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对农村红利的释放,农村土地已经成为一块香饽饽了。

近年来,国家不断下达惠农政策,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三权分置”的逐步推行,更是让农村的土地进一步的升值。

意义是啥?说简单点就是农民在保留自己承包权的情况下,可以将土地的经营权流转出去,这对于农民来说,尤其是外出打工的农民,不仅能让自己闲置的土地被利用起来,还能给家里添加一笔收入,何乐不为呢?

但是,国家政策也有让农民“进退两难”的时候,今年颁布的《新土地论坛》中,明确表示进城落户农民可以将承包土地交回村集体,并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对国家来说,农民自愿退出土地,更有利于规模经营的推行,可对于农民来说,并不是每个农民都愿意这么做,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常说的一个道理,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就是说,对于农民朋友来说,外出打工只是迫不得已,家里的一亩三分地,才是他们老来老去最后的保障。或许家里的土地并不是唯一的来源,但是却是最后的一张底牌,因为不管以后怎么,至少土地还在就不会挨饿,村里有宅,就不会巨居无定所。

话说回来,相比于其它,土地可以说是代代相传的“传家宝”。根据目前土地的政策,二轮承包延长30年,土地就可以作为一份祖祖辈辈相传的资产,如果这时选择退出,拿到的只是低微的补助,价值远不及土地在手高,所以农民自然是不愿意退出土地的。

同时,土地流转现在有政策支持,农民可以利用土地搞种养殖,或者发展家庭农场等农业设施。对于家里有地的大学生还可以返乡创业,至少在前期不需要流转土地;这样做不但能防止土地闲置,还能带动农村发展,进一步增加自己的“钱袋子”,又怎么会为区区几万补助,放弃价值更高的土地资产呢?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演变,农村土地的价值也会越来越高,国家给的惠农政策也越来越多,农民不愿意退出于情于理也可以理解。更何况,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向往田园牧歌的生活,回忆儿时生活过的地方;再加上农村空气新鲜、青山绿水的也适合安度晚年,就更加不愿意了。如果退出土地,可以领每亩10万,你会愿意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