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仍是自主一哥。

据吉利上半年财报显示,吉利汽车上半年实现整车销量超53万辆,同比减少19%。上半年吉利汽车实现营收368.2亿元,同比下滑23%;但吉利汽车依然是自主品牌的销量冠军,吉利汽车的市占率反而有所提升,由年初的6.51%升至6.74%。

造车22年的吉利、累计销量已达到960万辆,今年即将迎来第1000万辆的历史性突破,成为千万级体量的巨头车企。

然而,与如此辉煌的成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吉利汽车的电动化转型,未能延续其在燃油车时代筑起的市场优势。

今年上半年,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谓是滑铁卢,其主推的新能源汽车“几何”仅卖了1165辆,较去年同比大降72%,整个新能源及电气化车销量同比大降49%,占吉利汽车整体销量的5%。

吉利的新能源对内对外的存在感不强,难以上榜新能源汽车的畅销榜单。现在的吉利新能源,不要说和特斯拉比,销量也早已被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超越。

新能源,正在成为吉利说不出的痛。

2015年,吉利高调发布“蓝色吉利行动”,在自主品牌当中率先宣布向电动化转型。在吉利的新能源战略中,兼顾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三种技术路线,同时研发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甲醇汽车。当时,吉利的目标是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90%以上;其中,插电式混动与油电混动汽车销量占比达到65%,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35%。

然而,5年过去,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节奏比当初的设想要缓慢得多。2019年全年,吉利汽车新能源及电气化车型总销量是11.3万辆,占总销量的8.3%。

这几乎宣告了吉利的新能源目标已是败局。

“体系过于庞大,是吉利新能源汽车近年来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有汽车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吉利内部还是把更多的投入放在领克上。“毕竟精力有限,没办法再把更多的资源均衡地放到其他的新品牌或者新技术上。”

目前,吉利汽车集团旗下有几何品牌、有沃尔沃汽车集团的纯电子品牌Polestar(极星),有吉利和戴姆勒合资的全新smart品牌,还有近期推出的低端纯电动汽车品牌枫叶汽车也横空出世,发布了首款电动车。如果再加上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旗下的远程汽车和伦敦电动汽车,吉利控股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已经有6家。

从品牌调性来看,极星面向高端市场、几何的定位则偏向于中高端,在低端市场吉利汽车还有几款“油改电”的电动车,枫叶汽车的定位则更加低端,吉利汽车在纯电动市场的从豪华到入门的品牌矩阵已经初见雏形。

吉利在电动车领域,又一次展开了多品牌战略。

在业内看来,多品牌战略利弊都很明显。优点是能够根据不同的品牌定位,主打不同的细分人群,更好的开拓市场;缺点则是新品牌的打造需要耗费资源、人力和时间。虽然吉利可以通过内部协作,从而提升效率,但无法将资源高度集中。

以极星为例,2017年开始运作,原本在补贴退坡之前、特斯拉Model 3未国产之前,有很多的想象发展空间。但2019年,极星的销量还是0。

反观特斯拉的速度,2018年5月,特斯拉在上海注册公司,7月与有关部门达成协议并签约,10月选址成功;2019年1月,特斯拉上海工厂正式破土动工,8月,上海工厂获得“全面验收证书”;年底内部交付……

2019年,特斯拉销量36.8万辆,以巨大的优势领先比亚迪,成为全球最畅销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今年上半年Model 3又以4.5万辆一骑绝尘,甩开了国内的造车新势力。

这就是吉利激进扩张的结果。

“大举进攻新能源领域无可厚非,但制定太过激进的品牌或不利于企业发展,”业内人士表示,“吉利近年的发展还算平稳,但新能源的发展显然略显一些浮躁。如今收效不益,主要还是未能真正做到脚踏实地。”

另一个事实是,虽然吉利新能源品牌众多,但吉利并没有出过爆款新能源车型,没有办法排在畅销榜单上。吉利所有品牌的新能源加在一起,不及他人一款新能源品牌。

以几何品牌为例,作为吉利新能源汽车独立品牌几何的首款车型,几何A自上市以来月销量一直维持在1000多辆,始终无法突破2000辆/月,远不及同期上市的竞品——广汽新能源Aion S和同级别的比亚迪秦Pro EV,后两者上半年分别售出1.75万辆和2.05万辆,分列国内纯电动车销量第三名和第二名。像蔚来ES6上半年销量达1.1万辆,也是吉利几何的10倍,吉利几何在新能源存在感较低。

而刚刚上市的几何C,也是不被看好。

从吉利自身角度,若想实现惊人销量,最难突破的瓶颈仍在产品上,如何投放数款契合市场的产品、如何进行产品线布局、如何做到与竞争对手的不同,才是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不管吉利有多大的野心、整体新能源市场多么向好,车企销量总归要考虑产品叫座程度、竞争对手实力水平与市场变化等多重因素,这也将成为吉利新能源发展的关键。

吉利也认识到自身在新能源汽车板块竞争力不足的现状。吉利汽车在财报中表示,2020年将成为公司有史以来最困难的一年。“面对未来巨大挑战,公司将继续通过引入新能源和电气化汽车产品提高新能源和电气化汽车的总销量占比。”

但是,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快速国产以及造车新势力一个接着一个的浮出水面,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时间窗口,正在慢慢关闭。

在新能源汽车上处处“慢半拍”的吉利,正错过了一个个风口。进入2020年,特斯拉国产之后加快攻城略地,头部造车新势力蓄势而发,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留给吉利的市场空间和时间,相当紧迫。未来数十年,汽车产业转向纯电动化,吉利的市场如何保住也是个问题。(采写 |汽车有智慧 王得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