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陶器篇-57#

亲爱的小伙伴们,感谢您一路支持、跟随“走遍世界博物馆”从文明古国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腊墨西哥伊朗中国一直走到欧洲系列的俄罗斯以及亚洲系列的土耳其等。现在,世界博物馆——陶器正在进行中,速度围观啦……(图:伊朗彩陶碗,伊朗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

(蛋壳黑陶高柄杯,龙山文化)

今天,咱们要说的这件陶器宝物是中国在世界上最著名的一件古代陶器,它被世界考古界誉为“4000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的杰作”,它代表了中国古代制陶技术的最高水平,它是中国陶器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巅峰之器……它就是:

山东博物馆镇馆之宝——蛋壳黑陶高柄杯

(本文图片由M·辰、色影拍摄,版权所有

(蛋壳黑陶高柄杯,局部)

器物简历

黑陶高柄杯,高26.5厘米,口径9.45厘米,足径4.7厘米,重93克,距今约4500—4000年;1973年出土于山东省日照市东海峪遗址;因该文化类型首次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而被考古学命名为“龙山文化类型”,蛋壳黑陶高柄杯属龙山文化遗存。

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的黑陶器是龙山文化的典型特征,惟山东龙山文化所独有,是龙山文化的象征与符号。在所有出土的龙山黑陶器中,这件蛋壳黑陶高柄杯是最精美、最珍贵的一件,为国家一级文物(国宝)

(附:考古学“XX文化”命名三要素:1. 特征明显:一群具有明确特征的类型品,如仰韶文化陶器、三星堆青铜器等;2.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同一类型的遗址不止一处,如良渚文化、龙山文化都是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出土了具有相同特征的文化遗存;3.对这一文化的内容有相当充分的认识如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等。)

前面文章说了,一件文物是否为重器需要考量它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科学价值,以历史价值为先、依次为艺术价值与科学价值。

我们首先来看这件蛋壳黑陶高柄杯的科学价值

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伊始所制作的陶器,大多是以“泥片贴筑法”或“泥条盘筑法”制作的粗盆糙罐,简单实用却不精细。后来发明了“轮制成型”,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升了器物的美观与精细度。之后,轮制成型法所制作的陶器在达到一定的精细度后便停滞不前了,究其原因是陶坯的质量与陶轮的速度与精密度都达到了瓶颈状态。

龙山地区的先民们最先突破了这种技术上的瓶颈——制作出了快速旋转且精密度极高的陶轮,使得拉出0.1—0.2毫米厚薄的陶坯成为可能。

同时,龙山人也找到了处理陶泥的有效方法。他们取河湖中沉积多年的细泥,经反复淘洗至纯净无杂质,使陶坯具有了一定的韧性,这样才保证了陶坯在拉薄的过程中不会变形或破裂。

黑陶工艺

除了高精尖的技术保证了蛋壳黑陶高柄杯“薄如纸、硬如瓷”的看家品质外,它的“黑如漆、亮如镜”也是它的独门绝技之一。

我们知道陶器的色泽源于陶坯所含成分在窑炉烧制气氛中所发生的呈色反应。龙山黑陶在烧制过程中需要精确掌握烧制温度与严格控制窑炉气氛:

1.烧制超薄陶器,火候一旦掌握不好,器物便会炸裂或变形。因此说龙山陶匠们彼时已能够精准掌控烧造超薄器物的火候。

2.在烧制后期,需要制造窑内通风不良的窑炉气氛,使木柴在烧制过程中产生大量黑色浓烟。这些微小的炭粒不断被已接近真空的陶胎空隙所吸附,并逐渐向陶胎内部深处扩散,直到吸附作用停止,从而形成胎体致密、内外均黑的黑陶。

龙山人掌控黑陶的制作技术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需要说明的是,迄今为止,后人利用各种机械、工艺等现代技术,都未能制作出与新石器时期龙山黑陶色泽、手感以及外观相媲美的陶器。从某种程度上说蛋壳黑陶高柄杯所包含的科学价值与艺术价值至今仍令后人高山仰止。

(蛋壳黑陶高柄杯,局部)

最后来看它的历史价值

龙山人为什么要制作黑陶?

古人尚黑,因为黑色代表庄重、肃穆、凝重、神秘,寓意着宇宙天地的幽远与玄妙。龙山文化以黑陶著称,说明当时的龙山人也是以黑色为崇尚之色,因此才会在前所未有的条件下自主创新发明了黑陶。

经考古研究表明,龙山蛋壳黑陶并非实用器具,其头重脚轻的造型、造价昂贵的工艺技术成本,使得它不可能是一般家庭所用的器具。从考古遗址中蛋壳黑陶多发现于大型墓葬且单独一处不与其他明器混杂的现象来看,专家们猜测它应属于祭祀礼器,它是史前礼制文明的见证。

龙山蛋壳黑陶,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虽一直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上苍只把他的眷顾赠给了那个时代的龙山人。幸好,后世的我们今天还能有幸在博物馆里看到它。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百家“走遍世界博物馆”,跟M·辰一起走遍世界博物馆。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