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9岁的郭毅患有先天性脑瘫,无法站立,属于二级肢残。但他积极与命运抗争,努力为自己的人生添彩,潜心于邮票、卡片的收藏。从这些小小的藏品中,他了解了外面的世界,也活出了自己的别样人生——

郭毅(左一)和父亲郭天富

爷爷之爱,

带他“走”出家门

因为行动不便,郭毅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8月12日,记者来到市中区箭道街一间70平方米左右的老旧房屋,这里是郭毅和父母生活了数十年的地方。房屋面积有限,仅电器桌椅就占去了客厅的大部分位置。

在郭毅的卧室,存放了他所有的藏品。没有专门的收藏柜,郭毅就将藏品放在书柜、衣柜里,藏品大多没有贴标签或做标记,但郭毅记得每一件藏品存放的位置。

研究藏品,占去了郭毅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郭毅所收藏品主要有邮票、特殊卡片、磁卡等,而提起自己的爱好,就不得不提郭毅的爷爷。

小时候,因为父母要上班,郭毅就由退休的爷爷照顾。除了照顾日常生活,爷爷还经常找来连环画、各种卡片给郭毅,而郭毅对于外面世界的了解,也多是来自爷爷的连环画和卡片。

为了鼓励郭毅积极面对生活,增进对外面世界的了解,爷爷还鼓励郭毅自己收藏卡片和邮票。10岁时,郭毅收到两枚精美的信销邮票后,开始了集邮之旅。1989年,市邮协收到他的书面申请后,也破例吸收了这个不能步出家门的小伙为会员。

在爷爷的引导下,郭毅爱上了收藏,并致力于学习邮票知识。如今,爷爷已经过世多年,郭毅也如老人所期望的一样,积极乐观地生活,并成为了市集邮协会的高级会员,所收藏的藏品品类、数量、质量均属于全市一流水平,所获行业内的证书多达40个。

郭毅所获部分证书

自强自立,

一本新华字典开启识字路

郭毅没上过学,小时候母亲辅导弟弟读书做作业时,他就在一旁听,爷爷也教他认连环画书名,并买了一本新华字典送给他。也就是靠着这本字典,郭毅学会了认字。

识字后,郭毅以更大的决心开始学习邮票知识,他坚持订邮刊邮报,先后买了几本邮书,并托邮协负责人从省邮协购回大量资料。

可贵的是,郭毅还自己写集邮文章,由于手拿不稳笔,写作时郭毅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从1990年起,郭毅开始试笔写集邮短文,并陆续向邮刊投稿。因为连小学都没有进过,功底太浅,几年下来,投出的稿件均未被采用。但郭毅没有灰心,坚持学习,坚持写稿,终于在1996年,他所写的一篇短文被《四川集邮报》刊登。后来,该报又陆续选用了他的3篇稿件。至今,郭毅撰写的作品已经成功发表近20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自身知识技能的增加,郭毅陆续学会了用手机、电脑。其父亲郭天富告诉记者,郭毅喜欢自己钻研,小时候学习认字时,房间的灯就经常亮到深夜。

爱之坚持,

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郭毅的家庭经济并不宽裕,母亲是一名退休教师,父亲是一名下岗工人,但为支持郭毅集邮,父母都很慷慨大方。

郭毅行动不便,为了帮郭毅买邮品、寄信、盖戳、汇款、买书刊及查询邮件等,家人跑了不少路,还帮他查资料、对邮集提修改意见、修改展品说明等。家里安装的第一部电话,主要用途也是为了方便郭毅与集邮爱好者联系。

市集邮协会副会长李唯东介绍,近50年来,郭毅的父母不仅在生活上给予郭毅无微不至的关怀,在人生道路上也做了很好的引导。一次,郭毅受邀参加活动,父母还专门买了西装领带,将他打扮得精神抖擞。

李唯东还告诉记者,郭毅无法出门,其母亲就代他出门收集藏品,集邮协会开会也都是母亲来代开。这一跑便是几十年。渐渐的,其母亲也成为了一名集邮行家。“郭毅身残志不残,爱学习,知识面广,订的书、看的杂志很多,也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