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有很多文化名片,我最喜欢的是杂技。

八月的最后一天,濮阳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结束,闷热的天气清爽了许多。跟随吉林省政协莅濮考察团参观了戚城文物景区、华龙区东北庄杂技文化园区、清丰县单拐革命旧址。每次参观都被濮阳厚重历史文化洗礼,这座豫北小城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宝藏。

濮阳杂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历史悠久,起源于春秋,兴盛于明清,发展于现代。濮阳东北庄2001年被中国杂协正式命名为“中国杂技之乡”,杂技剧《水秀》更是走向了世界的舞台。

穿越时间的长河,梳理出濮阳杂技发展的脉络,我们会看到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一部又一部精品力作,一段又一段神奇的故事。

在博物馆旁边的一个农家杂技小院,杂技学校的小演员们正在烈日下全力完成每一个动作。他们的年龄大都在7—10岁之间。我本想拿着相机走近舞台给他们拍特写,又怕影响他们表演,打扰他们努力的姿态。

看到这些杂技小演员,我不由心生敬佩之情:短短几分钟表演的背后经历了千锤百炼,一次又一次跌倒又重新咬着牙站起来。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位杂技演员的背后,都有一段不可言说的故事,这些故事无需曲折离奇,也不需要惊天动地,单单那些豆大的汗珠和满身的伤痕就足以说明一切。

河南省杂技集团有一位叫吕婷婷的年轻杂技演员。她就像濮阳杂技舞台上的一张小小的名片。

从艺18年的吕婷婷出生于河南省濮阳县胡庄乡,家中姐弟三人,她排行老二。2002年,濮阳杂技艺术学校的老师从濮阳市各个学校挑选杂技学生,时年8岁的吕婷婷被选上。父母征求她的意见,当时的吕婷婷并不知道什么是杂技,但是想去试试,就这样,她与杂技结缘。

吕婷婷回想起第一次离开家到杂技学校的时光,记忆犹新。她表示,在杂技学校的前几年,每天都要练基本功,这也是杂技学员最难熬的时段,基本功一般要练三、四年,因为基本功打扎实了,以后练别的项目才会比较快。

说起自己对杂技的感情,她充满了自豪和感恩。截至目前,她已经去过新加坡、日本、西班牙、南非、意大利等国家演出,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杂技的艺术魅力。多年的杂技生涯,让吕婷婷感触颇深,她最大的感受就是做事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坚持。现在,杂技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她总说是杂技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真正的成长,都发生在舒适区之外。

吕婷婷的故事只是濮阳千百个青年杂技演员的一个缩影,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濮阳杂技的未来才充满希望。换句话说,濮阳的杂技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它更代表了不屈不挠、决不放弃、坚持奋斗的城市精神。

回到政协机关之后,我们又看了两组杂技汇报表演。肩上芭蕾《恋歌》是杂技和芭蕾、柔美和力量的完美结合,用杂技来歌颂爱情,在舒缓的音乐中,给观众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三人柔术《月韵》节目中,三位可爱的小演员化身为月光下的精灵,亦梦亦幻,柔美大方。可千万别小瞧她们,她们看起来柔弱却能爆发出强大的力量,一系列优美的动作能带人进入一种浪漫而空灵的艺术世界…

在我看来,濮阳的杂技已经超越了炫技的阶段,正在将故事情节和原创音乐融入其中,一颦一笑一回首,展现的是新一代杂技艺术家们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艺术的极致追求。前30年,濮阳杂技人四海为家,风餐露宿,披星戴月,是为了谋生;后30年,濮阳杂技人精诚团结,精品倍出,精益求精,是为了传承从远古走来的民间艺术。

表演结束后,掌声持续了很久,我知道这些掌声不仅送给台上所有的演员,也献给所有藏在杂技事业背后那些包含着泪水、汗水和梦想的故事。(作者:濮阳市政协 李聪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