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大电影院线上映了《八百》这部以四行仓库八百壮士为原型的电影。电影情节根据真实事件来改变,看得大家热血沸腾。但今天小编并不是说这部电影,主要想说一下这部电影背景——淞沪会战,从这场战役中看国军统帅蒋介石究竟是军事天才,还是军事庸才。

电影八佰剧照

很难简单的一句话来说蒋介石的军事才能,先说其起家,北伐战争时期作为北伐军总司令,短短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短短一年多时间就形式上统一全国,这个战绩在中国历史上恐怕只有东汉的光武帝可以与其比肩,从这点来看,蒋的军事才能堪称战神级别。但是在淞沪会战期间,又可以说指挥上一塌糊涂,中央军遭到建军以来最大损失。这点来看蒋的军事才能实在平庸。小编以为还应从战略上和战术上来看,就能看出蒋的军事才能究竟如何?

淞沪会战日军部队

先从战略上来讲,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从从北到南进行统一的,日本人也研究中国的历史,也希望走这条几千年的老路,希望由北向南侵略中国。这样的话从北往南打会越打越顺手,当时的经济发达地区都在南方,地理优势则大部分在北方,因此,日军由北向南进攻对抗战事业极为不利。蒋正是看到这一点,通过淞沪会战,倾举国之力在上海与日军死磕,一举改变了日军后来进攻的战略方向,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上海、南京、徐州、武汉、长沙,这条进攻路线是由东向西,这样对抗战事业最为有利,因为西部地区,地形崎岖,完全不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的开展,日本的军事进攻将会极大受阻,后期证明也确实如此,打下武汉之后,日本也可谓是元气大伤。因此来说,淞沪会战战略上可以说是得意之笔。

抗战中中央军士兵

接着从战术上来看,本是一手好牌最后却被老蒋给玩砸了。战术上最大失误可以说是太在意一城一地之得失,对于已经无望的守城局势,仍然不停向里面投送部队。固然有人可能会说,你看斯大林格勒那曾经也是困兽局势,苏联坚守下去,完成了苏德战争的历史转折。但是这个拿到当时的国民政府是绝对行不通的,国军就是把全国的兵力全部加上也很难对日军形成优势,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注重部队的灵活性,讲究军事指挥艺术,主要目的应对日军进行消耗,积小胜为大胜。普通民众可以有愤青的情节,但对于统率则绝对不行,固然上海是全国的工业中心,应该进行坚守,但也要考虑以后的抗战大局。这就类似苏联的基辅保卫战,不懂得舍得,最终导致苏联100多万部队的损失。淞沪会战同样导致中央军近乎毁灭性打击,这些可以说是当时最宝贵的军事力量。

基辅保卫战中被俘虏的苏军

从淞沪会战来看,蒋介石的军事才能可以说:战略上的巨人,战术上的矮子。不管如何,硝烟散尽,风沙已止。当代的国人应该感谢我们的前辈为了抗战事业的流血牺牲,正是他们用自己的宝贵生命换来了国家的独立,那些牺牲在抗战事业中的英雄,永远是我们国家的骄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