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受关注的好莱坞大片之一、大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新作《信条》终于在本周末正式上映了。

此前这部影片备受期待,一方面当然是因为“诺兰光环”,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疫情突如其来又长时间无法消失,这部坚持上院线的纯商业大片承担了一部分“救市”和为观众“提振信心”的作用。

不过信心还没来得及提振,就得先接受两个“坏消息”。

真正的坏消息是,主演之一、被戏称为“嫩牛五方”的罗伯特·帕丁森被曝出确诊了新冠,他主演的新版《蝙蝠侠》电影拍摄也不得不暂停。在《信条》里,罗伯特·帕丁森扮演的角色本来就有点悲情,戏外的这个突发状况更是加深了一点“悲剧”色彩.....

另一个“担忧”是关于电影《信条》本身:自从影片口碑解禁后,“看不懂”、“烧脑”就是最大的标签。因为导演兼编剧是创作了多部9分好片的诺兰,而他此前的《记忆碎片》《盗梦空间》等,也都是以烧脑著称。所以大家的思维都是,既然看不懂,那必定还是部“神作”了。

那么问题来了,一部从影评人、媒体、影迷,再到普通观众都认为很难“看懂”的故事,要怎么去接受它?

或许我们应该从思维惯性中抽离一下:看不懂,和神作之间,并不一定非要划等号。影片观感是主观的,你可以不必因为“诺兰吹”而怀疑自己。

虽然今天豆瓣开分还是在诺兰的平均水平线上,但从更有大众性的购票平台看,不到9分的成绩显然离“神作”还差太远。↓↓

欧美观众的感受和国内观众基本一致,好评率在80%左右,影评人给的新鲜度就更低了,只有74%↓↓

因此,适当降低预期是有必要的。

降低过度的期待,不是单纯因为“烧脑难懂”,而是因为这脑,烧得真的不好。单纯从故事来讲,《信条》其实非常商业主流,就是讲一个特工拯救世界。但显然,讲这么个简单故事绝对不是在片中堆了那么多“高概念”的诺兰的初衷。

所以最终造成的直观观影感受就是:当特工片看难以完全看懂看爽,而被各种高概念绕得云里雾里之后,你又实在难以看出其中到底蕴含着什么深意、或者说展现出了某种技术和思想完美结合的“高级”。

回顾诺兰的经典之作,《盗梦空间》是梦境解构,《星际穿越》有黑洞奇观,哪怕是最常规的战争题材,他都能把《敦刻尔克》玩出三条时间线。而《信条》讲的是啥呢?就是个特工执行任务的故事。

约翰·大卫·华盛顿饰演的男主是美国中情局特工,他作为“天选之子”被带到一个神秘的实验室,在那里他了解到,原来还有“时间逆流”这个概念的存在。

这个关键场景已经在预告片里出现过,“逆时间”的子弹动向是反的,可以被接回来,“正时间”的子弹就可以正常打出去。

这里面提到了物理学中一个叫“熵”的概念,熵值小意味着一切井然有序,熵值增加则意味着事物逐渐走向无序。正常来说,世界都是遵循着“熵不断增加”的原理而前行,比如泼出去的水不能收回,食物腐烂不能变好。

影片则开启了关于“逆熵”的设想,在这个时空里,时间不是“从过去到现在”,事物也不会“从有序到无序”,而是可以逆向发展。所以打出去的子弹,又可以飞回来。“时间的局部倒流”是一种可以存在的现象。

而现在有个“大魔王”,也就是本片的反派,正在研究这个原理,企图毁灭世界,而且这个计划与核武器有关。

所以男主的任务,就是四处查线索,然后想办法阻止世界末日的到来。为此,他辗转了印度孟买、英国伦敦、挪威奥斯陆等七个国家的城市,在帕丁森饰演的尼尔的协助下,接触了各种大佬。最后,他把突破目标锁定在了大魔王的老婆身上。

大魔王和这个身高一米九的老婆婚姻早已名存实亡,只是因为控制欲太强,所以要把老婆强行捆在身边。男主觉得可以利用这层矛盾把一米九女士拉到自己的战线,去和大魔王做交易。

接下来男主又在大魔王的指引下,去找施行计划的关键元素。假装帮大魔王完成夙愿,其实是为了一举捣毁大魔王的邪恶计划,顺便也解救一下已经暗生情愫的一米九女士。

是的,你很难想象其实片中的许多故事,就是这位女士的“婚姻故事”....

在男主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已经能看到很多好莱坞特工片的常规元素:满世界飞、肉搏、枪战、游艇,马路上玩速度与激情。

男主和帕丁森时而西装革履如007,时而玩一些炫酷武器装备,以及总是加一些互怼的冷幽默台词。

从前诺兰的电影都喜欢在一个特定场景内进行,《蝙蝠侠》的故事就在哥谭市,《星际穿越》大部分时间在拍太空舱,《信条》更接近目前流行的商业爽片模式,甚至可以说有点套路。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超级英雄片套路的“普通人化”。想要用“宇宙规律”毁灭世界的大魔王,实质和灭霸没有什么区别,他们都看透了世界终将混乱,不如趁早狗带。只是灭霸的手套是玄学,这里套用了物理学概念来解释怎么具体操作。

而肩负拯救世界任务的男主,也是超级英雄式的角色,他的超能力是反向利用这个物理原理。他和复联英雄们一样,靠一腔热血去战斗,以及不听信反派的道理,始终坚持“不能违背自然发展规律,世界要毁灭也不能人为提前”这一信念。

不可否认,影片中所有的爆炸、动作、飙车场面,的确算得上顶级水平(毕竟炸了真飞机)。在压迫感极强的音乐配合下,各种大场面的视听效果都相当出彩。但整体设定也是很常见的那一类。

关于物理上的概念,也不必秀理科生式优越感,看几个科普基本都能懂电影里利用的是哪部分知识。

那么“难懂”的问题究竟出在哪?其实是诺兰太过沉浸在科学设想里,而没有在后一个小时的叙事上做到更加“电影化”。

作为“时间管理大师”,这次他试图讲清楚一个影视作品中长期被刻意忽略的问题:穿越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但在讲述内在逻辑的时候又相当碎片化。

再回到上文提到的时间流原理,《信条》的“科学化穿越”是一个“逆熵”的过程,也就是说不能从今天下午五点瞬间穿越到昨天下午五点,而是要随着时间慢慢倒回去,先把这几个小时倒着经历完,就像老式录像带的回放。

所以影片中会有水倒流,人倒着走等种种奇观。

主角们本来已经完成了一些事情,但为了拿到大魔王核心计划的关键元素,以及拯救同伴的姓名,不得不穿过仪器,自己倒流回去,一秒一秒倒回到目标时间点。然后再穿过另一半仪器,把自己变成正向的,重新把那几个小时顺着经历一遍,顺便给自己“逆天改命”。

反复的正向逆向穿越,也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如此复杂的操作,意义究竟有多大?看似形式很高级,其实是把解决问题的方式搞得过于繁琐。

除此之外细节上也会产生诸多混乱:现在的我穿越回去了,那么这个世界上到底有几个我?哪个我会消失?现在和未来是如何互为因果关系的?时间的正逆流是不是并存的?.....所以怎么解读,变成了无法统一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法,看不懂的只能感觉不明觉厉。

影片在叙事上以场景事件为串联,普通观众能get到主角们穿越了,因为场景是重复的,前后的线索也有重合的地方,但很难捋清楚个体如何经历自己的时间线。

这种混乱感也在高潮大战中达到顶峰。两支队伍炸大魔王的碉堡,一支是正常的,一支处于逆时间中,两方究竟如何配合?男主和帕丁森究竟谁是“现在时”?现在出现的大魔王是真正的自己吗?

在这个基础上,还有多场景跳切造成的混乱,时而跳到炸碉堡大战,时而跳到帕丁森自己的支线任务,时而又跳到一米九女士如何与大魔王老公斗智斗勇....要想清楚每个人从哪来,到哪去,到底要干什么?是一个极为庞大的工程。

所以相比《盗梦空间》,《信条》真的是一部“高高在上”、完全把知识科普交给观众自己的电影。《盗梦空间》还耐心花时间用人物口述配合场景演示,反复给观众解释什么是“梦中梦”,如何在梦里感受到自己是做梦,如何构建梦境。

《信条》则扔了一个“熵原理”就完事儿,颇有“反正也讲不清,所以也不讲了,直接上手操作”的意思。

影片《盗梦空间》

纯玩高概念的结果是,作为一种科学设想的体现,影片的确有启发作用,但作为一部“电影”,却可以说是“不合格”的。电影不是学术论文,指望观众自带“知网”边查资料边看也是不现实的。叙事的混乱也并不能全部推给概念。

何况这个概念设想,还没有运用到更有实际意义的场景中。诺兰以往的主角行动都更个人化,丈夫如何在妻子脑内植入潜意识,爸爸如何穿越到未来看到已经老了的女儿,都是一种很具体的场景化。

《信条》把主角的目标换成了“拯救世界”,就已经带来了无趣感:反正世界总是要被拯救的,谁关心是怎么救的呢?如果能带着观众真正进入你构建的“新奇烧脑拯救模式”,倒是确能增加新鲜看点。可惜的是,自己“玩脱了”的诺兰,根本没有顾及观众能不能、想不想跟上。

当然从人文角度来理解,看完片也不是全无收获。比如反复被提及的核心概念“熵”——走向混乱是宇宙的自然规律,所以我们的世界是不是也在一步步走向无序?个体的抗争是有意义的吗?

关于这个问题,诺兰的回答还是挺正向的。片中被老公PUA的一米九女士,就奋起反抗,努力要挣扎出婚姻的牢笼。虽然世界总要经历混乱,但该争取的权利还是要争取,因为我们仍然要活在此时此刻。

另一个收获,就是令人惊喜的罗伯特·帕丁森。你以为他是一个脾气超好,乖乖听主角号令的“工具人”,而在最后真相揭开之时,又会被他感动。

诺兰的镜头也很好地保留了他既绅士又硬汉且聪明不羁的气质,和“暮光男”时期的软绵偶像剧男主形成鲜明对比。虽然是男二,但绝对让人印象深刻。这也再次说明,番位什么的真的不重要,角色特质才是关键。

总之,如果对这部电影有极大的兴趣,可以尝试多刷几次去研究,但也不必按头全世界都承认这是部“杰作”。相比诺兰自己过去的作品,它也确实不算最出色的。

你们看完《信条》都是怎样理解的?不妨勇敢表达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