷武器时代的导弹。

唐代的繁荣不仅体现在社会经济上,而且体现在军事装备上,尤其是围城装备上,它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提高了战争的效果,这些装备几乎相当于冷武器时代的导弹。

一辆汽车

这是一辆用来围攻的大木车,春秋时期,曾在战场上使用过,李静记录的这辆车,外形像一座流动房屋,有一个屋顶,四周是生牛皮,用来抵御对方的石箭攻击,车下空无一人,可容纳十几人,士兵躲在车里向前推进,这种车辆通常被用来运送泥土来填充敌人的战壕。

飞梯

影视剧中常有这样的场景:进攻城市时,城外部队架起长梯,让士兵爬梯攻城,墙上的士兵尽力把梯子推下去,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古人在战场上真正使用的梯子比我们经常使用的梯子复杂得多。

古代梯子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它安装在一辆有一定坡度的汽车上,底盘很稳,梯子又宽又厚,梯子顶上有钩子,当它被放在墙上时,它会钩住墙壁,因此,守卫城市的士兵不会轻易推倒梯子。

到了唐代,梯子有了很大的改进:一是固定了主梯,主梯底架做成六轮车,主梯固定在底盘上,简化了爬梯的安装程序,缩短了安装时间。

二是增加一个可移动的“辅助梯”,顶部配有一对起锚机,在城市攀爬时,梯子可以自由上下移动,既节省了人力,又增加了仪器的灵活性。

攻城时,只要把车停在城下,把梯子搭在主梯上,就可以爬上梯子到城里,这种改进降低了在敌人面前架起梯子的危险性和难度,降低了梯子被敌人过早摧毁的概率。

此外,辅助梯还有许多形式,如飞梯、竹梯、爬梯等,辅助梯的多样性使攀爬城市变得更容易和更快。

扔车

古人用杠杆法和抛物线原理制作了进攻城市的投掷车,这辆车有四个轮子,中间只有一根原木,一端有一个用来装石头的洞,进攻一座城市时,人们用力将木头的另一端压下去,石头就会被抛出,攻击力很强,据《侯汉书》记载,曹操在攻击袁绍时使用了这种车。

唐朝的两本书都记载了在与高句丽的战斗中投掷汽车的使用,据《旧唐书》记载:“高丽听说我在一英里外扔了一辆大车,飞了300斤石头,她就害怕了,她用城市里的积木作为战斗塔来抵抗飞石,火车派了一块石头来攻城,结果火车抛锚了,”据唐朝新著记载:“大车飞石三百步,易倒塌,”

装有弩的战车

弩是箭的一种,它比弓箭需要更少的弓箭手,比箭有更大的杀伤力,弩是把弩放在战车上,一次射出许多箭。

李靖在《魏公兵法》中说:“他的牙齿一射,箭齐飞,七百步,如果大楼倒塌了,就不会被摧毁,这叫十字弓,”

据推测,强弩射程可达600米,超大弩射程可达1000米,据此,有人提出了一个理论假设:一把弩可以射穿3-5个骑兵,一轮可以打几万人,估计可以杀10万人,一分钟一发可以消灭100万人,虽然这个假设是个笑话,但弩的杀伤力也可以看出。

窝车

这是一种了望车,用来观察敌情,它可能是受古代燕窝的启发,汽车底部有轮子,有两个长柱,上面有一个滑轮,小板房可以沿着滑轮上下移动,板房上覆盖着生牛皮,四周有12个观察孔,用于观察敌情。

这个小木屋最多能容纳两个人,在公元前575年的炎陵战役中,楚王曾登上巢车观察敌情,公元23年昆阳战役中,王莽造了一辆高10丈的大窝车。

木帘

《通则军13》中说:“木帘叫木帘,以板为帘,在四轮车上竖起一道挂帘,将挂帘强行夹在城垛之间,使迅捷的蚂蚁依附在上面,箭不能够到,这就是所谓的木帘,”

从盾牌的防护原理出发,木幕是一种以木板为掩护的攻城车,用来对付守军士兵的箭、石等飞弹,木帘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经过长时间的应用,窗帘的材质由草、布变为木和皮,从原来挂在城墙外变成了可推的车辆,攻城的战斗力越来越强,损失越来越小。

车祸

影视剧中经常有这样的画面:大批士兵扛着大木头砸城门,在实战中,有一种比这种方法更先进的装备:撞车,撞车是一种专门用来攻击城门或城墙的战车,它把一个巨大的木头装在汽车上,用碰撞的力量摧毁了城市,木头的头部是尖的,用铁皮包裹以增加冲击力,据《唐书》记载,李贽在唐朝与高句丽的战争中使用了车祸,”推搡着冲进它的亭子,全都掉了下来,”

在《孙子兵法》中,李靖还记载了其他的攻城装备,如火箭炮、火杏、尖头木驴等,唐军在战争中带走了许多工匠,他们可能根据地形制造了攻城装备,有了这些先进的设备,唐朝不但没有修筑长城,而且还反抗游牧民族,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