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字君房,是秦朝著名方士,道家名人、曾担任秦始皇的御医,籍贯存在争议,山东烟台龙口人或江苏连云港赣榆人。

秦始皇时期,徐福率领三千童男女自山东沿海东渡,传说遍及日本,成为历史上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几千年来一直是人们研究和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至今已成为先秦史、秦汉史、中外关系史、航海史、民俗学、宗教学、考古学等综合性多学科研究,有极为重要性的学术价值。

2200多年前,秦始皇取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他靠剑、枪、棍之类的冷兵器、以马车作为最高级的交通工具、用马、烽火台传送信息等一些原始的工具统一了混乱的战国时代,这是一件身为现代人的我难以想象的丰功伟绩,所以我们可以肯定——秦始皇绝对不是傻子,而且应该是“精子”。就这么一个历史上可以肯定的聪明人却被另一个人骗了,而且骗的惊天动地,种种迹象表明直至秦始皇至死也没有明白自己是怎么被骗的,那么骗始皇帝的是谁?  骗始皇帝的人叫徐福,字君房。徐福是秦史人物中一位传奇色彩很浓的人物。有人说他是中国海外早期移民的代表,有人说他是暴秦统治下灵活的对抗者,更有人说他是日本的首任天皇。  史料关于他的记载有限。以至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他是神话传说,于是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疑问、和遐想的空间。徐福的事迹最早是在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另外在《太平广记·徐福》、《十洲记》、《三国志》“三国志·吴书·吴主权传”、《后汉书》“东夷列传”、《括地志》和《义楚六贴》都有关于徐福记载,  根据有些学者研究,证实徐福的祖先是徐偃王。徐福乃其二十九代孙。徐福的具体出生时间已经无法考证了,关于他的故里也颇有争议,一说是今山东省龙口市徐福镇人,一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人。  两地都没有决定性证据表明徐福故里一定在那里,而以上两个有争议的徐福故里都属于战国时期齐国属地,所以我们只能说徐福是齐国人,关于徐福的故里目前史学界上争论不止。而这些争议表明了一个问题,大家想想能让2000多年以后的人为了他的故里而争论不休,徐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案是肯定的不管他是骗子还是英雄,他一定做了很多人敢想不敢做的事情,不对!也许是想都想不到事情。他到底做了什么?他是个怎样的人?  徐福是个有宗教信仰的人,不过佛教是在汉朝传入中国的,徐福根本和他无缘,而道教虽说视道家老子为神,但值得注意的是:道教与道家是决然不同的两码事。道家所讲的道学不是宗教,也不主张立教。而道教第一部经典《太平经》完成于东汉,因此道教的创教时间应该是东汉,这样看来也和徐福先生无缘,从历史资料看来我也说不清他信什么教,我们能确定的是这个宗教是中国境内的一种原始教派,徐福当然也不叫和尚或者道士,而是叫方士,是不是觉得像网络游戏的一个职业,哎!就这个听上去很“虚幻”的职业还有超级玄的工作目标,至于为什么说超级玄,因为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可靠资料显示方士的理想成功率是0%,他们的目标是--长生不老。不过方士中也不乏有识之士,根据徐福同志后来的所作所为我们不难看出他应该是懂得多方面专业知识,最起码医药、航海、农业以及心理学他应该是很精通的,总之徐福绝对不是一个现代小江湖骗子的古代版。而且总总迹象表明徐福是个博学的人。方士平时的工作范围用现在职业来定位的话,大概属于大夫加神官,而作为神官他们的职能有很多种,有通灵的、有的清修、有的炼药、当然也有混合型的。其中在战国至汉朝初期,有一种寻找长生不老药的方士,他们在那个迷信的时代很是流行,出现了如卢生、侯公等而徐福就属于这类方士,他们的职业特点使得他们可以攀上帝王将相、商贾巨富,从而决定了这个职业的美好“钱途“。根据历史资料显示当时在我国山东沿海方士出海求仙药盛行一时,他们大多数也都是为了迎合他们的主子长生不老的愿望。而徐福可以说是他们当中的佼佼者,不但因为他的主子是当时最有权势的秦始皇,更因为他不但没有把长生不老的仙药带回来,而下次出海还依然能从以残暴著称的秦始皇那里要来大把大把的银子和物资准备下次出海。各位要知道和他同时代的很多方士因为求药未果被驱逐,所以说方士也是个高风险的职业,尤其是我们主人公徐福伺候的这位主子,使的这个风险系数又上升了不知道多少倍。  

要说徐福的故事就要从秦始皇说起。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枭雄秦始皇,以他杰出的文韬武略在公元前221年结束了7国割据,第一次建立起了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他首称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为尊号的君王,他成功了,实现历代秦王的夙愿,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利,然而这一切是来之不易的,经历了太多的坎坷,小时候作为人质的秦始皇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在王位的巩固上他囚母弑父尝尽了一般人所不能忍受的心理煎熬,(“弑父”说的是杀吕不韦,历史学家对吕不韦是不是秦始皇生父存有争议。)现在这一切都过去了,他在统一而广大的秦帝国土地上已经无所畏惧了,世界因为他改变了,变得是那么的符合他的心意。可只有一件人力所不及的事情让他深以为憾,那就是衰老。  长生不老应该说是大部分人的美好愿望,然而就算是放到现在具体实施起来,科学家也难以摸到头绪,是个巨大的难题。不过放在秦始皇那个年代可就不一样了,那时没有现在的先进的科学知识和设备,当时的大众信息传播多是口碑分享,也就造成以讹传讹,而又有很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人们在多神论的思想指导下自然产生了很多长生不老方法。比如在山上找个洞修行,或者四处找一些罕见的草药、矿石之类的炼制长生丹,而我们主人公徐福的长生之法源自周朝沿海居民的传说,传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这三座仙山是神仙的居所,而神仙有长生不老药。在我看来我们祖先以当时的航海技术面对广袤的大海除了惊叹可能就剩下敬畏了,加上他们挠破头皮也闹不清的海市蜃楼,随着时间的流逝以讹传讹的延伸出这么一个关于海的传说应该是很正常。当时的人对这个传说深信不疑,当然这也包括秦始皇。  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声势浩大的东巡队伍来到了齐鲁大地,我们的主人公抓住秦始皇长生不老的心理,利用他在当地“知名方士”的口碑,主动向秦始皇上书:“海中有三神山,仙人居之,可求长生不老药。”之后不久秦始皇正式派徐福率领500童男童女,以及足够数年用的粮食、衣履、药品、金钱、宝物等出海。  而这一出海就是8年,在史料上再出现徐福是在公元前210年。8年,徐福带的粮食、衣履、药品等是肯定不够用的,他一定在什么地方登陆了,从他8年后的平安归来,可以看的出他去了一个能让上千人吃得饱穿得暖的地方,徐福去了那里?做了什么?不好意思,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暂时放一下,思路回到秦始皇身上。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令徐福出海寻仙,在他看来是一个花费巨大的计划,一个赌注是上千人性命的赌博,更是一个日渐衰老而又贪婪世间权势的人对生命的渴望,在这8年的煎熬中秦始皇对求仙以至方士的态度,曾经发生过戏剧性的变化。  在公元前215年,也就是徐福出海的第4年,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秦始皇再次派卢生、侯生等方士求访知名方士羡门、高誓并出海求仙,同年卢生无功而返,仙药、仙山没有影子,却带回了有关占卜的图录,上面写着“灭秦者胡也”。于是秦始皇充分发挥联想,“胡”被理解成了胡人,于是派将军蒙括率兵30万攻打北方的胡人。大家试想一下,求仙队伍花费巨大,而求仙在秦始皇心里又那么重要,按照他的一贯作风不砍头已经是算是奇迹了。却因为一个“小纸条”而发动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这也就看出当年方士在秦始皇的心目中的地位,绝对是宠信有佳。  到了公元前212,秦始皇作为秦帝国的独裁头子,在排除了内忧外患之后,心理上长期处于高处不胜寒的状态下,慢慢的产生了不良反映,他越来越多疑。他规定他过夜的宫殿不得向宫外公布,违命者杀无赦。有一次,他住在梁山宫,从山上看到宫外街上李斯车骑豪华,随口指责李斯这样奢华不妥。李斯和当时在场的某位宫内人员混的很好,不久得到了秦始皇指责他的消息,随后降低了车骑的规格。秦始皇知道后,在没有核实消息泄露渠道的情况下,居然将当时在身边的全部人员处死。秦始皇这个残暴的决定,对他身边的人产生了巨大的威慑力,也成为了一个著名历史事件的引子。一直在秦始皇身边靠求仙问卜大红人--方士卢生、侯生,看到发生在眼前这血淋淋的一幕,兔子狐悲的联想到自己,打起了小算盘,秦始皇暂时是信任自己,可是时间长了,自己那点骗人的把戏是早晚要拆穿的,即使不拆穿,求长生不老药求了这么久,别人不知道但自己还是很清楚的,恐怕这个任务也是很难有结果,到时候秦始皇心血来潮可就人头不保了,现在钱也弄了不少了,舒舒服服过下半辈子那是绰绰有余了,找个时间还是开溜吧!于是就在秦始皇诛杀泄密近臣不久,侯生、卢生突然弃职逃走,秦始皇对此十分震怒,他皇帝的尊严受到了莫大的伤害,方士在他眼里不但是求神问卜联通神和他的桥梁,同时也是他长生不死的唯一希望,花多少银子,死多少人也许他不会放在心上,然而现在徐福求药数年未归,侯生、卢生弃他而去,这个唯一的希望之火灭了。他生气了,他可不是有气憋得住的人,有句话老叫“爱屋及乌”,同理秦始皇“狠屋及乌”, 卢生、侯生跑了,但是气还是要发泄的,两个方士跑了,没关系!还有其他方士。就这样历史上著名的“坑儒”事件发生了,而值得注意的是“坑儒”的对象,“焚书”的主要对象是儒学经典没错,但是“坑儒”事件事实上主要是活埋的是方士,由此之后方士在秦帝国的处境变得艰难起来。

2年之后也就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三次东巡,队伍走到琅琊,在那里秦始皇遇到了求仙归来的徐福,2年过去了秦始皇对方士的怒气也许已经被长生的欲望扑灭了。徐福的归来对秦始皇来说也许更多的好奇,好奇这个明明知道“坑儒”事件的方士为什么还来拜见他?他到底这些年去了那里?不管为什么秦始皇接见了他,徐福的口才在这次拜见中展现无疑,他首先向秦始皇禀报了求仙的经过,并充分肯定了仙药一定可以得到,只是由于有大鲛鱼的阻挠致使求药失败,并向秦始皇表态愿意再次冒着生命危险出海为秦始皇求药,但请秦始皇派遣部队,尤其是善于射箭的射手,以便射杀海里的大鲛鱼。  这次拜见后徐福之所以没有像其他方士一样被活埋,显然他这次拜见秦始皇是有准备的,他巧妙的言语让秦始皇动心了,因为他知道秦始皇不会放弃追求长生不老的念头,所以必须给秦始皇仙药一定可以得到的美好希望,这让秦始皇忘记了对方士的反感,长生的欲望再次填满他的脑子,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久秦始皇做了一个梦,梦里他和海神搏斗,而解梦师的解释让他更相信徐福的话,坚定了信心的秦始皇,马上着手捕杀大鱼的工具和人员,然而事情也凑巧,不久竟然真的捕杀了一条大鱼,至于捕杀的到底是什么鱼,已经无从查证了,但是在秦始皇看来那就是“大鲛鱼”。邪恶的大鱼原来是可以被伟大的始皇帝杀死的,求仙的道路看上去也平坦了,秦始皇求仙的梦想在他自己看来马上就要实现了,徐福再次成功的取得了绝对信任,徐福乘胜追击向秦始皇“敲诈”财物,据记载秦始皇这次为徐福准备大量善射者、工匠、手工艺者、农艺师以及数千童男女,五谷种籽及百工等,合计大约有3000人,这个出海的队伍有多么庞大?我们来对比一下1700年后世界公认的航海家哥伦布的队伍就明白了,带哥伦布环游地球的是旗舰圣玛丽号和平塔号、尼娜号两艘轻快帆船,加起来一共3艘船,人员不足100人。这和徐福的队伍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在那个相当遥远的年代里,办好这些事情,其难度程度不亚于埃及金字塔的建设。同年徐福带着庞大队伍浩浩荡荡的出发了,从此,再没有回到中原。而秦始皇却在回首都咸阳的路上带着长生不死的美好愿望病死了。  徐福这次出海到底去了那里?做了什么?《史记》里只有两句话“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而“平原广泽”是那里?竟让徐福“止王不来”,关于徐福的目的地,历来说法很多,有说去了日本的,有说去了南洋的,也有说到了海南岛的,更有说到了美洲的。然而他到底去了那里,也许在世界各地,徐福留给后人的遗迹和传说能给我们答案,在韩国的济州岛南部面海岩壁上刻有“徐市过之”、“徐福起拜”的文字,与徐福有关的地名有朝天浦、西归浦等,而且在当地有很多古代流传下来的民谣、童谣、杂歌的歌词与徐福有关。在日本关于徐福传说更是数不胜数,徐福在日本地位很高,被成为“弥生文化的旗手”奉为农耕神、纺织神、医药神、水利神等世代祭祀。在神奈川县有很多与徐福有关的地名如秦野、伊势原、日向药师、寒川神社等;在佐贺市北面的金立山建有金立神社,社中的主祭神就是徐福;诸富町存有“徐福登陆地”和“徐福洗手井”;宫崎县有徐福岩;在熊野市丸山上有一座徐福墓,而且更有意思的是现在有很多日本人自称是徐福的后人,这其中包括前日本首相羽田孜先生。而美洲墨西哥湾地区有批居住在山区的黄种人也自称是秦代采药人的后代。  徐福到底去了那里?做了什么?也许永远没有定论。“平原广泽”指的是日本,这是大多数学者认可的,而在日本有文字记载的史料是在公元7世纪才出现,对于古代史大多是以口碑的形式流传下来的,可信度也有限,而近代日本人研究徐福问题的时候,发现在徐福东渡时期,日本关西地区的居民平均身高骤然升了5厘米,由此推断这是局部人种改良的后果,同时期日本由原来的“绳文式文化”突然进化到“弥生式文化”,所以当时一定有大批外来人口进入日本定居。在那个时期中国正处在列国纷争,连年战争,很多百姓为逃避战乱,大批移民纷纷蹈海东渡,到达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绝对不止徐福一个,而徐福也许仅仅是这一时期大陆移民的代名词。一种文化源头的象征。  徐福是确有其人,但是关于他出海目的的传说,虚虚实实,历来是浮于中日两国史学界的棘手“迷案”。出海求不老药是目前最为通行的说法,但是他的东渡之旅真的只是简单求不老药吗?是不是还有其他的目的?关于他出海的目的比较代表性还有的有齐国避祸说、海外开发说等。  齐国避祸说:在这个传说里徐福被描述成一个机智的爱国者,而他热爱不是秦国,而是秦国吞并的齐国,齐国是战国7雄中最后一个被秦国吞并的国家,曾经是与秦国实力不相上下的大国,后由于燕、秦、韩、赵、魏联攻而使齐国实力大减,最后被秦国灭国。秦代末期,各国纷纷复国,展开了反秦战争,齐国复国后出现了9个王,却没有一个是正统王—齐后废王田建之子, 齐国是个有很强王室信仰的国家,齐国末代王田建的儿子去了那里?徐福出海求仙在这个传说中只是个幌子,他的根本目的就是携带齐王建之子出逃避难,所以后来齐国复国后,齐王建之子已经出逃,国君自然也不是齐王建之子。徐福两次出海,第一次出海,出色的带齐王建之子逃离秦帝国魔爪,保护了王室后裔,在对“平原广泽”之地进行了充分的探索后,发现这里不但“平原广泽”,而且这里的原居民还处在“绳文式文化”的原始阶段,在这个荒芜的地方只要稍有实力复国也不是问题,所以徐福为了心中热爱的祖国,明明知道坑儒事件,还冒着砍头的危险再次回到中原,利用的聪明才智不但保住了头还狠狠的敲了秦始皇一笔,成功取得了建国所需的童男童女(人力资源)、各行业工匠(技术支持)、以及善射的弓箭手(对付当地土著的必要部队),其根本目的无非就是帮助齐王建之子在“平原广泽”之地重新复国。  海外开发说:在这个传说里,秦始皇是个为理想而奋斗终身的君王,7国统一,但并没有达到秦始皇的理想目标,秦始皇所向往的是疆土四至:“北至大夏,南至北户,西至三危,东至扶木,不敢乱矣。”东至扶木就是东至扶桑,即后来所说的日本。当时邹衍的大九州观点十分流行,这一观点对海上世界做出了模糊的描述,认为在海外还有很大的疆土。秦灭6国,国家进入回复期,大臣、士兵普遍存在厌战心理,直接派兵到人文、地理还都不熟悉日本,势必会引起国内厌战势力的反对,所以聪明的秦始皇假借出海求仙,派遣徐福侦查日本情况,这就是徐福第一次出海。8年后徐福回报了日本的真实情况后,再次假借求仙之名派徐福为先遣队,开辟荒芜的日本。而不幸的是,徐福出海当年秦始皇病逝,秦国随后土崩瓦解。徐福实力有限,无力回天只得留在了日本。

种种传说几乎都把徐福的最终目基地定在日本,而关于他在日本到底做了什么也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其中最为引人注意的是1950年台湾作者卫挺生写了一本名为《徐福入日本建国考》的书,书中认为日本始天皇—神武天皇就是徐福,台湾学者彭双松先生在经过8次赴日本考察后,于1973年出版《徐福即神武天皇》一书,丰富和补充了卫挺生教授“徐福即神武天皇”的观点。两本书都提出了确凿证据,但是也有人对他们的证据提出了反对意见。  关于徐福各种传说、猜测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2000多年前的事情也许没有人能说的清,我也不想参与这场口水仗,还是等到时间机器发明了再盖棺定论吧!如果说徐福,作为一个历史命题还有诸多难解之谜的话,那么作为一个文化名题,早已在历史流变的进程中形成,并为中、日、韩人民所接受。谁也不是提出徐福文化的始作俑者。而是事实告诉我们,徐福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现实的状况,对中日韩三国的交流与交往起着纽带的积极作用。  徐福在精神上留给后人许多动人的故事,在物质上留下了数不清的旅游景点;在等级森严的秦帝国他的身份是一名百姓,在2000多年后的中国成为了人们追捧的对象,各地徐福研究组织纷纷成立;在当今日本徐福作为一位神,每年享受民众的祭祀。不管他是拓荒者、骗子还是爱国者,他们都虔诚的祭祀这个给他们带去先进技术和五谷种子的古人。如果我有幸能到日本,一定要去神社拜祭一下这位先人,不是去祈求他神力的保佑,而是希望能从他身上找到探索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至于徐福东渡与中日关系的意象结合,则在历代的文学创作中也是屡见不鲜。元和元年(公元806年)三月,入唐僧空海回国途经越州,朱少乘、朱少瑞、鸿渐等人赋诗相送,唐僧人鸿渐写了一首《送空海上人朝谒后归日本国》:

禅居一海隔,乡路祖洲东。

到国宣周礼,朝天得僧风。

山冥鱼梵远,日正辱楼空。

人至非徐福,何由寄信通。

这大概是文献所见“祖州”、“徐福”与“日本”的意象结合的最早史料。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无学祖元的第四代徒弟中津绝海来中国留学。明太祖知道后就在英武楼召见了他。谈话间,明太祖问起日本熊野徐福庙古迹,中津绝海法师即席作了一首《应制赋三山》绝句:

《应制赋三山》

熊野峰前徐福祠,满山药草雨余肥。

只今海上波涛稳,万里好风须早归。

明太祖看到这首诗后,兴致即起,当场步中津绝海诗韵和了一首:

熊野峰高血食祠,松根琥珀也应肥。

当年徐福求仙药,直到如今更不归。

1402年,明惠帝派遣禅僧道彝天伦和一庵一如出使日本,二位法师在日本碰到了中津绝海高僧,中津绝海捧示朱元璋御赐诗轴向两位中国法师求和诗。道彝天伦和一诗:

采药秦人旧有祠,春风几见术苗肥。

老僧曾到中华国,御笔题诗赐远归。

一庵一如也和诗:

挂锡龙河古佛祠,一生高洁厌轻肥。

赋诗诏入金銮殿,携得天香满袖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