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匠, 改变人类食物形态的手艺

作者:李贵龙(书房记专栏作家)

罗子,曾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再普通不过的罗面工具。罗子的发明和使用应在广义面粉出现之后,可能在汉代,与真正的石磨出现而被广泛应用,也随即产生了罗匠,靠缯罗子手艺养家糊口过光景。

据考古发现,在邯郸市磁山村东南台地上发现了目前已知最早的面粉(广义面粉),距今约有8000年历史。

与现代相同的小麦面粉,应出现在汉代,真正的石磨出现之后。东汉时的《字书·释饮食》篇中有这样的记载:“饼,并也,溲麫使合并也。胡饼,作之大漫冱也,亦言以胡麻著上也。蒸饼、汤饼、蝎饼、髓饼、金饼、索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之也。”溲则指浸润,而麫同面,即小麦面粉。证明当时人们就食用小麦面饼。汤饼可能是今日的抻面,而索饼被注疏为刀切面条,至于蒸饼则是今日馒头的祖先。

可见石磨与罗子的发明和使用,改变了人类食物的形态,由粒食改变成真正意义上的面食。

陕北的黄土地奉献给人类的是优质的五谷杂粮,虽然也种小麦,但是面积小产量低。小麦面粉属稀罕物,过去一年也吃不上三五顿,故有“白面是敬神的”说法。

但是,不因缺少小麦面粉而少用罗子,磨杂面豆面,压糕面黄馍馍面等都要用到罗子。随便走进那户人家,寒窑壁上挂着三两张罗子,或马尾毛或铜丝或尼龙丝罗底,散发出淡淡的农家日月的烟火气。

罗匠,曾是乡村的一道风景。一声“缯罗子来!”老槐树下或碾道旁,一群婆姨人将罗匠围拢,我要缯张密罗子,她要缯张疏罗子,在吵吵嚷嚷的嬉笑声中,不大会儿工夫,罗匠将一张张新罗子递到婆姨人手中,甜滋滋的笑笑,将一大把钱数数,装入口袋中。

当下,这道风景消失了。誉称为陕北“旱码头”的绥德县境内,只有一位老罗匠蒲金来在其老家毛家山村,惨淡经营着缯罗子的手艺。

蒲金来口述

出身缯罗子世家

提起缯罗子,我们蒲家可是缯罗子世家。从我记事起,我爷爷和父亲就在绥德街上摆摊缯罗子,生意十分红火。在这个行道内,名气还真不小,绥德乃至周边县都知道蒲家罗匠手艺好,做活实诚,罗子质量好,价钱也公平合理。

古话说得好“门里出身,自会三分。”我是玩着罗圈长大的,耳濡目染,到了十二三岁有手劲了,就开始缯罗子。今年70岁了,耍这把手艺快60年了,虽然年老体衰,至今,每天还在家中缯一二十张罗子。缯下的罗子批发给县城的杂货店销售,周边县的杂货店老板隔三岔五地也到我家中进货。当下,虽然罗子的使用量比从前少了许多,可百十里内只剩我坚守着这门手艺,生意还算不错。我的儿子从小也学会了缯罗子手艺,在我忙不过来时,瞅空也帮着缯。

在缯罗子手艺最红盛的年代,我们四代人都忙活着,爷爷、父亲在城里摆摊,我和儿子走村串乡缯罗子。婆姨人也不闲着,在家中用马尾或铜丝织罗底。织下的罗底不仅供自家使用,还批发给周边的罗匠。除此,那时,我们还经营着罗圈、钉子的批发生意,吸引了绥德及周边七八个县的罗匠上门进货。

简单的工具单调的材料

罗匠的工具相对石匠、木匠的工具要少而简单,且都是小物件。

削铲,尺二左右长,铲刃用于铲平铲光滑罗圈、支圈接头与重叠部分,铲把当锤子用来钉钉子,一器两用。

裁刀,五寸左右长,用布条缠绕固定在另一同样宽窄的标尺上,用于裁割支圈。

剪刀,剪开罗底用。

大剪,用于剪切罗圈。

夹码子,将圈好的罗圈夹牢,使之不能错位,便于钉钉子固定。

铁锥子,在罗圈上先扎小眼,以便钉入钉子不致罗圈裂缝。

就这么几样小巧的工具,总共没有五六斤重,就能制作出大小不同、疏密不一的罗子来。

罗子的材料很单调,一是罗圈。罗圈用柳木由专门刨制罗圈的匠人制成,薄厚约1CM,型号从2.5尺至4.5尺长不等,以便适应各种用户的需求。

二是罗底。罗底的材质有马尾毛、铜丝、钢丝和尼龙丝几种。从前,买来马尾毛、铜丝等材料,由妇女们织罗底,现在,基本上使用从市场上买的成品罗底。罗底的疏密度根据用途分好几种。如罗黄馍馍面罗子宜疏些,罗白面、糕面等宜密些。罗子的疏密以目表示。目指每平方英寸罗底上的孔眼数目,50目就是指每平方英寸罗底上有50个孔眼,500目则是500个孔眼。目除了表示罗底上的孔眼,还表示能通过孔眼面粉粒的粒径。目数越多,粒径越小,罗出的面越细,反之,罗出的面越粗。

三是支圈。用裁刀将罗圈裁割成1.5CM左右宽的细条,用于固定罗底。

四是铁钉。用于固定罗圈接头和将罗圈、罗底、支圈固定在一起。

时光历练熟能生巧

若亲眼看缯罗子,您感到很容易,罗圈、罗底、支圈安装在一起,钉子一钉,用不了半个钟头一张新罗子就缯成了。其实,里边含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和很长的时光历练。

其工艺,首先是钉罗圈。先要挑选无疤眼、无裂缝的罗圈料。虽然,在买材料时也经过挑选,十几张一大卷难免有次品,加之搬运磕磕碰碰,因此,挑选材料是必须的。只有好料才能缯出好罗子。选好料,根据用户要求的尺寸大小,窝成圆圈,将多余的料用大剪刀剪去,两头重叠约1.5CM,用夹码子固定,锥子扎出钉眼,钉子钉牢,罗圈就制成了。尔后,用削铲铲平铲光滑罗圈接头处。

覆罗底与嵌支圈。根据用户对罗底材质和疏密度的要求,取出相应的罗底,周周正正覆在罗圈上,截一根等同罗圈内圆的支圈,压住罗底嵌入罗圈内;剪去多余的罗底,把留下的部分沿四周朝罗圈内圆压平;再截一根等同前根支圈内圆的支圈,压住罗底的边缘向内裹住第一道支圈嵌入,用削铲把锤实锤平,罗底与支圈就安装好了。

最后,用锥子沿支圈一周均匀扎出钉眼,用钉子钉牢。取罗底边角料搓成细绳,在罗子口沿处装根挂扣,一张新罗子就缯成了。

看起来简单,说起来也容易,仅三道工序,二十多分钟时间,罗子就缯成了。但是,罗匠在“简单”和“容易”间,要掌握好三个技术要点。其一,罗圈要窝圆,从那个角度量,直径都要一样长。不圆,罗圈窝成鸡蛋形,罗底覆不平展,既不好看,又不耐使唤。其二是罗底要覆紧覆平展。覆不紧,罗底易下垂;覆不平展,罗面不好使用。其三是第一道支圈要略低于罗圈和第二道支圈,因为,第一道支圈外沿裹着罗底,不内缩一点,罗面时很容易磨破罗底。好像容易掌握的三个技术要点,没三五年的实践是真正掌握不了的。

罗匠不仅缯新罗子,还为罗底破了的罗子换底子,其工序与缯新罗子一样,只是利用了旧罗圈而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