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农村走出,在外做生意成功后又回到家乡,携全部积蓄400万投身农业,从不被理解到被人耻笑,从百万富翁到身无分文,再到靠种植特色辣椒峰回路转,赚取农业种植中的第一桶金,如今已经身家两千多万的他,已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富翁,同时也是农业种植中为数不多的真正富翁。一、经营中发现新商机

农业种植之路百转千回,在他身上又有多少精彩故事,以及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东西呢?

他叫张俊友,是安徽省亳州市古城镇油河张楼村人,原本在江西从事干货生意的他,偶然发现一个新商机。

由于江西人比较爱吃辣椒,像当地比较受欢迎的小米辣泡椒,种植面积很大,同时也是他主要经营的辣椒品种。

然而,随着这种辣椒连年重茬种植,在泡椒主产区江西湖南等地种植面积越来越小,农村人出身的他立即就有了个想法,既然这里种植面积下降,需求量却依然巨大,回安徽老家种植怎么样?

这是个看似疯狂的想法,同行老乡纷纷劝阻,说放着年赚几十万的生意不做,选择回家搞种植,你这该不会是疯了吧!

大家越是质疑,越是坚定了他的想法,不过他还是没敢贸然行事,而是先深入湖南某大型辣椒育种公司,和那里的育种专家探讨该泡椒在千里之外的安徽北部,有无种植成功的可能。二、艰辛种植路

在专家的指导下,又经过自己整整三年的反复试种,终于种植成功,在他万分欣喜的同时,却又遇到一个大难题。

原来,南方市场对泡椒的需求,北方人是想象不到的,如果只是零星种植,他也没有必要回家乡寻求出路了,他的想法是,通过自己的带动,让周边农户都发展泡椒种植,只要能形成种植规模,就不怕没人上门收购。

对于未来销路,他还是有底气的,一是自己的干货店每年都有不小的销量,加上同行朋友的需求,这个可以作为种植保底之路。

二是一旦规模起来后,就可以和南方各省辣椒收购商取得联系,从而扩大销售渠道,而这些渠道他也都了解。

基于这两点依靠,给予了他莫大的底气,然而,现实情况是,任他苦口婆心地劝说,硬是没有一人愿意追随他,包括亲朋好友,大家都认为他这是在瞎搞,总之,他的努力换来的全是围观和白眼。

村里人的举动,彻底刺激到了他,第四年,他索性从生意上抽出400万元,准备自己先行种植,用亲身经历让大家真正体验到种植泡椒的好处。

400万不是小数目,孩子说,如果赔了,咱家的生意也完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年种植了100多亩,就让他赚了170多万元,这事儿顿时在当地就传遍了,第二年,种植户就多了起来。

据张俊友介绍,如今在古城、双沟及周边地区,泡椒种植面积已达数万亩,他也由种植泡椒,转型成为泡椒服务商、收购商。

在为种植户提供辣椒种子,以及种植管理技术的同时,等待泡椒上市之时,还可以到他这里来销售,从而解决了种植户的种植和销售难题。

张俊友:“种植泡椒经济效益还是可以的,通过咱当地七八年的发展种植,新鲜泡椒销售价从没有低于1元/斤,基本上都是在2元/斤上下浮动,按照每亩产新鲜泡椒最低4000斤计算,每亩毛收益可达8000元左右,当然,这只是保守数字,管理得当亩产是可达到5000多斤的。

今年是泡椒最低落的行情,鲜椒收购价依然在1.6元/斤,按照最低产量4000斤计算,每亩也有6000多元的收益,即便是去掉一半的成本,也有3000多元纯收益,总比种植小麦玉米强太多了吧!”

经过近10年的发展,张俊友在带领村民们发家致富的同时,对于自己经历过的酸甜苦辣,如今提起依然唏嘘不已,他说:“当初发展泡椒种植时,又是搞种植,又是建场地,包括投资成本较高的烘干设备及冷库等,自己带回来的那点钱,瞬间就花光了。

当我处于最低谷时,借钱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儿,那时大家都不看好我的发展,认为迟早要以失败而告终,有了这种想法,谁还敢借钱给我呢!”

三、特色新农业没有终点

还好,张俊友熬过来了,如今已转型做经营和服务的他,单固定资产就高达2000多万元。

在他的农业园区,固定工人就有20多人,旺季时聘请的临时工人也高达40多人,为周边农村人的就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当地农村人更是表示:“咱们都希望张老板做得更大更强,那样咱就可以足不出户就能打工挣钱了!”

张俊友并没有满足于当前的成功,如今的他又将眼光投向了新的特色农业项目。

在他泡椒加工厂后面,有着一片数十亩面积的鱼类养殖场,他致力引进的鱼菜共生项目,已经见到了效益,此举的目的,除了拓宽自己的经营范围之外,主要还是要像泡椒一样,带动更多的农民朋友成为种植户或者今后的养殖户,从而让大家共同受益于新农业发展模式。

从事的人群越多,他的事业就越壮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