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完仙羽舌茶场后,扶贫工作队队长叶书记说要带我们去参观一家黄牛养殖场。

车子在蜿蜒的村村通山路上七拐八弯,在一座水库边上,一块“铜陵芬平少数民族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牌子,告诉我们,我们要找的黄牛养殖场终于到了。

这家黄牛养殖场有特色,一是叶书记对口扶贫项目,二是它跟其它黄牛养殖场不同,主人是云南嫁过来的苗家妹子。听着叶书记的介绍,我们越发地对其产生了兴趣。

“俺养殖母牛10头,每繁育一头牛犊,政府给予100元的补贴,光政府补贴每年就有1万元。党的政策好,让俺赶着黄牛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路。”说起养牛致富的事,眼前这位憨厚的中年汉子脸上都是笑。

他叫吴道生,原先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吴道生兄弟二人,因为贫穷,连媳妇都娶不到。有一天,一个云南妹子找上门,说只要有口饭吃饿不死就行,非要跟吴道生。吴道生可怜人家,就答应下来。媳妇算是娶上了,可日子越来越难过。扶贫工作队进驻后,在市委统战部工作的叶书记在村两委的带领下,第一时间走进吴道生的家。经过商量,很快帮助他们选准脱贫项目——养殖黄牛。

黄公山连绵起伏,山上繁茂的草木,是黄牛的天然饲料,养殖成本低,而且黄牛肉质量好,销路不愁。政府对农户养殖10头以上肉牛,每繁育一头牛犊给予养殖户1000元的补贴,而这个云南妹子在云南那边时就是养牛能手。于是,在叶书记的帮助下通过小额贷款的方式,一次性购买能繁母牛10头,建起了小型黄牛养殖场。

有了项目,就有了脱贫致富的希望。白天,夫妻俩赶着牛群,在黄公山天然牧场放牧;夜晚,他们住在牛场里,一夜要给牛添两次草料。在他们的精心喂养下,10头母牛个个膘肥体壮。第二年,母牛都下了牛犊,他们也收到政府一次性给予的1万元补贴。

这个时候,这位云南妹子又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考虑到家中还有小叔子没有成家,她就回一趟云南,把自家的堂妹带来介绍给了小叔子,两家共同养牛。党的好政策让他们坚定了依靠养殖黄牛脱贫致富的信心。

“黄牛好养,但很累,比如,每天清理牛粪就有好几车,还要拉几车土垫牛圈,把牛槽洗刷一遍,光这个流程下来就累得腰酸背痛。”吴道生说。到了冬天,食草也是问题。每到玉米和花生收获的季节,他们就是最忙碌的时候,每天一大早,就起床到外边捡拾秸秆或者以低廉的价格购买,给黄牛备足冬季的“口粮”。

“虽然很累,但心里是快乐的。”吴道生说,“每头母牛每年下一个牛犊,一年能长1000多斤,活牛每市斤价格为15元左右,一头牛能卖1万多元,一年就能收入10多万元。”

谈及下一步打算,吴道生信心百倍地告诉我们,自己富了不算富,只有村民们都富了,才是真正的富。他们决定成立合作社,做大黄牛养殖业,在自身实现脱贫目标的同时,带领其他村民共同致富。于是,以二位云南妹子名字命名的“铜陵芬平少数民族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赶着黄牛走上致富路。望着连绵起伏的黄公山,再看身边吴道生坚定执着的目光,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叶书记他们的帮扶下,官山村村民实现脱贫致富目标指日可待。

作者:阮胜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