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前,我对戏曲还怀有深深的偏见。觉得那是只有老一辈人才能欣赏的老古董,节奏慢、舞台土、观念旧、没意思。

2016年冬天,河南省的某届“黄河戏剧节”在濮阳举办,全省各大剧团的精彩剧目在濮阳集中演出,我因为采访任务去听了几场戏,没想到一下子沦陷了。戏剧演出简直是在我的心底炸响一声惊雷:原来中国的戏曲是这么好看!

演员们唱、念、坐、打都是真功夫,一颦眉一回首浑身都是戏,悲愤、喜悦、忧郁、惆怅,每个表情都拿捏得那么到位;唱词讲究对仗工整、唱腔美得余音绕梁。哎呀,妈呀,太动人了!

前段时间,濮阳县大弦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排演的大弦戏《荷花开了》在濮阳县电影院带妆彩排,我得知消息第一时间去观看。

坐在舞台下面,看着老贫困户李有才抱着酒瓶子歪歪扭扭地出场,那诙谐赖皮的表情、搞笑滑稽的台步、辛辣酸爽的唱词,让人忍不住感慨:“这演技能把电视剧里的小鲜肉秒成渣”。

李有才的表演从头到尾都笑料百出,把一个醉生梦死不求上进的老贫困户演的入木三分,让人笑得简直要从座椅掉下来。女一号于荷花的一双眼睛仿佛会说话,那是中国戏曲人经过日久年长的训练才有的闪着光芒的戏眼。于荷花嗓音美、身段好、眼睛亮,饰演女一号真是妥妥的气质担当。村霸吴铁锤,光头、纹身、不怒自威,让人过目难忘。他声若洪钟,目光如炬,长着一张气势非凡的“霸王”脸。脚一跺地动山摇,一张口整个剧院都回音不绝,这样的村霸,谁见了不吓得抖三抖?

正是这样一个个个性鲜明的戏曲人物所产生的激烈碰撞,才使得《荷花开了》的冲突不断升级,剧情高潮迭起,令人欲罢不能。虽然这是一部有关精准扶贫的主旋律戏,但却在轻松愉快、一张一弛中把政策宣传了、把观念传达了、把濮阳农村的风土人情展示了,一部戏,真是唱到了人心里。

《荷花开了》的编剧肖平女士是濮阳县人民医院的一名副主任护师,兼职濮阳县文联副主席,喜欢在业余时间搞创作,已有两部由她编剧的电影在全国院线公映。这次写《荷花开了》,是她跟随濮阳县宣传部门常年下乡体验,积累了丰富的农村生活素材后写就的。她直言,下乡遇到的那些真实的人物常常令她感动得落泪。《荷花开了》这部以乡村扶贫为题材的戏,真真正正是取材于我们濮阳大地。

《荷花开了》编剧肖平女士

演出结束,演员集体谢幕,他们两两一组先后登台,台步走得优美从容仪态万千。我坐在台下带头鼓掌,把手都拍麻了。濮阳大弦戏演员,值得这样的掌声!

濮阳大弦戏是源于唐代的宫廷音乐,流传至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的历史,被专家们界定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属于无形文化遗产,千年绝唱。濮阳市、县文化局为抢救濮阳大弦戏这一行将消亡的“御戏”,曾数次向省市有关部门呈报抢救大弦戏的紧急报告,渴望得到支持。对此,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已将濮阳大弦戏剧团列入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首批重点保护试点单位”。2006年1月,濮阳大弦戏被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见大弦戏的恒久魅力和文化价值。

虽然现在政府和国家对地方戏曲保护越来越重视,戏曲工作者的地位和生活都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在和几个大弦戏演员聊天的时候,他们都不同程度提到了生活境况的窘迫。很多年轻的大弦戏演员在演出淡季都要靠外出打工谋生,演李有才的演员鲁先旺13岁开始进戏校学戏,到现在从事戏曲表演已经25年,但因为平时的收入不够养家糊口,要经常出去开大车赚钱补贴家用;演女一号于荷花的演员和其丈夫(大弦戏剧团的乐师)要靠给在红白事上演出赚外快。虽然生活清苦,但是这些演员们却从未想过放弃。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坚守和传承,我们才得以聆听千年前的绝美唱腔,才能感受到古老艺术的无比震撼。

《荷花开了》将于9月起在濮阳县广场(或电影院)演出,随后还将下乡巡演40场。在此,“山风来了”呼吁濮阳年轻一代,有能力有时间,多多支持我们的传统地方戏曲。传统戏曲在濮阳的市场好了,古老戏曲的生命力才会长盛不衰,濮阳戏曲艺人才会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

来源:山风来了 作者:张岚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