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关注和了解国际乒坛动态的都知道,日本00后天才少女伊藤美诚现在世界排名第2,已经成为国乒在东京奥运的头号对手。伊藤美诚对国乒女将的战绩互有胜负,在去年卡塔尔公开赛和国乒一姐丁宁的较量中,更是让老将净吞0蛋,不能说丁宁不努力,只能说伊藤美诚太恐怖了!

为应对伊藤美诚的挑战,国乒组织了很多打法各异的选手来模仿伊藤美诚,其中包括孙铭阳、何卓佳、张瑞等人,甚至诚挚相邀已经在国家队退役多年的老将木子来助阵。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可能地模仿伊藤美诚这种正手反胶,反手生胶的颗粒打法。其实,说起这种颗粒打法,中国第一个大满贯邓亚萍反手就是磕、弹、拱的长胶打法。只可惜,国乒现在这种打法不多了,现在国乒的主流打法都是正手反胶、反手反胶的双反打法。颗粒打法现在也是集中在硕果仅存的几名选手之间,但这几名选手大多没有跻身主力,只是充当了一名陪练的角色而已。

但模仿毕竟是模仿,就技术层次而言,这几名小将和伊藤本尊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那么这几名陪练到底和伊藤有多大差距呢?

下面我就抛砖引玉,给大家做一个全方位的分析和总结,不足之处,还请见谅!一、中日选材理念的不同

1)中国正手vs日本反手

众所周知,中国乒坛长盛不衰,得益于强大的群众基础和教练员的集思广益。经过多年的总结和提升,国乒在选材和培养上更加重视正手的使用,在乒乓球界有一句话:得正手者得天下的美誉,尤其是进入国家一队的球员,正手要是没有杀伤力,很难在强手如林的乒坛站稳脚跟。因此,无论是何卓佳、张瑞、孙铭阳等人的球看起来更加厚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实球,但不利之处在于,与诡异的伊藤美诚相比,缺乏变化,缺少灵气!

而反观日本乒协,由于身高偏矮的劣势,在不退台的情况下,更希望主动得分。这样他们在选材上更希望反手要有优势,最好是能通过反手颗粒(长胶、生胶)的不适应和速度优势,来和强大的国乒对抗。在正手的比拼和实力球来说,和国乒相比处于下风!

因此,国乒的优秀选手都是单板质量高,或者强大的弧圈能力,即使在退台的情况下也占据上风。而日本虽然最早发明了弧圈球打法,但是这几年却停滞不前,因此培养的伊藤美诚等人在拉正手上旋球时,明显力量和速度上都落下风,只得依靠之前的快带和击打技术。

2)发球体系不同

伊藤的发球以正手小三角和上手中路长球为主,习惯于打“老实球”的张瑞、何卓佳等人在平时训练上更习惯接正手不转的短球和反手长球为主。再加上伊藤发球具有极强的隐蔽性,这样我们选手在接发球上很容易吃亏。

中国的木子、张瑞等人在发球上缺乏变化,一味的以中路短球和反手长球为主,即使后期在发球上有变化,但是与伊藤靠发球的选手相比,还是有不少差距。

二、大赛经验不可同日而语,临场经验也是关键环节

伊藤虽然只有20周岁,但在日本确是参加了一届奥运会的“老将”了(注:参加过里约奥运会团体的比赛),而近几年所有的大赛,无论是公开赛、巡回赛还是年终总决赛,伊藤美诚都参加了个遍, 临场经验就是通过不断的参加国际A级赛事总结的,这方面伊藤颇有心得。反观我们的何卓佳、张瑞等人,由于不是主力球员,很少有参加国际大赛的经验,在这方面,伊藤完全碾压国乒的这几名非主力选手。

大赛本来参加的就少,谈何大赛经验呢?没有大赛经验,又何谈临场经验呢?要知道,中国的许昕是劳模,日本的伊藤美诚又何尝不是呢?在这方面,日本一直大力培养年轻选手,而我们却固步自封,生怕年轻选手犯错,保不住世界第一的宝座。频繁地选派老将参赛,完全忽视了年轻选手的成长,另一方面又造成老将的伤病,在这方面我们真得向日本方面好好学习一下。

三、伊藤美诚的特质胶皮,中国难模仿

日本在上世纪的崛起,离不开对器材的深入研究。众所周知,日本的胶皮和底板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早在上世纪50年代,日本人就发明了海绵套胶,之后日本人中西义治又发明了现代弧圈球打法。

在伊藤美诚的崛起过程中,日本器材商一直都在为她研究全新的球拍和套胶配置,尤其是伊藤反手的套胶(底板和胶皮)是定制的,而且仅在日本有售。而市场上伊藤的反手套胶好多都是仿冒,国乒很难在市场上觅得类似于伊藤美诚反手的套胶。因此,模仿者没有合适的“兵刃”,在打法上很难发挥出真实的水平。

四、中国版“伊藤美诚”与日版伊藤美诚之差异

在不久前结束的国乒奥运模拟赛,女二团的顾玉婷、陈幸同、孙铭阳模仿的正式日本女乒主力阵容,其中前2人模仿的分别是石川佳纯、平野美宇,而孙铭阳模仿的正是大名鼎鼎的伊藤美诚。在反手弹和连续弹方面,应该说差距不大,但是二人有明显的差别。

1)孙铭阳步伐和移动不如伊藤美诚

伊藤美诚1米5几的身高,看起来弱不禁风,但是伊藤步伐灵活,移动速度快,出球速度快,在正手发完短球后,可以快速移动到正手位形成快拍,可以说场上的跑动范围非常大。而孙铭阳身体结实,进攻力量足,但是移动速度偏慢,在跑位上不如伊藤灵活

2)正手的技术特点不同

孙铭阳的正手更多的是拉上旋的弧圈球,而伊藤美诚正手更多的是快拍技术,很少拉出质量上乘的弧圈球,这是2人最明显的不同。

因此,让孙铭阳来模仿伊藤美诚其实不那么合适,两人在场上,给对手的感觉就很不一样,打起球的实战效果也有不同,所以中国版“伊藤美诚”要承担起陪练任务的话,任重而道远!

综上,国乒队伊藤美诚的模仿和研究,和本尊伊藤美诚相差甚远!孙铭阳尽管模仿的已经很像了,但是在速度和移动步伐上与伊藤有很大差距。但中国毕竟人才济济,在选材方面将继续加强对伊藤的研究,结合中国的国强,将力争培养N多个伊藤美诚,这样下次碰见本尊伊藤美诚,无论是主力还是非主力,才有很高的胜算!

任尔千变万化,我自巍然不动!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加油国乒,祝国乒好运!

#伊藤美诚##国乒冲冲冲##刘国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