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武汉弘芯因资金困难项目陷入危机。近年来,地方对发展本土半导体产业非常热衷,并以非常优惠的条件招商引资,或成立合资公司。然后,这些被寄予厚望的项目的后续发展往往事与愿违,不少项目堪称“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方面,德淮半导体、成都格芯、贵州华芯通、福建晋华等比比皆是。铁流认为,产业发展应当遵循客观规律,地方不考虑当地现有技术能力和产业水平,盲目投入巨资上项目的做法并不可取。

武汉弘芯事件始末

武汉弘芯成立于2017年11月,当时号称投资1280亿元,在2018年和2019年两度入选了湖北省重大项目。根据项目规划,武汉弘芯预计建设14nm逻辑工艺生产线,总产能将达每月6万片。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干。在Gov完成先期垫资之后,后续资金就难以为继,根据《武汉市2020年市级重大项目计划》,截至2019年底,武汉弘芯累计完成投资153亿元,预计2020年投资额为87亿元。在2020年被踢出湖北省重大项目,不过,即便如此,弘芯依然列入武汉市重大项目。之所以出现资金困难,主要是几个股东在出资方面普遍缩水,以大股东北京光量蓝图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其实缴资本为0。在这种情况下,当Gov投资一旦烧完,资金出问题也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

由于人民法院不断增加司法公开力度,武汉弘芯的两次开庭庭审视频还被放到网络上。有鉴于一大堆招聘的人被一再拖延入职,以及当下弘芯的困局,估计将来还会有弘芯的劳动合同官司公开放到网络上。

另外,武汉弘芯并非幕后大佬唯一的投资项目,其在珠海、济南都有类似的项目,这些项目是否会暴雷,只能让时间去检验了。

半导体大跃进屡屡栽跟头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掀起的芯片热,一大批境内外企业在全国各地画大饼、投资圈地,一些地方Gov也不顾地方实际,贪大求洋,大干快上。不少项目已经暴雷。

2015年11月,德科码“CMOS 图像传感器芯片(CIS)产业园”项目签约落户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约25亿美元;到了2016年6月8日项目举行奠基仪式时,宣布的总投资额已经达到30亿美元,金额和南京当年3月签约的台积电项目体量相当。

格罗方德是在近年来经营情况不佳的形势下,才来中国合资设厂,而且从被重庆等数个城市拒绝的情况看,格罗方德开出的价码含金量相对有限。按照当时的PPT,原本应当在2018年导入的22nm SOI工艺至今杳无音讯,反而是本土厂商中芯国际搞定了14nm工艺。

其实格芯于2018年10月取消成都厂180nm/130nm项目投资后,成都格芯早已名存实亡,一直在寻找接盘者,只不过没人敢当白衣骑士。目前,晶圆厂里价值百亿元的设备只能放在那里积灰尘。

由于ARM服务器CPU在商业市场上根本没有市场,众多曾经押宝ARM的厂商也难以为继,博通、AMD已经放弃ARM服务器CPU,AMD把重心转向X86 CPU,博通则把自己重金开发的ARM服务器CPU直接卖给了凯为。在这种大背景下,高通决定放弃ARM服务器CPU,力主ARM服务器CPU项目的保罗雅各布(高通公司创始人的儿子)试图找一个白衣骑士接盘,有消息称软银曾经考虑接盘,但最终没了下文。之后,ARM服务器CPU被高通彻底放弃,这项计划的主要支持者,高通公司创始人的儿子,保罗雅各布也同样出局,高通公司的董事会坚持要求雅各布斯放弃任何重返高通的企图。随后,领导高通数据中心技术近五年后的Chandrasekher离职,随后大批技术骨干也离职。在高通放弃ARM服务器CPU之后,华芯通就变成无根之木,自然而然也就关门了。

结语

半导体产业大跃进最大的教训就是要尊重技术发展规律,技术发展要循序渐进,地方Gov不要妄图短期用政策和国有资本一口气吃成胖子,不要妄图短期用行政资源砸出一个产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