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给自己放了个长假,静下心来看了好多书,其中东野圭吾的著作就有六本,所以刚看完《假面饭店》就紧接着看到同名电影,这种无时差的感觉有些奇妙。

这是巧合,因为这部电影国内上映时间比日本晚了一年半,而我也没有第一时间就读完原著。可以说,疫情造就了这段巧合。

当天上午看了《信条》,中间只休息了不到一小时,所以两部电影的对比非常强烈,尽管都被称作烧脑之作,可《假面饭店》的节奏确实要舒缓得多,感觉就像是强烈的声光刺激之后,必不可少的休息。

事实上,在东野圭吾的作品中,《假面饭店》原本就是相对淡雅的风格,悬疑与恐惧的元素减少,更多的是人文方面的故事情怀,电影忠于原著,修改极少,与原著一样并不会令人惊掉下巴,也算是一种体验。

有了这样的基调,《假面饭店》的精华显然不在于情节,而是自始至终悦耳动听令人心情舒爽的配乐,华丽且一丝不苟的布景,以及几位情怀演员的出镜。身为80后,上一次看到木村拓哉还是《悠长假期》,还有与松隆子CP的《恋爱世纪》,那是日剧鼎盛的年代,观看地点是大学寝室,能在大荧幕追忆逝水年华,对我来说这或许是付出票价与时间的最大回报。

如果说上午看诺兰的《信条》如同吃了一顿味道十足的火锅,满头大汗,那么下午再看《假面饭店》就仿佛喝了一壶精酿咖啡,闲情雅致。每一种体验,都是美好的时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