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化是近期非常热门的一个词,各种文章里到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这个词之所以能慢慢火起来,本质上说还是现实生活这把大棒在背后不断敲击的结果。正如现在焦虑一词的兴起,二者真可谓相生相杀。

既然这个词最近这么火,那我们就潮流一下,一起来谈谈什么是内卷化?而教育内卷化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01 什么是内卷化?

内卷化,又译为"过密化",最早出自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的《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吉尔兹提出"农民在人口压力下不断增加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劳动投入,以获得较高的产量。然而,劳动的超密集投入并未带来产出的成比例增长,出现了单位劳动边际报酬的递减,即过密化现象。"这种现象叫"内卷化"。

学术定义上,内卷化是指一种社会模式或者文化模式在某一个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方式后,便停滞不前,难以转化成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从而把自我锁死在低水平状态上,周而复始的循环。

换句话说,内卷化是指过多的人去分一块蛋糕,这里面的人会不断创新以求分得更多蛋糕,进而大家分蛋糕的技术会增强,但是最后的问题是,无论这其中分蛋糕的技术如何高超,随着团体分蛋糕技术的增强,我们发现,我们分蛋糕的技术比我们的父辈好太多了,但是我们却获得的蛋糕也许还没有我们父辈多。

简单言之,就是,日复一日,越混越掉坑里。

02 直面教育内卷化

我们了解了”内卷化“,让我们接下来看一下教育的”内卷化“是什么?

顾名思义当然就是:在教育行业,各方面的水平(教育体系,知识的创新等)并没有实质性的改革,变化的只有数量,没有发展的增长,叫做”教育内卷化“。

教育内卷化的本质,是放弃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而在文科内部循环挖掘,制造无用的“知识”。

还记得去年翟天临事件,因为在直播里的一句“知网是什么东西”,一向以高学历人设行走在娱乐圈的翟天临,一夜间成为舆论焦点。

而引爆翟天临学术不端问题的,是他公开发表的一篇论文《谈电视剧<白鹿原>中“白孝文”的表演创作》。

这篇论文被证明是抄袭。但读过之后,深感即便不是抄袭,这篇文章也毫无价值,对社会发展没有什么积极意义,不会增加我们的知识量,也不会让我们对社会的认识更深刻,只会浪费我们的时间。

且看文章中的这样一段话,感受一下——

笔者在实际创作中把白孝文的角色拆解成两个部分:过去那个样子和现在这个样子。虽然剧本和小说中描写的白孝文的不同样子并不少见,但难得的是,原小说作者笔下的白孝文并不仅仅为人们展现了样子的表象,而是将人物变迁与内心演变相联系,呈现了一个角色灵魂深处的矛盾发展以及必然结局,也让他从此在世界观和人性的构成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比学术不端更令人五味杂陈的,是翟天临得到博士学位之“易”,和大众理解中的博士之“难”,形成了鲜明对比。“庭有枇杷树,博一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个网络段子形容的是博士毕业之难。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近年来的研究数据显示,博士延期毕业率高于56%,也就是一半以上的博士都不能正常毕业。之所以如此,很大一个原因是论文要求较高,许多博士论文甚至是一本书。

总而言之,“翟天临事件”所涉及的话题,远远不止是学术不端,更有超越学术本身外的教育质量、教育公平问题。随着北影和北大都相继表态发起调查,我们相信会有公允的结论。同时也期待,这件事能在更大程度、更大范围上引起人们对高等教育的反思。

翟天临事件,让我们直面教育内卷化的问题,这实在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更不易为人觉察的、也是危害更深的腐败。

03 教育教学已陷入“内卷化”怪圈

学校的硬件条件越来越好,可利用率越来越低,学校建设“内卷化”。

陕西商洛刚脱贫的县,年财政收入不足2亿,却造了7.1亿的学校,非常豪华,差不多到了5A景区标准。对这样豪华学校,家长却并不买账,认为消费太高,太偏僻,不方便接受等。“再穷不能穷教育”,这话是对的,但学校一定要建这么豪华吗?显然不用。

但看看近些年所建的学校,高大上的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运动场、体育馆等,几乎都是闲置状态;图书馆、阅览室的电子阅读设备,几乎没有使用就报废了——因为学生实在没有时间去使用;实验室,由于课程改革,物理、化学、生物等的实验课几乎全废。大家都看到这一点了,但是高标准、超要求的学校硬件建设依然如火如荼。

教育教学方式方法革新欠缺,死抓硬榨成为教学常态,教学形式“内卷化”。

近年来,考试改革进行了多轮次,减负文件发了一波又一波,可学生书包越来越重,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并没有革新多少,这是教学形式“内卷化”的表现。

现在不管是名校还是普通校,教学上都搞“剧场效应”,大家都是“死抓硬榨”。

首先,榨取时间。按照规定,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小学不得超过6小时,初中不得超过7小时。2018年又发出通知:2018年9月起,中小学上课不得早于8:00;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不得早于8:00到校,上课时间不得早于8:30。

可是一些地方和学校就是不执行上级的规定。对上面报告说学校规范办学,在学校内部私下搞阴阳时间表。有的地方的学校学生早上六点到校已经司空见惯,中午一点到校上午自习也已经屡见不鲜(美其名曰“午休”)。有的地方的初中学生在校时间绝对超过了11个小时。

除此之外,周末还被榨取。由此可见,学生自由活动时间还有吗?

其次,榨取劳动力,不管什么级别的学校,都榨取教师的劳动力,周末和法定假日,都被榨取,还很理直气壮——给钱了的!

再次,榨取钱财,有的学校或教师,打着为学生好的幌子,要求学生周末一定要参加“补习班”,对不参加的学生实行区别对待——这已不是新闻。规定的教学时间内不能好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全靠各种方式的榨取达到目的,教学上的“内卷化”已相当严重。

培训机构蜂拥而起,加重了家长的教育成本,学习形式“内卷化”。

教育培训机构遍地是,良莠不齐。这些结构利用各种噱头诱惑家长送孩子去参加培训,家长因形式所迫,不得不勒紧腰带也要把孩子送去培训。

培训结构绝大多数并没有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也都是时间+汗水的教学模式,学生无非是牺牲休息时间,学习形式换一个地方“内卷化”而已。

由此可见,喊了多年的中小学改革,实质上行变化不大;喊得震天响的素质教育,并没有真正实现;喊了多年的减负,并没有实质性改变。

因此,解决中小学教育“内卷化”问题迫在眉睫,如何解决?在小翌看来,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教育改革政策要落到实处,避免花拳绣腿;学校建设适可而止,力避为美而建。

其次,平衡教育资源,控制“私校”蚕食“公校”走势,公私要分明,不能借私侵公。

再次,防止公私合营、暗度陈仓,将公立资源私有化,弱化公有资源的控制力。

最次,在同一条河上开源节流,不能此河开源,泛滥成灾,彼河节流,干枯见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