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时隔二十多年回老家,偶遇一老农,闲聊一路竟是自己的父亲

文/观心通史

每一个时代都会出现一批英雄。正如今年的疫情爆发后,成千上万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无私的坚守在防疫一线,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防疫英雄。战争时期,也会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热血青年,他们勇敢地奔赴战场,不畏牺牲,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

在这些热血青年中,有一个人叫王扶之,他少年参军,戎马一生,立下赫赫战功,中年荣升少将。他荣归故里时,偶遇一老农,两人闲聊一路,竟然是自己的老父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怎么父子俩都互相不认识了呢?

王扶之将军

原来,王扶之12岁便参军入伍了,一直随军打仗,父子俩几十年都没有见过面了,一见面难免不敢相认。王扶之于1923年出生在陕西省子洲县的一户贫苦家庭,王扶之的童年比较悲惨,幼年时母亲就去世了。

由于家中太穷了,王扶之只读了三个月的私塾,便不得不退学,靠给人打工补贴家用。1935年,王扶之看到一支在附近活动的红军队伍纪律非常严明,不同于其他反动队伍,小小年纪的王扶之仿佛看到了希望,便动起了参加红军的念头。

由于常年劳作的原因,12岁的王扶之看起来像是十六七的孩子,后来,他凭借着自己的“老成”加入了红二十六军“少年营”,投身到革命中。别看王扶之只是一个孩子,打起仗来非常勇猛。1935年,红军在打劳山战役时,缺少武器装备,王扶之拿着一杆梭镖就上了战场。

真是初生的牛犊不怕虎,王扶之凭着过人的胆量,用一杆梭镖去对抗敌人的枪械,并且还赢了。一个敌人正用枪瞄准王扶之准备射击时,王扶之迅捷闪躲,以迅雷之式冲到敌人面前,用尖锐的镖头抵着敌人的喉咙,大喊:“缴枪不杀!”

敌人哪见过这般勇猛的架势,不自觉地被眼前这个少年吓得缴械了,自此,王扶之完成了从孩子到战士的蜕变。13岁时,王扶之加入共产党,此后随着队伍参加了许多重大战役,并且还与战士们一起开辟了晋东北,淮南等多处抗日根据地。

王扶之在解放战争中,更是屡立大功,他先后参加了四平保卫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多个重大战役。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志愿军远赴朝鲜,对抗美军,王扶之也加入了抗美援朝中,并担任某师副师长。战士们在他的带领下,打出了雄风。

抗美援朝胜利后,王扶之回到了祖国,他想着自己戎马半生已二十多年没有回过老家了,心里一直思念着家人。王扶之收拾好行李,带着警卫员,骑着毛驴回乡了。王扶之在路上对阔别已久的家乡充满了期待,同时心里也充满了不安。

不知家里可好?父亲还健在吗?王扶之越想越觉得不安,回家的脚步也越来越快了。快到家时,王扶之遇到了一老农,两人打起了招呼,王扶之听到是家乡口音,倍感亲切。老人得知王扶之二人正好去自己的村子,便相约同行。

路上三人热情地聊起了家常,当问及老农家人时,老农突然哽咽起来。老农伤心地说道,儿子十几岁便参加红军了,二十多年了,音讯全无,生死未卜,自己当父亲的心里十分痛苦。这话说得王扶之脑袋一震,紧忙问清老农儿子的情况。

王扶之听后一惊,眼睛立刻湿润了,他大声喊道:“哎呀,我的亲爹呀!这不是我的亲爹吗?”老农一怔,立刻握着王扶之的手,颤颤巍巍地站在那里,眼里不停地流泪。警卫员在一旁赶紧将毛驴身上的行李拿下来,自己背上。

王扶之又将老父亲扶上毛驴,自己在前面牵着毛驴回家去。时隔二十多年,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父子二人才得以团聚,这幸福真是来之不易啊!包括我们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都是用无数人的牺牲来换取的,我们应当珍惜当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