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天后,这个六十多年前设立的村庄将腾空,永和村或将不复存在;不久的将来,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泽潭沿、中央村、四里滩村,或将被双江湖所淹没。

“这里很快就要被双江湖淹掉,我们来村里走走看看,留点文字和图片印记。”8月31日上午,位于义乌南北两江交汇处的千年古村——江东街道永和村,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义乌市文联古今文学研究院的10多名文学工作者。他们洋溢着文人墨客的激情,以文化人的眼光打量着这个即将消失的古村,心中多了一份责任担当和诗韵画意。

永和村由泽潭沿村与中央村、四里滩村三个自然村组成,位于义乌南江、义乌江汇合处,与佛堂镇隔江相望。义乌江自北向南,南江自东向西蜿蜒而来在此汇合,似两条银带环绕村庄的南面与西面,波光粼粼,勾划出一片美丽的田园风光,有“双江三角洲”之称。

几欲陪君访永和,寻回梦里那支歌。

农耕古物今稀少,贾氏宗祠故事多。

喜听禅音催奋进,如划棹桨逐清波。

来年合唱双江调,呼唤儿时那白鹅。

(缪文中-访永和村偶感)

泽潭沿自然村是义乌洋川贾氏宗族发祥地,有着1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历代名人辈出,乡风民俗醇厚。

如舍产助禅宗尊宿傅大士创建世界闻名的古刹双林寺的隋提领昙颖公、梁云麾将军孝公。如唐御史大夫谅公,宋大理寺卿伸公,宋郡马一祥公、铁公父子等,历代为官者数十人。

“十八大会”是洋川贾氏宗族每年必办的海云寺庙会,后逐渐形成正月十八放铳、送大蜡烛、抬阁翘、迎龙灯等颇具特色的民俗活动。

贾氏祠堂水边立,仁道文化论古今。

提领昙颖捐田亩,海云双林佛缘深。

空巢老人人不孤,留守儿童报党恩。

秋送金风花正茂,文明新风日日新。

(徐已扬-永和村访贾氏祠堂有感 )

永和村党支部2015年获得义乌市五星先进党支部荣誉。永和村近年来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用休闲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切实提升村民幸福感。同时,注重文化娱乐建设,把有着五百年年历史的祠堂打造成文化礼堂,成为永和村“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的精神家园。

永和村文化礼堂集农耕文化陈列室、农家书屋、舞台、讲堂于一体,四周设有乡风民俗、先贤名录、宗祠介绍、家规家训、村史村歌等展板,饱含着永和村人的家乡记忆。

“不久以后,这里的老房子、老村庄都将不复存在,淹没在双江湖,也可能成为湖中的一座岛。”“若有湖心岛,希望永和文化礼堂能保留在岛内,留住我们的精神家园之根。”村民们告诉我们。

贾族汉唐留政声,遗芳万世永和生。

为求发展顺时势,舍小顾全依令行。

三地迁离百年计,双江流合一湖泓。

他年桑田成海日,还乘轻舟觅旧城。

(吴文军-永和村采风有感)

走访过程中,采风团成员感受积淀深厚的乡村文化,领略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并认真倾听、记录村民们的希冀和心声,准备用多种不同的文学形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图片:郑循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