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明负责护送官眷林夫人一家到青川探亲。离开中坝往北三十二里抵江油县城武都,从这儿沿涪江南岸入山口,便是著名的阴平古道。

阴平古道

两边的高山把他们夹在中间,越往前走路越窄,天越小,加上山风呼啸,江水怒吼,让人觉得阴森森的。赶拢南坝,客店、栈房的椭圆形松油灯笼已经点亮了。照理说从武都 到南坝六十里路,是不该这么晚的。只因途中遇上了马帮,因为路窄,让过好几十匹马后才能走,所以耽误了许多时间。

南坝场即蜀汉时期的江油关。马藐为官的城池。整个城依山傍水筑在一块斜坡上,横有三十多丈,竖有数百丈,沿江一条街。对岸有一段小街称旧州,属江油关之一部分。

在南坝场,魏明明一行住了三天。为在旧州选择住宿地,这天他们赶早来到涪江边等着过江。涪江经过南坝这一段,因江宽水野难以造桥,过江仅靠两只木船,过渡很慢。

这一行人因是官眷,得以先过。当晚宿渡口一家客栈。晚饭后老板高声喊号:"旅客们注意了!明天早晨寅时吃早饭,先收拾好各人的行李包袱,炮响出发,过时不候!"接着就悠扬地唱起来:

"进山客,听明白。老林内,黢麻黑。准备电棒好上路,禁止火把把烟吸。若还林中起了火,一路之人命要绝·····"

森林小道

明天就要过龙门栈道了,这条栈道从南坝至青川一百二十里,途经黄土岭老林,路虽然艰险,但比走古城经乔庄到青川的老路要近两天途程。所以在川、甘(肃)间来往的商旅、行人和马帮,都喜欢走这条捷径。恰好第二天正有回甘肃的马帮与他们同行,所以彼此心里又踏实一些。

次晨一早,不等炮响就收拾好行李,一齐跟在马帮后面,同路的还有许多跑单帮的商人。出门不久就开始爬龙门山脉的黄土岭,入森林时骤然间响起"噹噹噹"的锣声,刹时人喊马叫,如临大敌。

走在魏明明身边的是个姓常的成都药材商,四十多岁,很健谈,昨晚住在一起就攀谈上了。魏明明问他:"打锣做啥?"他说:"吓野兽。""吓什么野兽?""嘿嘿!"他干笑两声打开了话匣子,"主要是吓老虎、野猪、豹子和狼。狼凶得很,不吓它就会突然间从路边窜出来咬马腿。"

魏明明下意识地看了看两边黑嗡嗡的树林和齐腰深的野草,禁不住摸了摸不太结实的腿杆。药商又说:

"这些野兽一听见锣声就要走。虎、豹也不是说的那么凶,偶尔碰上了,人只要沉着就没得事。它不让路你就撑开雨伞隔着它,或者大大方方地从它身边走过。再就是点火去烧,它见火必走。大蟒怕烧尾巴····"

马队

路越走越险,森林也越来越茂密了。简直是树挤树,藤缠藤;阴暗、潮湿,十步之外不见人影,仰头不见天日。只有刮起"呼呼"的大风时,才能从枝叶缝隙间漏下几点阳光来。两旁是用砍倒的树木扎起的栅栏,人要扶着栏杆才能通过。

好不容易挨到天黑才到金坝子。金坝子位于黄土岭顶端,是人工开辟的一个平坝,约三四百米宽,呈圆形。周围砍树木扎墙,与茂密的树林隔开。栈房修在两边,坝子中间拴骡马。为防止野兽袭击,晚上遍设松明火把。栈房都是石条砌成的,屋顶盖着石板。墙上和屋顶长满苔藓和野草,山风吹来,"嗦嗦"作响。

这里驻有一排军队,专门护商、防匪;栈房是他们雇人开的。名义上虽然叫栈房,其实无床无铺,想睡也无法。为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老板不断打招呼:

"不要睡觉,不要脱衣裳呀!"

每个房间都烧着一堆万年火,靠墙一转立着柴捆,男男女女斜依在柴捆上,围着火塘打磕睡。火塘上面架一个铁三脚,吊一把铁茶壶,"吱吱"地喷着白气。人们渴了就倒那壶里的老荫茶喝,饿了就烤玉米馍馍吃。还有烧酒和各种腌卤的野物肉卖。

林夫人是官眷,栈房老板特地让出一间内房,还增设一个火塘,摆了几把杉木做的圈椅来安置他们。长夜难熬,夫人请老常三哥来聊天。常三哥是驻军头头,正在外间喝茶,他受宠若惊,忙奔进来点头哈腰地对夫人说:"今后我的骡马路过青川,还要仰仗林知县和夫人关照啦!"

山顶宿歇

魏明明顺便问他:"今天的路那么险,要是碰上土匪,大家连逃命的地方都没有啦!"他没有回答,却狠狠地撞魏明明,阻止他说下去。后来他才悄悄地告诉魏明明,门外的火塘边,就有两个马匪的眼线。

马匪是骑马抢劫的山匪,抢劫的主要对象是甘肃过来的马帮。他们不肯轻易下手,下手必得巨金。往往为一桩大买卖,不惜奔袭一二百里。因此,当地驻军都不愿得罪他们,彼此心照不宣。

起风了,风从屋顶和门缝中挤进来,"吱吱"地叫着,山间的松涛在"呼呼呼"地咆哮,枯木朽枝不断被刮断,发出"叭叭"清脆的响声。魏明明紧了紧身上的夹袄,渐渐地进入梦乡·····

第二天天已经亮了,大家还在酣睡。突然栈房的梆子响了,有人在坝子中间高声喊号:

"上山客,下山客,听我愚下办交涉。山林金鸡唱,东方发了白。人马行李收拾好,看看东西缺不缺。玉米馍馍酸菜汤,烧酒卤肉和泡姜。准备不多,先来先买。伙计们,开店门呐!"

老板娘专为林夫人他们做了面粉锅贴和鸡蛋汤,大家吃得津津有味。林夫人为感谢老板娘厚意,除付给食宿费外,送她一张正宗苏绣手巾。老板娘拿在手里翻来复去地看,喜欢癫了:"哎呀!夫人真大方,我们山里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看的东西。这下我女儿招郎有陪奁了!"感激的泪花在眼眶里直转!

不一会儿,锣响了,马帮头儿大声喊着:

"伙计们,马上要出发了!虽然是下山,还是要摸半天黑路。森林里只许打电棒,不许打火把。哪个乱来,被人打死,我们不管呀!"

接着又是一阵锣声,就闹哄哄拥出客栈大门。

森林的早晨非常热闹,金鸡、贝母鸡、画眉、黄老鸹,在头上飞来飞去,鸟鸣兽叫不绝于耳。偶尔一条长长的青竹镖蛇,"唰"地从脚边窜过,吓得胆小的人直叫。虽是秋天,仍是满眼绿意,空气中渗和着松脂油的香味随风扑来,人的精神也被振奋起来。

山脚淘金工

直到下午才摸出森林。天也明朗起来。马帮要在溪边饮马,魏明明他们们也坐下来歇脚。溪边有很多用树筒筒扎起来的小木屋,那是淘金的金夫子的临时住处。

溪边一字儿排满了摇床,是用木条钉的,形同搓衣板,长约五尺,宽约二三尺,大小不等,斜放在水里。金夫子弯腰把含金的泥沙从潮湿、阴暗的井里拖出来,倒在摇床上清洗。摇完十几箩筐,木条缝里才有十来点闪光的东西。

金夫子穿得又脏又烂,"千疤衣,刷把裤,头上缠根抹桌布"。一个个面黄肌瘦,满脸烟灰色。夫人问:"你们忙了一大阵才这么点点,够一天的饭钱么?"

金夫子拿来拇指大一个竹筒交给夫人说:"这是我们淘了三天得来的。"夫人倒在手板里看,总共不到豌豆大一坨。金夫子说:"我们一天有一钱就谢天谢地了!"

从溪边回来,不知几时大队马帮已经走远了。林夫人他们不免恐慌起来。魏明明说:"不怕,很快就入青川县境了!"果然,大家急走一阵,远远看见大桥边的岩嘴上刻着"马盘古地"四个大字。青川县古称马盘, 大家长呼了一口气,唉呀,终于到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