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口林场杉木大径材基地 黄海摄

60多年来,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持之以恒,开展杉木育种和推广应用,培育出持续领跑世界的杉木良种,创造了“世界杉木看中国,中国杉木看洋口”的骄人业绩,演绎了“坚守初心,赤诚奉献,久久为功,科研报国”的“洋林精神”。

8月20日,福建省委宣传部举行八闽楷模“洋林精神”报告会和发布会,向社会各界讲述洋口国有林场杉木育种科研团队“一棵杉木做到底”的感人故事。八闽大地掀起学习“洋林精神”、建设美丽福建的热潮。

坚守初心是“洋林精神”的力量源泉

党建是推动林场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60多年来,历届林场党组织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立下“一棵杉木做到底”的愚公之志,在闽北山区培育出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

建场初期,林场党组织十分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把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技术骨干,以长远眼光谋划未来。多年来,林场党组织聚集了大批优秀人才,在科研攻关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57年,洋口林场建场的第二年,林场党组织决定在全国率先开展杉木科研,阮益初等人着手营造杉木造林密度对比试验林,开展以杉木速生丰产为中心的多项试验研究,开创了全国杉木良种选育先河。

20世纪90年代,林场经济困难,连工资都发不出来,部分职工对花大钱却没有经济效益的科研意见很大,而杉木试验林材质好,可以用作特殊用材,市场价格相当可观。一些职工强烈要求,砍掉试验林以解燃眉之急。场党组织连夜召开扩大会议,一方面做解释工作,另一方面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工资按照先退休、再职工、最后党员干部发放,并想尽办法压缩开支,终于保住了这些试验林。此后,林场形成一条铁律:再穷也不能吃子孙饭!谁砍了试验林谁就是千古罪人!如今,这1000多亩试验林已经成为洋口林场杉木育种领跑世界的一个历史见证。

赤诚奉献是“洋林精神”的崇高品格

建场之初,创业艰难,全场上下抱着“一颗红心一双手,自力更生样样有”的信念,以场为家、以林为业,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在大山深处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奋斗者故事。

老场长、教授级高工李寿茂是20世纪70年代的大学生,结婚时没有房子住。有一天,他发现刚建好的两幢土墙房之间,宽度一米二三,恰似“一线天”。他灵机一动:捡来农膜作屋顶,用木料作板壁遮风挡雨,又以墙体作支撑,建造了一个小“阁楼”,再叠几块砖当床脚,铺两块木板当床。于是,这个约5平方米的地方成了李寿茂温馨的婚房,一直住到妻子临产,才调整到土墙房里居住。

杉木育种专家施季森等多名科研人员上山搞科研,在南山工区突遇山洪暴发,路毁了,通信断了,被困30多天,最后粮食吃光了,不得已,到地里拔开花的萝卜充饥。这是农民平日用来喂猪的,一嚼一口渣,难以下咽,这样熬了差不多一个星期才最终获救。为了保证杂交授粉质量,施季森与洋口林场合作期间,有11个春节没有和家人团聚,乃至孩子见到他都不认识了。

……

在大山里,很多人献出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有的人献完青春还献子孙,一代接一代奋斗在林场一线。

久久为功是“洋林精神”的坚韧定力

洋口林场干部职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恪守“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镌刻着跨越时代的奋斗足迹。

杉木科研周期至少15年。杉木育种先驱陈岳武为了保证选优质量,坚持自己动手摘球果、挑穗条,多次在林场过春节,保证授粉质量。1985年,陈岳武积劳成疾病逝,选择将骨灰埋在林场。

被林场人称为“爬树女状元”的大学生刘大林,原名“刘大玲”,因志在林业,于是改了名字。她结婚未满一年时,同在科研组的丈夫离开了人世。考虑到实际困难,林场同意她回江西老家林科所工作。调令已下,但她犹豫再三后最终选择留在了林场,此后直到退休,一直服务于福建种苗事业。

久久为功,坚持不懈。如今,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构建起了1-4代的完整育种群体,收集、保存各类优良种质材料4100多份,建成我国规模最大、品质最优、品种最全、辐射最广的杉木良种优苗生产基地,向江西、广东等15个省区累计提供良种优苗1.2亿株。

科研报国是“洋林精神”的使命担当

杉木育种最关键环节是授粉,而最佳授粉时机一般在春节前后,科研人员每年都必须牺牲春节假期上山授粉。刘大林回忆,有一年大年三十,正好碰上霜冻,山上的他们在寒风中开展野外工作,手脚都被冻僵。而山下的老乡们正在暖暖的房间里忙碌着各种美食,炸年糕、炖鸡鸭……在除夕万家团聚的日子,除了寒冷,更难熬的是对家人的思念。

60多年来,一代代育种团队坚持不懈,立志科研报国。他们研发推出的“洋林”牌系列良种,生长快、材性优、抗病害、产量高、营林成本低,建场以来,累计生产杉木良种4.9万公斤,提供杉木建园穗条105万根,建成种子园生产的良种培育苗木60多亿株,累计推广杉木造林3000多万亩,由遗传增益产生的经济价值可达千亿元。他们还将育种经验传授给各地村镇,推动当地提升经济效益约20%-60%。此外,林场还通过合作经营,吸纳村集体分散林地近万亩,每年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200多个,增加村民总收入近2000万元,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了贡献。

“‘八闽楷模’荣誉称号来之不易,是荣誉,更是责任。”福建省林业局局长陈照瑜说,将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弘扬洋林精神,建设生态样板,持续开展杉木育种科研攻关,不断丰富洋林精神的时代价值。

来源:福建省林业局 谢乐婢 刘建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