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的年轻人说,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残酷的现实锤炼着我们每一个躁动不安的青春梦想;我们时而在这里飞跃时而欢腾,像是一群蚂蚁又像早出晚归的大雁努力的筑巢,可是尽管我们怎么努力,始终都很难买到房子和车子,现实一次次打击着我们疲惫不堪的躯体。

于是乎,我们变得寂寞,变得敏感,变得需要和别人分享我们的寂寞,渐渐的我们的内心需要爱情,无论是身处在大城市又或者偏远农村的青年们,内心都渴望着爱与被爱。

可是,天价的彩礼,高昂的房价,每个人内心的攀比,我们一次次的提前消费掉自己,又一次次的还债,爱情早已经不是当初的“脸红”,而是胭脂水粉,但是尽管再美,可是终究没有姑娘们的“脸红”,这样的爱情变得复杂了。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最给纯碎的爱情呢?

想起之前看过张艺谋导演的《我的父亲母亲》,里面的招娣的脸红彤彤的,依稀出现在眼前。

招娣的扮演者“国际章”章子怡,还有骆长余的扮演者郑昊,这部电影中两人演绎的故事爱情,或许能给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对于纯碎的爱情一些解释和思考。

1、《我的父亲母亲》乃是张艺谋导演的又一经典之作

张艺谋作为我国影视圈最具代表的导演之一,除了《红高粱》带给他的荣耀,《我的父亲母亲》同样也给他带来不少的光荣,毕竟能够同时拥有这么多部经典的代表作,无疑,张艺谋是幸运的,也是实力满满的。

《我的父亲母亲》是在1999年10月16日上映的一部电影,电影名字没有过多的花里花哨,就是简简单单的我的父亲母亲,却给人无法言说的,道不尽也说不完的回忆。

很多的成年人看到这部电影的影视名就开始哭了,眼眶也红红湿湿的,是呀,只有每一个经历过世事沧桑的人才能明白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父亲,母亲”蕴含着多大的能量。

这让我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里面也是写自己的父亲,父亲为朱自清买橘子,里面有一句话“你在这里等着,我去买点橘子”,朱自清的父亲穿过马路对面给他买橘子,朱自清看着父亲的背影,眼眶都湿透了。

父亲的这句话,包含了所有沉默的父爱。

或许张艺谋也想像《背影》一样的刻画《我的父亲母亲》,所以在根据鲍十小说《纪念》改编之后,又马不停蹄的找上章子怡、郑昊、孙红雷主演来参演。

前期的工作对于新人章子怡而言还都是陌生的,因为那个时候的章子怡还不是“国际章”,她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新人,但是,那个时候的她也未曾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因为这个电影一炮而红。

该片以自传性质讲述了对父母感人至深爱情回忆。

片中的重点最为主要的就是讲有关于父母之间的感人爱情故事。这样看似平白无奇的影片结构安排,却是富有内涵和生命力。

母亲招娣本是村里最漂亮的一个姑娘,婀娜多姿,身材姣好,令村里面的不少男士心生爱慕,招娣的母亲也奋力的为她寻找一个如意郎君,可是招娣心中似乎对于母亲的这种做法不怎么“感冒”,一个接一个的男士在她的眼前都如同一个个过客一般,她也没有任何爱恋。

电影中的招娣像极了现实生活中时常被逼婚的年轻人,在父母的叨叨絮絮劝说下,很是不耐烦。

招娣也是不耐烦的,任凭父母把男士说的天花乱坠优秀至极,她心中还是丝毫不动摇。这也证明了电影里面的招娣不是一个物质的女生,尽管当时候的那个年代物质匮乏,但是丝毫不能够影响她对于爱情的憧憬和美好。她知道她在等一个人的出现。

那是一个秋天,村里来了一个教书的年轻人,他儒雅,他文质彬彬,谈吐一点都不像村里的其他人。

招娣被这个男人深深的吸引了,她知道他叫骆长余,但是他却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

他们在等待一个“偶遇”。

招娣跟着骆长余一路到了山林,骆长余接过她招娣羞涩的丢下的篮子,招娣害羞了。

骆长余向学生打听这个女生的名字,他才知道她叫招娣。

年轻和淳朴的招娣总是穿着大红衣服,梳着两条小辫子,因为那一次的相遇,两人的感情进展的很快,不知不觉时间欢乐的过着,好像嘻嘻哗哗的流水,很是滋润,招娣的脸也跟她所穿的大红衣服一样的红。

招娣看到骆长余就会脸红,这是不是传说中的一见钟情呢?两人因为彼此的对视,因为看了就喜欢上对方,因为不知不觉就会觉得对方很可爱,控制住脸红,想要跟他说话,想着他就会笑。

招娣是这样子的,真正的喜欢一个人也是这样子的。说不出他哪里好,就是想着他会笑,情不自禁的傻笑。

招娣和骆长余约好下次见面给他做喜欢的蘑菇馅蒸饺,骆长余满心欢喜。

有时候爱情不在于吃什么,简简单单,是心爱的人做出来的食物,那是天上的盛宴都难相比的,在招娣心中也是这样想的。

只是后来,招娣没有等来骆长余回来吃饭,骆长余被“别人”给抓走了。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更别谈爱情。

可是,招娣何曾有一天放弃自己的爱情,在骆长余被抓走后,她就这样守在路口等着父亲归来。

大雪把世界都洒的白茫茫一片,但是路口远处的大红衣服在漫天大雪显得格外有力量。

不幸的女子招娣,尽管落魄,但试问现实生活能有多少女子为了爱情做到这样呢?

也许是上天的感动,多年之后,骆长余还是回到了招娣的身边,之后的岁月里,骆长余一刻也不分开守着招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他们就这样一直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一直到最后两人都离开人世。

2、片中张艺谋大胆采用的色彩泼墨和景物,如金黄的树林以及湛蓝的天空,还有那皑皑的白雪和那只青花碗

《我的父亲母亲》一贯的沿用了张艺谋导演对于色彩大胆运用的风格。

首先在色彩的对比上,影片中金黄色的树林,一望无际的一直飘向天边,仿佛大地都是金黄色的一大片,这样大手笔的为影片泼墨,真是令观众为之赞叹。而且影片中每一副场景,特别是招娣在金黄色的树林下,她动人的笑容,就好像和这些美景融合在了一起,那么的自然,那么的舒服。

不仅如此,影片中时常出现湛蓝的天空,蓝色的天空和大地的金黄色对比,更加显得无比壮丽。

其实影片中还运用了白色,特别是电影中在漫天白雪里,整个世界都静下来了。

唯独穿着红衣服的招娣,在大雪里,一直在等远方的他。

看到这里,观众会感叹环境中大雪的冷,更会感叹招娣的暖。

电影中的青花碗并不算艳丽,但是确实招娣的心爱之物,不突出的青花碗,放在桌子上显得格外显眼。

因为这是招娣为了区别于其他人的碗,每天变着花样做好吃的东西,希望能够引起骆长余的注意。

小小的青花碗,装满了大大的爱,招娣没有过多的招数,但是一举一动,非常的淳朴善良,想让自己喜欢的男人吃的饱一点,多吃一点。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关心,则是要了骆长余的心。

其实,爱情也本该是这样呀!

生活中柴米油盐,简简单单,安安静静,一张小桌子,两个小凳子,找个开满花的老树下,两个人静静的吃着饭,任凭时光流淌,只在乎这一刻的静谧。

3、片中最纯粹的“纯真”爱情

“奔跑”无疑是章子怡在整部电影里面最经常的一个动作,为了看骆长余奔跑而去,看到骆长余后兴奋的奔跑回家等等的情节,“奔跑”和爱情,这两个词语彻底的划上了等号。

电影中有一幕,骆长余被抓后,招娣穿上骆长余喜欢的红棉袄,跑着追赶马车为骆长余送饭,在山间奔跑的招娣,像极了我们对于亲人,对于爱情和追求的奔跑。

招娣在山间跑,风被她远远的甩在后面,她的眼神里面不顾一切,只为了见到心爱的人。

很多的网友看到章子怡在山间奔跑的这一幕,都说这是纯真的爱情,确实在我们国内的爱情电影里面,经常都有奔跑的场景出现,对给爱人的思念都化成了前进的动力,说这是纯真的爱情不无道理。

影片中,奔跑的招娣还给骆长余带来了饭,热乎乎的饭菜,看到这一幕不少人都要流泪了,这样的场景想必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经常可以见到的,亲人们给你送饭,爱人给你送饭,看到送饭的这一幕,不管是否牵扯到爱情,一定有其他别的情感,一定有某一幕在你的脑海里面重现,静静的勾起你的回忆和思念。

送饭这个日常的场景也是我们中国式关爱的“专属”。因为只有关心和真正爱你的人才会在乎你有没有吃饱,有没有穿得暖。

招娣就是用这种默默的关心,一直照顾着骆长余,不得不说这就是最为纯粹的爱情,“奔跑,送饭,大红棉袄”这些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东西,在影片里为我们演绎了一段超越物质和金钱的爱情,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情比金坚。

在我们现实的社会中,很多的人把这些送饭定义为丢人,觉得俗套,总觉得大鱼大肉才配得上出台面,旁边的装修的高贵的西餐厅,一些叫不上名字的精致点心,凡此种种,皆以精致来著称,来标榜,盲目的追求精致的生活却忘记了生活原本的柴米油盐,以至于精致高于爱情,高于纯粹,高于本心。最终,在自认为的世界里面迷失自己。

所以说,中国式的爱情从来都不是追求精致,而是追求每日的柴米油盐,追求简单美好和纯粹。

4、整部影片现实用黑白来描绘,但回忆却用了彩色

在这部电影里面,除了描写景物的色彩之外,其实张艺谋导演还大胆的运用了黑白的色彩,整部影片都是黑白和彩色之间的调换,这样的拍摄方式,在当时包括放到现在来说也是很具备创新性的。

影片的开始,孙招娣静静的坐在学校门口,这所学校是曾经是招娣和骆长余,也就是她和爱人骆长余教书和相爱的地方。

大雪满地,招娣就这样坐着,眼前在破烂不堪的学校门口,这是一幅黑白的照片,但是这是现实。

张艺谋导演在现实里运用了黑白的场景来烘托招娣心中此刻的无言和沉默,似乎有一种点到为止的感觉,紧接着下一秒,当之后骆玉生回忆起自己的父亲母亲时,整幅画面奇迹般的变成了彩色。

每一个看到这里面的观众,心中随着黑白到彩色的转变过渡,心情一下子由沉闷的像大石头一样,到心中盛开出五彩的花朵,特别是章子怡在金黄色的树林里和山间的画面,这样的色彩简直是流落凡间的神迹,妙不可言。

可以说,张艺谋导演运用了色彩的对比,真正做到了让观众们随着色彩的转变心情也由之转变。

只是影片的一开头,招娣的黑白影视色彩就一直一直的停留在观众的心中,张艺谋通过这个场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如果是除了招娣失去丈夫后心中的悲伤所幻化成的黑白,会不会还有其他张艺谋无法言说的情感在里面。

电影中破旧的学校,但不是破旧的爱情,父亲和母亲的爱情,随着父亲的教书声慢慢的消失了,但是,却一直都还在留存在骆玉生的心中。

5、电影的最终,招娣的坚守,骆长余的负责才成就这段美丽的爱情

纵观整个电影看下来,确实给人心灵上有新的认知,整部电影无不都是围绕着父亲母亲的故事。这里有爱情,有坚守,有负责。

招娣坚守住了爱情,而骆长余对于招娣的爱情是负责任的。这是一个男人难能可贵的地方。

现在有多少的出轨和负心汉,都是因为对于爱情没有敬畏,对于为自己付出的人没有负责任,一次次的出卖自己的爱情。现实社会的离婚率不断的攀升,不也是不懂得对爱情的负责吗?

男人没有了负责,女人不想为爱情坚守,这样的爱情还能够长久吗?

之前在某平台上有一句话,一位奶奶说“现在的年轻人东西坏了就换,我们那个年代的人东西坏了就去修”。

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的,生活上的情侣和夫妻之间吵吵闹闹是家常便饭,假使每一对夫妻都想着换掉丈夫,那这是个多么可怕的后果。

我们都在追求个性化的生活,追求自我。却很少想到某些东西是不能被个性化的,有时候,个性化就是单纯的自我,太个性化的人往往低不下头,容易在乎别人的眼光,哪里还能有坚守呢?更别谈爱情的坚守。

基于以上种种,所以说,爱情的最终,若是想要走到最后,还是要向《我的父亲母亲》中的招娣和骆长余一样,一个学会坚守,另外一个学会负责。“糟糠之妻”才是一个男人保持本心的测量剂。

6、结语

《我的父亲母亲》整部电影为我们描绘了很多的东西,有无与伦比的色彩艺术,还有影片中勾动人心的情节发展,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父亲和母亲的爱情。

一直到影片的最后,招娣这个人物的性格,无不都是单纯和善良的,她为爱想出了各种招数来引起骆长余的注意,在我们看来,这个女生精灵古怪,但是这些都是准从她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她喜欢这个男人,所以她要为这个男人做点什么,更要为自己做点什么。

喜欢就去追,这对同样单纯善良的骆长余来说,他对于招娣毫无招架之力,很快就沦陷了。

每一个看到这里的观众心中,谁不渴望拥有一个像招娣这样的女生呢?

确实,张艺谋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很美很单纯的招娣,他成功的抓住了大多数男人的心,所以说,张艺谋导演在很大程度上影片的成功也在于他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和追求,包括他之后的《山楂树之恋》成功塑造的周冬雨也是,还有《红高粱》的巩俐,这些“谋女郎”今日的成功很多时候来受惠于张艺谋最初在影片中为她们设定的人设。

但是无论怎么样,抛开那些,我们深挖电影所歌颂所赞扬的东西,这些爱情的纯粹和纯洁才是整个电影最为重要的东西,这也是张艺谋导演想要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所有人所向往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