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独孤飞雪书画艺术研究院画家楞严山人所做,本着以毕生精力为继承并弘扬中国书画而努力贡献己之所学,为文化艺术做点努力。

说到三代时期的艺术,现在好多人几乎是难以想象,哪个时期的艺术与现今相比,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很大区别。三代青铜器的出现,是继原始彩陶以后的又一辉煌时期。从石器,骨器,玉器以及陶器艺术发展了青铜器艺术。青铜器上各种造型生动而有变化的紋样,简括,凝重,古朴,如几何紋,禽兽紋,气象紋等,极其赋有想象力和装饰性,表现出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艺术智慧。青铜器艺术的创造,成为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象征。文献中曾记载“史皇作图”。

《画史会要》中记载画嫘,舜妹也,画始于嫘,故曰画嫘。自从公元前21世纪建立的夏代开始,经过商代,西周到东周,由于铜器和铁器的相继发明以及推广使用,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各种手工业得到迅速的发展。为礼教服务的青铜器艺术,在先秦造型艺术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商周的玉石雕刻以及战国的彩漆木雕,艺术就十分客观。富有兴废之诫的殿堂壁画以及人物写真画,为先秦统治者所普遍重视。

根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的绘画艺术形式多样而比较成熟。那时期的绘画大多为装饰之用,或者依附于手工艺术品和建筑物之上。遗憾的是这些作品没有保存下来。从青铜器艺术中,任然可以看到我国民族绘画最初的造型水平和表现能力。战国时代,已经有专门从事绘画制作‘绘画,壁画,漆画,帛画,雕塑,玉器各自都有独立的发展,创造出无数精彩华美的作品。这个时代的三件帛画,造型简括,线条流畅,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绢帛画作品。这反映了战国时期的绘画技巧已经相当成熟了。

战国的时期艺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时期的帛画有了进一步发展《龙凤人物图》是1949年由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的文物,是我国发展最早的一副帛画。《人物御龙图》1973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这比以前的绘画技巧更发达。

然而在中国夏商周“礼乐文化”语境中生长、发展起来的三代艺术,主要还是以青铜艺术与乐舞艺术为代表,其最本质的特征便是“礼乐艺术”。从人类艺术所经历过的物质性实用目的艺术、精神性实用目的艺术、审美性非实用目的艺术这三大基本历史类型更迭演化的线索来看,在中华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三代礼乐艺术正是一种典型形态的“精神性实用目的艺术”;三代时期正是这种艺术基本类型得以确立的时期。

三代时期主要还是中华远古时期物质性实用目的艺术向后来的审美性非实用目的艺术发展演变的不可或缺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中介环节。而到了三代的晚期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旧的礼乐制度的崩坏,艺术中开始出现了新的历史类型的萌芽,成为数百年后魏晋时期中华艺术伟大自觉时代的先声。

总之三代时期的艺术还是值得我们今人去好好研究的,可以从中借鉴到很多东西,不知道大家看后有什么感想,欢迎留言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