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闻

反转!海昏侯墓孔子镜被证属秘器,引发刘贺平反争论,网友:信谁

汉废帝、海昏侯刘贺墓堪称一座地下的汉朝博物馆,自2011年因被盗掘而进入考古视野,数年时间里,刘贺墓累计出土文物多达1万余件。

除了成吨的200万枚五铢钱和让人眼花缭乱的马蹄金、玉器外,失传1800年之久的《齐论语》和绘有孔子生平、画像的屏风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这也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

据《汉书》记载:“(刘贺)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由于汉昭帝早逝无子,汉武帝的孙子—时为昌邑王的刘贺被大将军霍光拥立为帝。

然而,刘贺在位仅仅27天就被霍光借太后的名义废为庶人,废黜的理由是不喜儒术而好玩乐,居丧而不改常,27天做了1127件坏事,这位西汉第九位皇帝由此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自己臣子废掉的皇帝。

西汉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汉宣帝下诏封刘贺为海昏侯,迁居南昌。原豫章太守卒史孙万世曾问刘贺:“前见废时,何不坚守毋出宫,斩大将军,而听人夺玺绶乎?”刘贺悔恨地回答说:“然,失之。

一边是《汉书》对刘贺“恶行”的种种披露,另一边却是刘贺试图抑制霍光权力失败后的心有不甘。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刘贺究竟是如正史所描述的那般无道,还是仅仅因政治斗争失败而被污名化了呢?

随着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学术界对刘贺的评价出现反转。

上文提到,海昏侯墓出土了迄今为止最早的孔子画像,刚出土时,这面刻有孔子和弟子生平画像的文物被认定是一面屏风。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专家认定,那不是屏风,而是一面青铜穿衣镜。

众所周知,汉代行厚葬之风,王公贵族死后会以生前喜爱之物陪葬,所谓“事死如事生”。刘贺墓中陪葬孔子衣镜,说明这面镜是刘贺生前常用之物,结合刘贺被废时脱口而出的孔子语录“闻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天下”,刘贺不尊儒的“罪名”被出土文物所质疑。

早在海昏侯墓发掘之前,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在《秦汉史》一书中即提出:“史所言昌邑王罪状,皆不足信”。而海昏侯墓孔子衣镜的出土,更是成为“挺贺派”为刘贺平反的重要依据。

但随着青铜衣镜的拼接清理工作取得进展,关于这件陪葬物的用途再次出现大反转。

历史学家王金中证实,海昏侯墓中的孔子像既不是屏风,也不是青铜衣镜,而是丧葬秘器“温明”。

何谓秘器“温明”呢?

“温明”一词最早记载于《汉书·霍光传》:“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赐金钱……东园温明,皆如乘舆制度”。《汉纪》注引:“正作‘东园温明秘器’”。

东汉经学家服虔解释说:“东园处此器,形如方漆桶,开一面,漆画之,以镜置其中,以悬尸上,大敛并盖之。”简单理解,秘器温明是悬盖在墓主身上的丧葬礼器,在汉宣帝时期开始流行,并成为王侯葬具。

只不过霍光用的是皇帝赏赐温明,所以由少府东园匠专门制作,而刘贺身份是列侯,没有资格享受东园温明,只能由侯国工匠自行制造。

如果孔子衣镜是丧葬用具的话,那就否决了刘贺生前屋内摆放此物的可能,换言之,孔子衣镜的出土,不能证明刘贺生前尊孔崇儒,而只能证明这是官方儒学教育影响下整个社会的丧葬风气,而非刘贺个人喜好。

由此也再次引发了是否应该给刘贺平反的巨大争论。

“贬贺派”认为,海昏侯墓发现的海量金器、真车马陪葬坑、众多乐器、伎乐木俑、玉舞人以及娱乐用器库、酒具库、乐车库,均与《汉书》记载的刘贺贪于享乐相吻合,结合刘贺任昌邑王时“不好书术而乐逸游”的相关记载,可以认定刘贺被废的理由并非欲加之罪。

可以说,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不仅没有让刘贺的形象清晰,反而变得愈加扑朔迷离,让一众网友无所适从,不知该信哪派的观点。

秦皇汉武认为,《汉书》所记载的刘贺狂悖、不尊礼是事实。刘贺虽以汉昭帝皇太子身份继承皇位,但汉昭帝对于刘贺而言,除了一个名义上的辈分以外,并无任何情感,二人的年龄也相差仅仅1岁。所以,刘贺才会做出“昭帝葬前不改常”的违礼举动。霍光正是有着足以说服群臣的口实,才敢于行废天子之事。

但刘贺的荒淫只是他丧失帝位的浅因,根本原因在于他政治上的不成熟。

汉昭帝死后,汉武帝六个儿子中只有广陵王刘胥健在,群臣也主张立刘胥为帝,但刘胥正值壮年,已专权十年的霍光“心不自安”,为了防止刘胥承继大统,霍光选择了汉武帝之孙—年仅19岁的刘贺。

霍光的用意被时任的昌邑中尉的王吉识破,他告诫刘贺:“臣愿大王事之敬之,政事壹听之,大王垂拱南面而已”。但刘贺对此却不以为然。

在接到召他典丧的旨意后,刘贺马不停蹄,“晡时至定陶,行百三十五里,侍从者马死相望于道”,途中“不素食,使从官略女子载衣车”,不仅毫不掩饰自己即将当皇帝的喜悦,甚至急召二百余名昌邑属官进入长安,妄图在最短时间内用昌邑群臣来取代霍光等朝臣,如此明显的意图自然让霍光大为不满。

所以,霍光仅靠几名卫士和黄门宦者关闭温室殿的殿门,就轻易将刘贺和他的亲信隔绝,而直到此刻刘贺才恍然大悟,但为时已晚。

在刘贺前后,汉文帝刘恒和汉宣帝刘询(刘病已)都是以外藩身份被臣子拥立的,与先祖和侄子相比,刘贺的政治低能可见一斑。

汉文帝刘恒在决定入京即位时步步为营,先是派舅舅薄昭到长安探听虚实,离长安五十里时又派宋昌入城探路,在继位当晚即任命原代国中尉宋昌为卫将军领禁军,郎中令张武为郎中令守卫未央宫,掌管了内宫宿卫。

刘贺继位之初也有效仿文帝之举,但此时的汉朝权力上层已被霍光执掌多年,非一日之功可速成,刘贺无法任命自己人担任未央宫卫尉,本应韬光养晦,徐徐图之,而心急的刘贺却首先任命了昌邑王相安乐为长乐卫尉(皇太后所在地),此举不仅无法实现护卫自身安全的需要,反而直接暴露了夺权的企图,所以,刘贺继位十余日时,霍光就已经与车骑将军张安世谋欲废昌邑王。

接下来再来看汉宣帝刘询。

18岁的刘询被霍光拥立后,霍光曾稽首归政(可解读为政治试探),刘询的做法是谦让委任,甚至还给霍光益封一万七千户,此举无疑让霍光大为放心。

凭借年龄优势耗死霍光以后,汉宣帝才着手诛霍氏。先是将霍光女婿未央卫尉范明友迁为光禄勋,将长女婿长乐卫尉邓广汉迁为少府,夺取内宫控制权后,汉宣帝又争取到丞相魏相的支持,以亲信逐步掌管南北军,掌握了军队的控制权,最终将霍氏诛灭。

相较之下,刘贺的失败正是缺乏政治经验的表现,被霍光轻易抓住了“失礼”这一口实,最终失去了帝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