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圈昨天发生了一件大事。

8月31日,国家图书馆与阅文集团共同召开“珍藏时代经典 悦享网络文学”发布会,正式宣布达成战略合作。会上,阅文集团挂牌成为国家图书馆第二家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基地,同时,来自阅文平台的百部网文佳作被典藏入馆。

对于这条新闻,大众给予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一种声音认为“资本永不眠”,阅文开出了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价格,人民币玩家赛高;另一种声音认为这是网络文学主流化进程的巨大胜利,是网文发展的历史新拐点,是网文属不属于文学的盖棺定论。

那么,两种说法孰对孰错呢?

在动漫经济学看来,这两种说法都有点自说自话,纯粹站在自己角度看问题。

事实上,这件事本身并不稀奇,4月19日,国家图书馆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项目的首个合作伙伴是新浪,新浪网发布的新闻和微博上公开发布的博文,都将被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基地保存。意思是,你在微博上打卡的美食、扮鬼脸的丑照、和前男友的合影,都被当作时代的信息收录其中了。所以,国家图书馆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项目的意义在于大而全,即记录时代的全貌。

(没错,你在微博转发抽奖的信息也被收录进国图这个系统了)

在这方面,我们的传统文学是有缺失的。中国文学下沉,主要靠社会上层下乡,或者劳动人民中的佼佼者再教育来完成的,前者代表赛珍珠,后者是莫言。但在当下,他们或故去或老了,同时脱离群众太久了。

现在,中国最广大的乡村、小镇、县城人民最爱读什么?肯定不是《长江文艺》、《收获》、莫言,而是网文啊。

因此,国家图书馆需要把新的文化产品纳入进来,这种接纳本身也是一种倾听。正如当下的我们去读四五百年前的《封神演义》,能够清楚地知晓当时市井阶层的世界观是怎么样的——武王伐纣赢了,为什么没有赢者通吃,反倒周朝和商朝双方人员都封了神?因为中国古代人民信奉天命。

知乎网友上官竹曾写道:都说女娲是为了一时之忿派轩辕坟三妖下界祸乱成汤江山,不顾生灵涂炭——可实际上女娲娘娘贵为三界之母,被纣王公然写诗调戏了,却也只能“知纣王尚有二十八年气运,不可造次,暂回行宫,心中不悦”——除了放三只小妖下界,她什么也干不了!

纣王再怎么调戏女娲,该他二十八年气运,终究一年不多,一年不少。

反过来,纣王再怎么“聪明智慧(封神原话)”,成汤享国六百年,气数已尽,也是多一年不能。

这就是市井文学本身的重要性。通过解读《封神演义》,我们可以知晓四五百年前的劳动人民相信什么,精神面貌,社会经济对于文学进程演变的作用——它本身就是这个时代的一手史料,通过解读最通俗的文字本身。国家图书馆是有责任去做下沉文化的收集工作的,把最大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归纳为数据,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收藏其中,这才是数据化应该做的事。

同理,网络文学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封神演义》。当《斗破苍穹》中萧炎喊出“莫欺少年穷”的时候,读者们是真的相信逆袭的存在的——当时的中国尚处于高速发展期,互联网红利刚刚崛起,阿里、腾讯的上市催生了一大批千万富翁,创业者们聚在咖啡馆里,他们都相信自己能够跨越阶层。这种社会基础,才是网络文学兴盛、特定创作题材迭代的原因。

此次收录的100本网文作品,未必是部部精品,但大都是代表了时代声音的作品。

唯一缺陷的是这种声音在筛选上还存在一些滞后性,比如现在流行的“赘婿文”,以及代表人物龙王,极少收录。赘婿文流行的背后,是社会阶层固化的隐忧——不论是当豪门的上门女婿,还是医师、战神、总裁的财富积累,主角打脸的财富和权势都来自于继承而非个体奋斗。在网文的世界里,时代的变迁也在悄然发生,变得或许比一般文学更快。

网络文学承担了自己的历史责任,也做出了记录市井审美变迁的工作,自然也值得被收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