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强度地与各级别领导沟通汇报,偶然获得了汇报(开撕)的新顿悟……

碰巧还懂一些心理学的本犬,终于顿悟:

01艰难谈判=熟悉+意外

相信有过艰难谈判经历的病友们,一定都会感慨,要是能在谈判期间有一抹微笑瞬间,那么多么难的课题也都会有转机!

可是会有病友challenge:如此压抑的艰难汇报(谈判)如何能笑的出来呢?

其实,这就是掉入自己的误区了,整个过程应当是设计出来的!

设计的核心就是前述规则“熟悉+意外”,这是脱口秀演员一直倡导的“幽默公式”:

举个例子(真是案例):

有个同事,忽然高兴地说“我感觉我熬夜感冒了,但我喝了杯热水,微微出汗,好多了”……本犬补上:你应该再喝一杯……你就……尿了!再举个例子(大老师的例子):我们都应该爱护小动物……因为他们很好吃!

应用到工作中,前面两个元素有了不同的定义:

熟悉:顾名思义,就是将通过引导语简介出内容冗长部分,比如计划整体框架(其实行业内都差不多,我们只能当商业情报的搬运工!)意外:让领导还没有想过或者出乎意料的表述,或者基于现有汇报即将辐射到的业务方面和工作点,哪怕是微小创新!熟悉+意外,如果熟练应用则可以幻化无穷。重点是意外的把握,千万要适度,一点点新东西就好,新东西浓度太大,容易让听众感觉你华而不实,打嘴炮!如浓度太低,可能“润物细无声”,那么还是一个“平凡之路”!适度的原则就是你的部门领导的认知范围,要好好摸清他的喜好!搞定它!

02完形填空的坑

“完形填空”例子:

“Hello W*rld”“F**k”“**与孤鹜齐飞”这些内容都是啥?可能我们都会本能地脑补出来,甚至完全出于本能!

与领导或者IT等需求实现方交流的时候一定要用好这个心理本能!当然这个提问方式都是提前挖好的”坑“,别人可能你问的是A问题,在其中展示逻辑的时候透露出“B”这个空档,他给你补上了,你就赢了,因为B是你想要的答案。套话的:“前些天看见同业披露要改基本法,据说要保证人均收入2W,但是很多搞队伍的人可不愿意,带队伍的团队总监,每月那个50万不成问题,因为他们提层很高”拍脑袋的:“可不,带队伍的育成激励达到XX,他们只要躺着就好了,上课刷一下声誉,咱们一定要把这种层级拉平”请问:这位配脑袋的(领导)想要干啥,育成激励默认的上限是?

03你不懂,我有大计划!

还有一个特别难的交流情形,就是你的交流对手如果是专业序列的人,那么一旦你开始让他开口,避免不了会陷入到他的逻辑,争论技术问题……

比如销售、财务、核保、精算

那么最好的方法只能是比他还大!

前些年有句特别有名的话“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激励了很多人,咱们也要这么搞搞!

真实案例哟:

与财务要预算的时候,领导通常跟他们说“之前跟公司领导聊的时候,他语重心长地跟我们团队说,现在业务其实很有威胁,别看咱们每年都能完成既定业绩,但是要看看钱都在哪里,银行渠道来的业务基本要放在银行,中介平台来的业务,要砸出比同业更高的费用比例……所以嘱咐我们一定要坚持创新,一定要敢于啃骨头,现在不刻苦,将来可能我们只是代工厂,给中间商打工,没有任何盈利空间!”

切入正题,开始要政策……

哎,本犬也只是略略闻到味道,一起加油,汪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