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后期开始,北方草原上的匈奴蓬勃兴起,并在日后数百年间,成为中原王朝大敌。匈奴的综合实力虽然远不及秦朝汉朝,但他们拥有令中原王朝无可比拟的骑兵优势,来去如风行动迅速,且精于游击战和运动战,堪称一个很难对付的强敌。

西汉中期,汉武帝曾经出兵重创匈奴。但到了两汉之交,中原鼎沸,战乱连年,塞外的北匈奴获得喘息之机,再度强大起来。东汉汉明帝在位时期,北匈奴再度向汉朝发起挑战,屡屡出兵进犯西域,企图从汉朝手里争夺对西域的控制权。

公元74年十一月,汉明帝任命耿恭为戊己校尉,带兵进驻西域。耿恭,扶风茂陵人,出身汉朝将门世家,爷爷耿况、父亲耿广都是汉朝武将,叔叔耿弇更是东汉开国名将,在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四。耿恭从小在军旅世家长大,具有良好的军事天赋,且为人有胆有识,对汉朝忠心耿耿。

永平十八年(75年)三月,北匈奴派兵2万多人攻入西域,明目张胆企图染指对西域的控制权。北匈奴的第一个目标是西域车师国。耿恭立即出兵迎战,但由于兵力众寡悬殊,耿恭未能击退北匈奴,最终困守在疏勒城中。

疏勒城面积很小,被北匈奴大军包围了个严严实实,内外联系通道、粮饷通道全部被切断。耿恭从此与汉朝失去了联系,带领一支几千人的孤军,在极端危险的处境下,在远离中原数千里的西域孤城中,与凶悍的匈奴人展开了一场长达一年的攻防战。

北匈奴起初并未把城中的守军放在眼里,以为凭借兵力优势,定能很快攻下疏勒城。但他们低估了耿恭的决心与能力。耿恭身先士卒,日夜坚守城头,指挥士兵修缮城防,加强防御,疏勒城的防守滴水不漏,无懈可击。

北匈奴经过数月强攻,付出很大伤亡代价后,依然不能破城。当时疏勒城外有一条河流经城中,是守军的主要水源。匈奴人在上游截断河水,使得城中守军断水。但耿恭仍然不屈服,他指挥士兵从平地掘土打井,一口气打了十几丈深,终于找到水源。

经过将近一年的攻防战,东汉朝廷终于得知了耿恭的消息。此时汉明帝已死,汉章帝即位。汉章帝立即派出一支七千人的远征军,星夜兼程赶赴疏勒城营救耿恭。这支救兵来得非常及时,他们赶到疏勒城下时,城中守军经过一年鏖战,伤亡惨重,连耿恭在内,只剩下二十六个人,都已经奄奄一息。再迟来一步,疏勒城必然失守。

耿恭跟随汉朝援军,且战且退,离开疏勒返回汉朝。等回到玉门关时,二十六勇士因为途中战斗伤亡和疾病,又死了一半,耿恭当初几千人的部队,只有十三个人回到了玉门关。耿恭为了汉朝英勇抗击匈奴的悲壮事迹,从此流传千古,“十三将士归玉门”也成为一段令人千秋敬仰的英雄史诗。

但必须要指出的是,耿恭等十三人能够生还,多亏了一个女子、没有她的鼎力相助,耿恭这支孤军只怕早就全军覆没,根本支持不了一年多。这个女子就是车师国的王后。

《后汉书》记载,车师国的王后的祖上,是来自中原的汉人,因此王后一直对汉朝怀有很深感情。北匈奴进占西域征服车师国,王后被迫暂时屈服于匈奴。但耿恭等汉朝军队坚守疏勒城,却给了她无限希望,也对耿恭等人敬佩不已。

当时耿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粮。没了粮食,铁打的汉子也难以支撑多久。车师国王后“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想尽办法给耿恭通报北匈奴的军事情报,还常常偷偷给守军送粮草。

由此可知,车师国王后才是“十三将士归玉门”的幕后功臣之一。没有她的鼎力相助,耿恭等人根本支撑不了这么长时间,一个人也别想活着回来。

参考资料:《后汉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