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32岁,海归,女博士,复旦大学青年教师。

她有一个相识15年,结婚8年,深爱的丈夫,有一个可爱的不到两岁的儿子,取名阿尔法。

她,原本计划着申请哈佛的访问学者,然后再生一个女儿,给她取名叫贝塔。

她攻读本科、硕士、博士、出国留学,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工作一年,申请的项目也有了些许成绩,各种项目都做得风生水起,眼看就要过上人人期待和羡慕的好日子。

她的父母就她这么一个孩子,女儿参加工作、婚姻幸福美满、刚抱孙子,原本可以享受天伦之乐。

她就是于娟。

这样的于娟,原本有更美好的未来,却被突如其来的癌症阻隔。

她坚强、乐观地和病魔博斗一年多后,与世长辞。

她的生命,也定格在2011年4月19日凌晨。

一切要从2009年说起。

2009年,于娟忙着写书稿,写文章,申请课题,每天都泡在办公室里面,不到十点舍不得离开。

2009年10月的一天晚上,于娟博士下课后,想起家里没有鲜牛奶,骑着自行车准备去大润发买牛奶。骑至一半,为了躲避突然蹿出的路人,腰间却突然有如挫骨伤筋的疼痛。

于娟以为自己扭了腰,却又充满怀疑,毕竟她是一个12岁起就能双手脱把在闹市穿梭的人。

她忍着疼痛,到大润把牛奶买回了家。

第二天,于娟的腰仿佛已经断掉,随便动一下就会痛得全身冒豆大的汗。

一个十多年没怎么生过病的人,突然腰疼成这样,于娟和医生都以为是腰肌劳损。于是,医生接连给她吊盐水、推拿、针灸、膏药,各种治疗腰肌劳损的流程通通来一遍。

去做理疗时,医生非要说她有节骨头脱臼,还给她痛压了一下,痛得她像是脊椎一般。于娟也只能坐在轮椅上,和老爸在医院里来来回回地折腾一下午,也没结果。

面对于娟这个情况,医生们都觉得是扭到了腰,小伤,回家贴点万通筋骨贴很快就会好。

于娟气得跟医生拍桌子,让他开核磁共振检查单,可是要排到三个星期以后才能做检查。

还好,于娟曾在留学时的死党乔乔想办法、找熟人,顺利提前做了检查。给于娟检查的时间是前面病人的三倍,医生推测是血液病或者实体瘤转移,建议她进一步检查。

毕竟从来没生什么大病,还这么年轻,美好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全家人都认为不可能是什么血液病或者瘤转移,再加上医生也会说有可能机器偶尔会出故障,叫他们不用太紧张。

于是,于娟做了血检,要等两个星期才能拿结果,他们也没在意,生生等了两个星期。

而这两个星期,差点让于娟把命等了进去。

结果出来,家人叫了救护车打算送于娟到医院,她却已经痛得一动不能动,碰一下就会痛得不省人事。

最后,四个男人扯住床单,绷得像一张纸,把她平移到担架上,周身裹满防震充气垫抬上了救护车。

此后,于娟开始了生不如死的生活,因为只要轻轻一动就会痛得晕死过去。但医生不知道她到底得的什么病,各个科室也不敢贸然收她。

来来回回折腾,做检查,做穿刺,经历无尽的磨难,经历两个月,终于确诊:乳腺癌。

得知是乳腺癌时,于娟和父母都哈哈大笑,因为这是癌症中相对更好医治的。

可是,由于发现得太晚,于娟已经错失了手术的最佳时间,只能做化疗治疗。

在抗癌的这段时间里,于娟回顾自己的一生,才发现,只有活着才能奢谈生命。

经历过六次化疗后,于娟的情况开始恶化,经历了发烧、休克抢救等,她一次又一次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与病魔博斗的于娟一直都想把患病后的所闻所见所思写出来分享给大家。第六次化疗后,她开始在博客上大量写文,受到很高的关注度,她大多数时间都泡在电脑面前分享她的感悟和经历,用生命写下一则则日记。

她说:癌症病人,容易活得更明白。虽然,可能有点晚。患癌后才发现,以前的自己有太多的欲望和执著,从没有“只要活着就好”的简单目标,患癌后除了病痛,反而更简单了。

于娟生病前,是一个极度开朗的女孩子,性格大大咧咧,她认为相识就是缘分,结交了很多所谓的朋友。每天为了所谓的前途,她拼命加班、熬夜,从来不爱惜身体。

患癌后,她在病床上回顾过往种种,才发现,曾经很多所谓的朋友也不过只是认识罢了;而自己拼命追求的名利权情也不过是浮动,没有一样可以带走。

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每天拼命加班、熬夜、应酬,想要换更好的车,更大的房子。最后又得到了什么?

于娟说: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论语》里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就可以了。

物质永远是无穷的,欲望也是无穷的。当人走到生命的尽头,回顾一生才明白,人其实只要吃得饱、有住的地方就够了。

愿我们往后余生,都能云淡风轻地看待一切名与利,享受真实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就好。

#癌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