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平均身高1.85米”的说法找不到权威出处,我猜不是兵马俑的净身高,而是包括的脚下的踏板和发髻发冠之后的高度。

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身高,在上世纪末期就有大量的学术研究,我们找两篇来看看。

上图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一号坑发掘报告(1974-1984)》中3具甲俑的尺寸登记表,可以看到俑的身高有两项:“通高”和“足至顶高”,通高就是整个兵俑的高度,包括足底下的踏板和头上的发髻发冠,足至顶高才是兵俑的“净身高”。

46号甲俑通高183.5厘米,足至顶高179厘米;47号甲俑通高185.5厘米,足至顶高仅166cm,这“增高”加的也太多了吧,估计是整个甲俑群中最矮的一位;49号甲俑足至顶高183厘米,即使在现代人当中也算大高个了。

我们再看看一些袍俑的,一部分袍俑的通高182-198.5厘米,但足至顶高在170.5-181.5厘米,缩水了一大截。

这些甲俑和袍俑就反映了兵马俑当中的一些真实情况,那就是减去踏板和发髻发冠等部件,兵俑身高会降低3.5-20厘米,一些原本不高的兵俑加上这些东西都会显得很高大,因此计算兵俑身高以足至顶高(净身高)来表示更。

而兵俑的平均身高在另一份文献中也有展示。

上图中,305件袍佣平均身高177.6厘米,显然是净高,范围在168.5-187.5厘米。427件甲佣平均身高177.7厘米,范围166-186厘米。那个身高166厘米的就是上述的47号甲佣,看来他确实是兵马俑方阵当中最矮的一位。

大部分的兵俑身高集中在7.7秦尺和7.8秦尺,也就是178厘米和180厘米,当然7.5秦尺、7.6秦尺和7.8秦尺也有不少。

但这些兵俑都是秦军的精锐,为了威武美观,选择一些身材高大的士兵当“模特”也合情合理,所以这些兵俑仅能代表秦朝最高大的那一群人,无法代表平民。而且兵马俑是不是和真人1:1的比例还不确定,我觉得有一定程度的拔高。

2003年在始皇陵旁边发掘出来的一处乱葬墓,清理出121具遗骨,据推测他们是建造始皇陵的工人,死者的身高范围为156.4-178.7厘米(因为遗骨不全,很多是推测的),平均身高约166厘米(比平均177.7厘米的兵俑矮了一截),他们才能代表普通秦人的身高。

我们再来看一些古文明人类的身高。

江苏金坛三星村居民男性平均身高为166厘米,女性平均身高为163厘米。

江苏高邮龙虬庄居民,男性身高为平均164厘米,女性身高为150厘米。

广西桂林甑皮岩居民,男性平均身高164厘米,女性161厘米。

广东佛山河宕居民,男性平均身高165厘米,女性平均身高153厘米。

浙江余姚河姆渡居民,男性平均身高166厘米。

福建闽侯昙石山居民,男性平均身高163.5厘米。

和上面秦朝普通人的平均身高差不多,因此我猜测古人男性的平均身高在165厘米左右。

上述是我国某一年大学生入学体检时获得的身高数据,可以拿来和古人对比一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