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经常听到这样的感叹“别人成功太容易,自己努力却没有成功,为什么有人10年才升一级,有人1年创造100亿,过去一个职业可以做20-30年不用担心失业,现在担心被淘汰和优化,并且随着技术变革的加快,年青一代的消费群体越来越让人看不懂,跟不上”。

是因为我们生活的时代变了,这个时代具有强烈的波动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这意味着单纯靠线性的持续努力,积累经验来获得稳定盈收和工作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随处可见哪些每天加班加点的工作,拼命的赚钱,忙着见客户的到深夜的人,5年10年下来在他们突然发现自己上升的机会没有了,甚至连现状都无法维持。

我们也经常遇到那些传统企业家,每天总是很忙,赚的钱却越来越少,甚至面对疫情,只能倒闭、破产……

我们都知道能创造巨大财富的大多数是那些敢于创业,承受巨大压力的企业家,过去10年我们研究了美国,中国超过1000个优秀创始人,超过1000个优秀创业公司,发现实现爆发式增长的公司其中的秘密:企业增长的原动力是创始人,合伙人,和各个层面领导者个人的破界增长。

个人增长,带动团队转型,带动组织转型,实现公司,个人财富升级。这些人主要实现了三种能力的增长:认知能力,专业能力和转型能力。这三种能力的增长也有科学的方法,我们把它定义成“创业原力三色环”

认知能力决定了一个人增长的上限,专业能力决定了增长的基础,而转型能力决定了能否把握住增长的机遇。

认知能力强调的是一个人对自我的认知,对“对错”的认知,对客观和主观的认知,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被局限在自己的认知里。最终的结果就是,客观世界只有一个,但主观世界是无穷无尽的。

认知自我,常说的“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经常碰到一些人觉得自己特别完美,周围的人都不如她,如果有错也都是别人的错。对自我的认知是很难的,所以需要定期对自己进行复盘,邀请同事,好友,师长,那些可以对一个人进行客观评价的人对自己进行评价和建议,从而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断提升优势的情况下聪明的管理自己的劣势,让其不至于成为灾难的导火索。

另一个是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我们看到不少优秀的互联网公司例如雅虎,脸书,360在PC互联网时代都是傲视群雄,但是到移动互联网时代雅虎落得被出售的命运,360也没有占据一席之地,脸书依靠收购了whatsapp和instragram才挽回败局。这都是因为这些公司的创始人在技术更迭的时候自身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出了问题,而错失了巨大的商机,甚至断送了公司的未来。

想要提升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就需要“时代动力”和“明天思维”两个思维方法。

时代动力是外向的思维,要从外部的角度理解时代背后的驱动力。明天思维就是站在明天来看待今天的竞争格局,用一个高度概念化和抽象化的方式,来定义今天的竞争格局。例如,选择一个行业,如果没有考虑到人工智能技术对未来的影响,很可能选择一个现在经济收益不错,未来却很可能失业的行业。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Jerry Kaplan说过“美国注册在案的720个职业当中将有47%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我认为这这是保守的估计,因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还远远没有到达一个完善的程度。20年以前驾照还是一项技能,10年之后几乎所有的车都具备无人驾驶功能,只会开车就面临失业。

专业能力是一个人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建立的超越同行的竞争门槛,比如,中国的乒乓球一直遥遥领先于其它国家,这说明在这方面的专业能力,中国乒乓球队具备最强的专业能力。

我们都会碰到一些干部,员工,辛辛苦苦工作了7-8年还是没法带人,还是没法用自己宝贵的经验带动团队来贡献价值。不少创业企业发展初期速度非常快,当企业到达一定的规模就瞬间慢了下来,无论怎么增加人手也快不起来。这是因为这些企业在没有把个人英雄主义驱动公司增长的模式转型成组织能力驱动公司增长,说明公司高管在公司管理和转型这两个专业能力上严重缺乏。

任何一个人的专业能力发展都会经历几个关键的阶段:

从知识到能力(0-3年工作经验)从能力到经验(3-5年工作经验)从经验到方法(5-10年工作经验)从方法到方法论(10年以上工作经验)

不少干部在具备了专业经验之后就停滞不前,甚至工作了10年还在这个阶段,失去了最宝贵的职业发展机会。专业能力还包括软技能。一位高人曾经说过“情商高是善良的一种表现”,情商低的人通常非常自私,不喜欢换位思考或者帮助团队,常常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还觉得自己无限完美,很难说这样的人善良。

转型能力是一个人掌握了A能力,这时候无论是行业还是公司的发展需要这个人掌握B能力,这时候这个人是否之前做了准备,或者快速的去学习,甚至是掌握了这个能力就成为这个人成功的关键,把握机遇决定了一个人能否出类拔萃。

提升转型能力需要掌握四个原则:

空杯心态学习机器争抢灰色地带包容失败

空杯心态需要你把之前取得的成绩忘得一干二净,重新以一个“小学生”的心态来虚心向专家求教。学习机器是指一个人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持续的学习,不只是本专业,还需要更广泛的知识。

争抢灰色地带是指在团队当中除了完成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多做灰色地带的工作,看似吃了亏实则学习了不能职能的工作,让自身更全面。

就像BAT的一个副总裁他最开始负责技术工作,后来发现项目管理一塌糊涂没人管,他就主动义务的承担起了项目管理工作,后来这个团队需要晋升一个人的时候,这名干部众望所归的获得了这次宝贵的机会成为了总经理,后来一路晋升到副总裁,走上人生巅峰,他同期时候的程序员可能还在默默的做着程序员。

最后在转型过程中很少有人是顺利的,自己需要对失败更多的包容,每次失败如果不进行总结,的确糟糕,把每次失败的教训总结起来,思考如果才能提升,成功就不远了。

Valve是美国一家非常成功的娱乐公司,其提出了一个人才模型,叫T字模型,就是说一个人才需要在自己专业能力出类拔萃(deep expertise in one area)并且还需要是一个广泛的通才(broad-range generalist)。这种人才的转型能力无疑是最强的,因为一家成功的娱乐公司不需要能按部就班的完成工作的人,需要能持续转型,持续创新的人。

人生没有倒退键,走错了就失去了增长的机会。无论是机遇摆在面前自身能力不足无法把握,还是自身能力很强却眼睁睁的看到已经错失机会而懊丧不已。个人破界增长除了运气以外是有方法的,这就是要通过“创业原力三色环”来实现认知能力和专业能力,转型能力的破界增长。

▊ 创享智库总裁梁涛先生与王晓明先生、龚焱先生新书上市

随着互联网上半场的结束和下半场的开启,仰仗互联网红利发展起来的先驱企业,已经不再难以超越。企业的发展正在面临转型的重要时机,谁能抓住机遇,谁就能获得逆袭的机会。

新时代企业运营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企业增长的新型模式又是什么?

这些问题,对于企业的经营者来说并不是简单的课题。

什么是“增长双轮”?

将企业发展划定在两个维度内,一个是“重新定义”,另一个是“破界增长”。通过今日头条、抖音、拼多多等明星企业的案例,系统介绍了后疫情时代业务如何逆市增长的不二法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