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教授有两段婚姻,如今的妻子翁帆比他小54岁,当时的轰动国人皆知。而其第一位妻子杜致礼却陪伴了他整整53年,虽然没什么太大的成就,却一直在人们心中是一个完美优秀的女人。

可是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杜致礼在杨振宁与李政道决裂这件事情上,可以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她在二人中间起一些女人特有的小心思,或许二人至今仍合作愉快。

杜致礼第一次产生小心思

一开始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的十分愉快,两个人一起搞研究,简直是事半功倍,一个人擅于发现问题,一个人专注解决问题,这种组合堪称完美。但是在不久后,两个人就闹了个小小的不愉快。

当时二人联名发表了两篇文章,原本按照国际署名惯例,论文最后的署名,一般都是按名字首个字母的先后顺序来的。所以会是李政道、杨振宁这样的署名方式。这是大家默认的事情,不分谁更重要,一视同仁。

可是杨振宁的妻子杜致礼在得知这件事情后,在家里跟杨振宁商量,说凭借女人的第六感,觉得李政道不值得杨振宁如此托付和信任。让杨振宁争取把署名排在前面,这肯定和排在后面不一样。

原本杨振宁可能并没有太在意这些,可经妻子一提醒,还真就听了她的建议,跑去找李政道商量,说想按年龄大小的顺序排名字。李政道答应了。但只答应一次,之后仍要按国际惯例来。

经过这件事李政道心里有点不舒服,就慢慢与杨振宁拉开了距离,不在一起合作搞研究了。但是杨振宁觉得和李政道一起合作非常愉快,还能极大地提升研究进度。在几年后又主动找到李政道,二人一起讨论了几个问题后,再次邀请李政道跟他合作。

杜致礼的名誉心太重

单从学术研究上来讲,李政道其实很乐意跟杨振宁合作,因为这的确是一位好伙伴、好老师,两个人的合作的确比他们单打独斗有效果多了。所以又欣然答应了。

二人再次合作后,又共同发表了几十篇论文,杨振宁也没提出要先署他的名字。所以在几年里二人的合作越来越默契。直到两个人得了诺贝尔奖,将要去斯德哥尔摩领奖时,杜致礼又出来作妖了。

杜致礼建议杨振宁因为他的年龄比较大,而且在研究中起的作用也更大,理应让他先于李政道出场,并且表示她自己也想在瑞典国王的陪同下一起出场。杨振宁见自己的夫人少有对自己提要求,虽然为难,却也答应了。

然后杨振宁在颁奖的前一天晚上,找到李政道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意思是想按年龄来出场,并且他的夫人要国王陪同。这让李政道觉得很荒谬。因为原本按照主办方的安排,是由李政道先出场,并且他的夫人应该由国王或者国后陪同的。

如果按照杨振宁的说法来,他们夫妻二人就成了由国王和王后先后陪着出场的人了,李政道和自己的夫则无人陪同。虽然李政道不在乎这些,可是仍然觉得杨振宁这个提议太过分了,于是当场拒绝。

杨振宁知道李政道是一根筋,见他不同意,立马又跑去找了他的夫人秦惠箬,说了一堆大道理,希望她能帮忙去劝说李政道。秦惠箬是一个很识大体的女人,知道在这种时候如果杨振宁和自己的丈夫闹了矛盾,会被别人看笑话。

于是她真就跑去劝说了李政道,认为这些东西都是虚的,没什么好计较的,让李政道同意杨振宁的要求。反正只要能站在诺贝尔的奖台上,一切牺牲就都值得。

于是杨振宁和杜致礼就拥有了那万众瞩目的一刻。当杜致礼被国王挽着进入颁奖晚宴,看着瑞典国王将诺贝尔奖牌交到杨振宁手中时,她的内心一定是骄傲极了,觉得自己浑身都充满荣誉感。

李政道和杨振宁彻底决裂

李政道原本在这件事情上就做出了退让,可在事后的各种采访和论文中,杨振宁又故伎重提,要求之后都将他的名字写在前面,如果不写前面,也要备注清楚排名是按字母来的,甚至还要求一定要将他夫人的名字写在李政道夫人的名字前面。原因是因为他们年龄比较大。

李政道彻底忍无可忍,直接跟杨振宁决裂了,之后再也没有合作过,造成了物理领域的巨大损失。让当时的科学界大为惋惜,甚至觉得这两个人闹僵的原因太过搞笑。

可是如果杜致礼能够像秦惠箬那样处处从大局着想,不去计较这些细微的小得失,杨李二人又怎么会走到今天呢?

参考资料:《李政道文选》《李政道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