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度|英超和PP體育爲何一拍兩散?體育版權的泡沫該破了

3日晚,英超官方和PP體育先後發佈官方公告,宣佈了互相解約事宜,原因涉及版權費用的支付問題。

按照《泰晤士報》、《每日郵報》等英國媒體的說法,PP體育逾期沒有支付英超1.6億英鎊的版權費長達半年之久,這導致英超官方率先發難。

此間,也有業內人士透露,PP體育在英超三年版權期進度不到20%的情況下已經支付了全部版權費用的50%……整個事件一下子陷入了一場撲朔迷離的羅生門。

這場羅生門背後,是中國版權市場多年“價格虛高”,泡沫漸破的尷尬。

英超“厚此薄彼”?

據澎湃新聞記者瞭解,根據合同,英超官方要求PP體育在今年3月份支付全部費用的80%。

但彼時新冠疫情在歐美爆發,英超聯賽處於停擺狀態,PP體育第一時間與英超官方展開談判磋商,希望英超給出B方案——即非常時期能夠在餘款支付問題上達成諒解,畢竟之後的賽事懸而未決,英超停擺也給轉播商的運營帶來了始料未及的影響,PP體育認爲繼續按照原合同執行條款存在不妥。

平心而論,作爲2019-2022英超中國大陸和澳門地區的獨家全媒體版權擁有者,此舉也在情理之中。不過歷經幾個月的對話,雙方並未就分歧達成一致,在PP體育版權週期不到20%的時間,已經支付50%版權費的情況下,英超官方對於剩餘30%,也就是英國媒體口中的1.6億英鎊的支付期限不願做出讓步,進而演變成當下雙方一拍兩散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英超6月份複賽,但全球各大轉播商迫於經營推廣壓力都與英超官方進行了交涉——英國本土和海外的一些轉播商甚至要求英超因爲賽事停擺進行相應的退款,總計金額高達3.3億英鎊。

其中英國天空體育索要的補償高達1.7億英鎊,在北歐地區享有6年英超轉播權的北歐娛樂集團Nent也是最積極的“索賠者”。有消息稱,英超官方對於本土和歐洲轉播商網開一面,同意就版權費做出部分退款處理。

倘若一切屬實,眼下PP體育選擇和英超分道揚鑣就不那麼令人意外了——原定合同條款嚴格(合約進行20%即要支付80%的費用),加之疫情造成的壓力、英超官方的厚此薄彼,換作中國體育版權市場任何一家轉播商而言,恐怕都很難承受這種傷害。

版權市場,泡沫越吹越大

在宣佈和英超解約之後約4個小時,PP體育也發佈了一份《PP體育會員權益保障聲明》:

“英超新賽季包會員退還全部金額;英超新賽季連續包月會員停止扣款,針對已經扣款的用戶,退還最後一次扣款金額;體育高級會員和足球通會員按照會員權益剩餘價值進行折算退款,或根據具體會員類別延長會員有效期一個月到三個月……”

PP體育通過退款可以彌補會員的損失,但中國轉播商和國際體育賽事未來的版權合作何去何從,被打上了問號。

明面上,PP體育和英超難有迴旋餘地,新賽季中國觀衆想要收看到英超,必須寄希望有新的接盤者,但目前沒有風聲指向明確的入局者。

背後的關鍵是,在當下中國的體育版權市場,水漲船高、日趨昂貴的版權費和實際的商業邏輯已經產生了背離,看似含金量十足的英超和其他頭部國際賽事成爲了中國合作方的不可承受之重。

2016年,PP體育拿下了英超2019-2022年的英超三賽季版權,費用總額達到5.6億英鎊,摺合人民幣超50億;2017年,PP體育從樂視體育手中接過國內體育第一IP——中超版權。有消息稱,單賽季價碼超過10億人民幣……

但中國版權市場頭部賽事價碼的居高不下並非從PP體育開始,盛極一時的樂視體育被一些業內人看作是始作俑者——2016年其率先對“80億中超”下手,期間經手的其他體育賽事版權也被推到了過去難以想象的價位。

在當時,中國體育消費進入一個較快的增長期,各大資本紛紛入場,對於國內體育從業公司來說,他們彷彿看到了千載難逢的發展契機,而在體育版權的細分領域,搶奪國內外頭部賽事版權進而奠定自己的行業地位被認爲是重中之重。

內外因的刺激下,很多體育公司不惜爲優質內容豪擲萬金,爲了在競標中勝出,各方競爭逼高物價的情況屢見不鮮。

據消息人士透露,PP體育與英超的50億合約就有競爭者推波助瀾之嫌(是上一週期新英版權費用的12倍),一時間體育版權的價碼迅速突破原有價值,站上高位,泡沫被越吹越大。

英超版權在中國漲了12倍

客觀地說,即便是備受質疑的樂視體育在資本市場和用戶市場也一度表現不俗,B輪融資後估值達到215億元,用戶數近300萬,但中國內容平臺對於資本的耐心以及中國體育觀衆的消費力還是預期過高。

尤其是在版權成本投入太過巨大的情況下,依靠現有商業模式難以爲繼——樂視體育受困於資金鍊癱瘓,最終成爲了畸形的版權市場的第一個祭品。

回到PP體育的問題上,已經預定了英超版權的PP體育在2017年接手中超像是一個救市者,讓中超聯賽可以單方面繼續享受版權市場的紅利,對於中國職業聯賽乃至足球運動的發展也提供了極大助力。

但作爲買單者,PP體育勢必面對嚴峻的考驗——PP體育寄希望於依靠蘇寧集團多板塊的業務構成,進一步消化版權的成本投入,並在多維度實現體育賽事的流量變現。

回到去年8月份,PP體育轉播英超的第一個賽季,首輪的觀賽人數相比前年同期上漲了123%,PP體育APP還一舉登頂蘋果商店中國體育類應用下載榜第一,整個賽季的增量爲48%;中超方面,新賽季前8輪觀賽人數超5億,新增用戶達到20%……

看上去,PP體育在兩大IP運營上的表現不俗,在與集團內部資源的合作上也有所建樹。早些時候,官方消息顯示,從蘇寧易購引流到PP體育的新增用戶超過3000萬,實現了購買轉化的大幅增長,而PP體育在蘇寧易購平臺上形成購買的人次提升了600%-700%……

但即便如此,其揹負的壓力還是肉眼可見。

放眼全球,除了英國本土天空體育和英國電信三個賽季51.4億英鎊的價碼外,英超在海外的版權售價,中國地區高居第一,單賽季而論已經超越了NBC在美國6年10億美元的合同,而NBC較上一個週期的增幅只有不到3倍,中國地區是12倍。考慮到轉播運營中的人力、物力 ,整個投入更加難於計算。

接受採訪時,蘇寧體育常務副總裁王冬曾表態,版權成本讓PP體育承擔了不小的壓力,就目前版權的投資回報率來看,良性的版權成本至少要比現在降50%左右。

迴歸理性,焉知非福

有鑑於此,眼下PP體育與英超解約就顯得不那麼難以理解了,甚至可以被當作PP體育乃至蘇寧系在商業層面的及時止損。

如果說在困難和現實面前,中國的轉播商愈發覺察到需要糾錯,那麼英超官方此番的態度證明他們恐怕還對中國版權市場存在錯誤的解讀。

或許英超官方認爲中國佔據其海外版權收入的13%並不過分,但在中國收費用戶市場並不成熟、用戶單價偏低的情況下,英超的大胃口着實慾壑難填。

此番中國收視平臺與英超脫鉤對於中國體育版權市場是一次巨大的震動,對於球迷之後的收視也可能產生影響,但長遠來看,未嘗不是一個積極的改變:

中國體育版權市場需要回歸理性,過去數年這部列車負重前行,已經不堪重負,健康的體育版權運營不能只是賠本賺吆喝,需要合理的價格和相應的盈利模式去支撐,倘若不在此刻叫停,也終有一天要拋錨。

對於英超官方而言,也需要重新瞭解中國市場,單方面的固執己見,把英超變成一個燙手山芋並不是一個明智選擇。

以目前英超的天價版權來看,新賽季即刻打響之際,其他有意英超的中國轉播商也都會掂量再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