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日本首相的继任者悬念,已经比较明朗。

首先,从目前公开消息看,关于接下来替代安倍的首相人选,并不是通过大选来选出来的。

也就是原定于明年10月的日本大选,目前看仍然还是按照原定时间进行,即使后面有提前,也跟本次替代安倍的过渡首相人选没有太大关系。

而在明年10月份大选不提前的情况下,本次替代安倍的过渡首相,实际上只是通过自民党内部选举出新的总裁,并在9月17日由自民党召开临时国会,从而选出新的首相。

也就是说,接下来谁成为新的自民党总裁,谁就是接下来的日本新首相。

但毫无疑问,这样一个不走大选流程的首相,实际上只是一个“过渡首相”。

即使明年10月份大选不提前的话,那么接下来9月17日选出来的新首相,满打满算最多只有一年的任期。

这很明显就是一个过渡首相。

结合当前极其复杂的国际局势,这样的时期选一个过渡首相出来,言下之意就是说,这是一个专门选出来背锅的。

这实际上就是我上周文章里分析过的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安倍只是借由这次病情复发,来进行一个以退为进的策略。

大家需要注意的一点事,本来在这次安倍旧病复发之前,安倍的支持率降低到其任内最低的水平。

上图是8月7日的新闻,当时安倍内阁的支持率仅为35.4%,是安倍任内新低,不支持率升至62.2%。

安倍支持率之所以在最近跌至新低,主要是因为疫情在日本出现了二次扩散。

这使得,当前日本面临的压力其实是非常大的。

首先,从目前情况看,已经推迟一年的东京奥运会,明年大概率是要取消了。

这使得对本次奥运会寄予厚望,并投入大量资金的日本,可谓是血亏。

而疫情在日本的二次扩散,也让半年之前被人们赞誉有加的日本消极防疫策略,也宣告失败。

疫情对日本的经济影响,仍然持续。

而日本的经济也面临较大的衰退压力。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日本还面临当前夹在我们和美国之间走钢丝的巨大压力。

我在之前文章里也跟大家分析过,安倍是一个善于“君子豹变”来左右摇摆的人,他并不在乎自己的脸面,他所追求的是日本最终实现正常化。

这样一个善于隐忍,并且能屈能伸的人,还怀有比较远大的抱负和理想,这样的人其实是很可怕的。

所以,我是不太相信安倍会就此放弃自己的首相之路。

其实,在安倍本次旧疾复发之前,自民党实际上已经准备内定安倍继续连任日本首相。

不过在当前疫情肆虐,并且一时半会并不会结束,再加上经济挑战压力重重,美国又在不断逼迫日本站队。

在如此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如果安倍这次没有旧疾复发而辞职,以安倍当前的支持率干到明年,那基本是不太可能连任了。

毕竟安倍在自民党内部,并非没有竞争对手,比如自民党前干事长石破茂就是安倍的死敌。

安倍在2018年就是击败了石破茂,第三次连任自民党总裁。

毫无疑问,如果安倍继续做下去,以当前形势看,他在明年很有可能就会被石破茂打着反对安倍的旗号给推下台。

而如果这样不太体面的下台,安倍下一次如果还想上台的可能性就基本是微乎其微了。

但现在,安倍因病不得不辞职,还发表了辞职堪比“断肠之痛”的演讲,这让安倍内阁最近这一个礼拜的支持率暴增20%。

如此落幕的安倍,实际上也给未来他会不会再次东山再次,做足了铺垫,也积累了人望。

更何况,日本当前的经济形势,虽然有糟糕的倾向,但还只是苗头,还没到最烂的时刻。

这使得安倍辞职之后,这个烂摊子如果被打碎了,那也是继任者的问题,跟已经生病辞职的安倍就没有多大关系了。

这个“锅”就成功甩给继任者了。

这实际上是我认为安倍以退为进的其中一个环节。

当然,我这里也不是阴谋论的认为安倍是假病。

我认为安倍的确是真的生病了,这个旧疾复发是真的,但这跟安倍会不会将计就计来以此去做一些新文章,是两码事。

像安倍这样的人,是最善于借势,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包括自己的病情。

本身安倍得的这个溃疡性结肠炎,并不是绝症,除非发展成肠癌。

根据统计,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15年,有7.5%的概率发展成肠癌,而如果反复发作25年,就有15%的概率发展成肠癌。

这个概率并不算太大,而且安倍也不算是频繁的反复发作,按照当前的情况看,安倍是2007年发作过一次,今年又发作过一次。

虽然溃疡性结肠炎不是绝症,但发作起来会让人痛不欲生,而且也没有痊愈的手段,终生都需要依靠药物来维持和缓解。

不过,2007年安倍溃疡性结肠炎发作的时候,“恰好”出现了一种新药,对安倍病情起到了特效的效果,最终使得安倍得以满血复活在2012年第二次担任日本首相,一干就是8年的时间,成为日本在任时间最长的首相。

而本次安倍虽然旧疾复发,但安倍之前也透露过,又有一种新药他将进行尝试。

所以,也很难说,这个新药是不是能跟之前一样,起到神奇的特效效果,让安倍再一次满血复活。

我个人是认为,除非安倍很倒霉,不然熬过当前风头之后,安倍实际上仍然有可能再一次东山再次。

这实际上还是有一些迹象的。

比如安倍之前在发布辞职决定的记者会上,同时表示,将作为一名议员参加下一届众议院选举,表情不考虑从政界引退。

这其实是很明显的,要是安倍真病情如此严重到已经不得不立即辞职的程度,那应该直接彻底隐退,专心去养病。

结果,虽然辞职了首相,但又继续作为议员参加下届众议院选举,并且不考虑从政界引退。

这其实已经是“以退为进”的再明显不过的信号。

包括上周文章提到过的,安倍本次辞职,并没有指定代理首相,而是会继续担任首相到新首相选出来为止。。

这说明,安倍的病情实际上也没有严重到真的已经“刻不容缓”的地步。

那么安倍辞职,更大原因在于安倍自己所说的,担心自己病情导致自己无法做出正确的“政治判断”。

这个政治判断是什么?

很可能就是指关于在国际局势里的站队问题。

说白了,就是安倍不想在自己任内做出提前站队的决定,因为一旦站队错了,后果可能比较严重。

这实际上是安倍明哲保身的一个手段。

安倍在这之前也吃过提前站队的苦,在美国2016年大选的时候,安倍草率的提前站队民主党,结果特朗普逆袭后,安倍才不得不在特朗普都还没有上任,就赶急赶忙的跑到美国去第一时间见特朗普,来进行挽救。

而这还只是美国内部的站队,还有纠错的空间。

一旦是在我们和美国之间的站队错误,那这个纠错空间基本上就没有了,即使有纠错,也得把做出错误决定的人给纠错下去了。

但如果从这个角度去分析,安倍此次果断辞职,可能代表着日本接下来的一些动向会跟之前有较大的转变。

这个是可以用逆向思维去推理出来的。

安倍在这次旧疾复发之前,一直已经处于一个远离美国,朝我们靠拢的这样一个趋势。

这是日本当前的动向,就是摇摆到靠近我们这一边,但又随时有可能被美国强硬拉回去的一个状况。

这种情况下,如果安倍打算继续朝我们靠拢,实际上安倍就没必要辞职。

因为,从更长远利益角度来看,一个繁荣的东亚,是符合日本根本利益,但又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严重挑战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所以,美国不会让日本靠我们太近。

同时,安倍的最终理想是为了追求日本国家正常化,虽然我们对此也一直保持警惕,但毫无疑问,美国才是日本国家正常化的最大障碍。

因为日本想要实现正常化,先决条件就是把美军赶出日本。

从这个角度看,日本跟我们某些阶段目标是一致的。

比如我们谋求突破第一岛链,也是需要把美军赶出东亚。

但这样一个目的,都绕不开美国这座大山。

而毫无疑问,当前的日本,并没有那个能力去独自抗衡美国。

这种情况下,最近美国又是要拉拢日本加入五眼联盟,又是放言要在日本部署陆基中程导弹。

就在8月29日,日本防务大臣才刚跑到关岛去跟美国国防部长见了个面。

这一系列动向,都在传递一个信号,那就是日本这个墙头草又可能摆着摆着,摆到美国那边去了。

但安倍又是一个比较聪明的人,他应该很清楚,如果一直站在美国那里,这辈子他也看不到日本正常化的时候了。

安倍应该还是比较希望站在我们这一边。

但当前形势比人强,美国仍然势大,在美国又如此咄咄逼人的不断逼迫日本站队的情况下,安倍又不敢得罪美国,但也不希望在自己任内出现跟我们关系不可挽回的局面。

那样的话,万一这场世纪博弈,最后是我们赢了,安倍基本就不可能在自己任内去修复跟我们的关系。

那么从这个角度去逆向推理,意味着日本和美国接下来可能针对我们搞出一些事情,安倍并不想在自己任内去做这样的事情,才如此迅速的选择辞职。

这意味着在日本新首相上台之后,日本的动向可能发生重大转变。

安倍为了避免做出错误的站队,而借由这次病情,来在当前一个最敏感的关键时刻选择辞职。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以退为进。

当然,以上都仅仅只是我的个人猜测而已,仅供大家参考。

所以,综上所述,我个人猜测,安倍这个以退为进有两层意思:

1、在当前疫情肆虐,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安倍支持率创下新低,为了避免明年大选落败,安倍借由这次病情,来选择辞职,实际上是为自己保留再一次东山再起的可能性。

2、当前我们和美国的博弈越发激烈,在美国不断逼迫日本站队,而日本又无力拒绝的情况下。安倍为了避免得罪我们和美国,最终选择辞职,这样不管这场世纪博弈谁胜了,到时候东山再起的安倍,可以无风险的去站在胜利者那一边。

从这个角度考虑的话,恐怕这一次日本新首相不管谁上台,都会迅速去跟美国靠拢了。

但在靠拢程度上,日本不同人当新首相还是有区别的。

这一点我们也可以分析一下。

当前日本新首相最热门的人选有三个。

1、安倍的得力副手,官房长官菅义伟。

2、自民党政调会长,岸田文雄。

3、前自民党干事长,石破茂。

本来岸田文雄是最大热门,不过今天刚传出消息,日本自民党内部第一和第二派系都表明态度支持菅义伟。

这实际上意味着菅义伟基本已经打败最大热门岸田文雄,提前锁定了9月17日的新首相人选。

关于这个菅义伟和岸田文雄的区别,我也简单说一下。

岸田文雄跟我们关系并不好。

菅义伟的态度则是秉持跟安倍一贯风格,那就是善变。

菅义伟从日本派系来说,是出自于日本历史上有名的亲中派田中角荣一脉。

包括当前自民党二把手二阶俊博是日本当前亲中派代表人物。

而菅义伟跟二阶俊博的关系是比较好的。

但菅义伟在去年曾经访美,在对我们的态度上,显得有些模棱两可,秉持跟安倍一贯的风格。

所以,如果是岸田文雄当选,日本有可能在接下来一年的时间里,会彻底倒向美国那一边。

而如果是菅义伟当选,日本虽然也会摇摆到美国那一边,但至少不会倒得那么彻底,会给事情增加一些变数和转圜的余地。

此外,不少人认为,菅义伟担任新首相,可能会在接下来一年里,维持安倍的既定策略,不会有太大变化。

不过,我并不这么看。

这篇文章分析这么多,实际上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

安倍是为了避免提前站队而辞职,但却意味着日本可能提前站队。

而接下来选出来的这个新首相,只是一个对这个提前站队进行背锅的过渡首相而已。

要不然安倍也没必要在病情还不是刻不容缓的情况下,就如此“火速辞职”。

并且日本也是一个十分迅猛的速度,在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就要选出新首相。

这一切急迫的信号之下,都是在传递一个信息。

在美国11月大选之前,美国和日本可能在10月份会搞事情。

当前局势十分紧张,并且急迫。

对于这种可能性,我们不得不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