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由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婚姻家事法实务论坛在京举行,来自最高人民法院,全国部分高、中、基层法院法官,专家学者,律师及政府、妇联、民政等部门代表,媒体共计300余人参与论坛。北京一中院行政庭庭长薛峰,团河法庭庭长张琳、副庭长王国庆等多名干警受邀参加论坛并作主旨发言,两篇调研成果收录进论坛论文集及《家事法实务》一书。

本次论坛首次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形式,围绕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继承编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分六个板块展开交流研讨。北京一中院行政庭庭长、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薛峰作为与会嘉宾结合民法典颁布后婚姻法与行政法的交叉与融贯问题,就论坛“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人身关系法律适用问题研究”板块进行精彩点评。

团河法庭庭长张琳作为特邀嘉宾主持“民法典继承编法律适用问题研究”板块,并就该板块中遗赠扶养协议规则的解释与完善、被继承人债务清偿纠纷案件中债权人利益保护、遗嘱特征协议的法律适用及裁判思路等论文作简要点评。

团河法庭法官助理方硕以“家事案件涉夫妻共同债务法律适用问题的研究”为题作论坛主旨发言,详细介绍了涉夫妻共同债务家事案件的特征、审理现状、审判实践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其在发言中提出,家事领域常见涉及夫妻共债的案由一般集中于离婚纠纷、离婚后财产纠纷、婚姻家庭纠纷三类案由,与常见的民间借贷纠纷不同,涉夫妻共债家事案件表现出其独有的特征,在判断是否属于民法典规定的“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时应着重考虑“日常性”与“合理性”,综合家庭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等情况予以认定,杜绝一刀切的数额论。

据悉,北京一中院团河法庭课题组撰写的《家事案件涉夫妻共同债务法律适用问题的调研报告》一文收录在本次论坛论文集中。

《关于家事案件中夫妻间协议法律适用问题的研究报告》一文收录进《家事法实务》2019年卷,由法律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家事审判是国法、天理、人情的相互融合、统一运用。北京一中院家事法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丰富着学术调研成果,连续多年受邀参加中国婚姻家事法实务论坛,多篇调研成果收录在论坛论文集中,在家事案件专业化审理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公民个人价值准则转化为人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不断推进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

供稿:北京一中院团河法庭

作者:方硕

编辑:张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