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德约震醒林丹

德约与塞尔维亚

男子网坛世界第一、塞尔维亚英雄德约科维奇又一次让世界震惊了。

不过这回是因为一次意外的击球。德约不小心击中了边线女裁的喉咙,被取消美网比赛资格,无缘冲击个人第18个大满贯。

不久前,我们办公室的一位97年小朋友刚聊过 《德约为什么不讨喜》 。作为德约10年球迷,今天她要再聊德约,聊聊德约与塞尔维亚这个国家的关联。

与费德勒、纳达尔不同,人们说起德约,除了给他冠上世界第一的头衔,还习惯给他备注上"塞尔维亚人"。德约与塞尔维亚的关系,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甚至曾让林丹觉得"非常震撼"。

1

德约对塞尔维亚的影响,可以从2007年的美网决赛说起。彼时德约不满20岁,首次闯进大满贯决赛,对手是费德勒。

当天,塞尔维亚国内正进行着欧锦赛预选赛,对手是远道而来的芬兰。结果,塞尔维亚被0比0逼平。全场1万5千多名塞尔维亚球迷举着国旗歌唱,唱的却是"天才德约科维奇掩盖11人的失利"。球迷加油的对象不是足球队,而是站在美网赛场的德约。

2007年是德约迅速窜红的一年。在迈阿密赛1/4决赛,他2-0战胜纳达尔。在温网,他打败基弗、休伊特和巴格达蒂斯闯入四强。再到蒙特利尔大师赛,他连续淘汰纳达尔、罗迪克等名将,决赛战胜费德勒,成为ATP近19年来首位在一站比赛中连续淘汰世界前三而夺冠的选手。在年终排名中,德约稳居第三。

虽然德约在那年的美网决赛中0-3不敌费德勒,但他改变塞尔维亚的故事从此开启。塞尔维亚国内,第一运动正逐渐从足球向网球转变。

2

一年后,德约拿到了首个大满贯。2008年的澳网,德约一盘不丢地进入决赛,并最终夺冠,成为澳网史上第四年轻的冠军。一位墨尔本的餐厅老板、来自塞尔维亚的中年人波波维奇见证了这个历史性瞬间,"很难形容我在那一刻的感受,就像是我赢得了冠军一样。"

因为网球,因为德约,塞尔维亚开始频繁出现在世界新闻头条上。

在奥运会上,塞尔维亚最有机会夺金的项目成了网球。德约曾三次征战奥运会,唯一有奖牌入账的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拿了一枚铜牌。那届奥运会,塞尔维亚的战绩是0金1银2铜。这是一个没有金牌的国家,但它仍有理由让我们相信,塞尔维亚是一个体育强国。

在里约,德约科维奇首轮爆冷出局,他流泪心碎的一幕在微博上引起了大量转发。德约的爱国热情让他成为了一个"把国家抗在肩上的人",而他的爱国热情又与他童年经历的战争不无关系。德约成长在科索沃战争的阴霾中,他的自传《一发制胜》中有过这样的描述,"我们会去轰炸得最多的地方练球,猜测他们不会两天内轰炸同一个地方。"

也许没有什么比战争更能令人明白国家和民族的意义,即便此后被多国网协追逐,包括英国、意大利,德约仍然选择了塞尔维亚,"我无法想像不代表塞尔维亚去比赛"。

3

2011年, 整个塞尔维亚都在为德约疯狂。塞尔维亚政府给德约颁发了外交护照,以保证他在参加巡回赛时能够更加便捷。德约已经完全成为"塞尔维亚之子"。

这一年,德约创造了网球史上表现最杰出的赛季之一。他一共拿下10个冠军,包括澳网、温网和美网三个大满贯及5个大师赛冠军。全年赢下70场比赛,期间还创造了惊人的41连胜。

温网夺冠后,德约登上世界第一,打破了纳达尔和费德勒长达七年半的垄断,跻身三巨头之一。在他回国当天,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有10万人走上街头庆祝。而当时整个贝尔格莱德的人口还不足120万。

从机场到市中心,一路都是狂欢的人群,政府不得不动用12辆警车来给德约乘坐的大巴车开路。还有一群人聚集在市政厅大楼前,他们高举着国旗和标语,高喊着"Nole is the king"。现场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德约夺冠的场景,当地电视台直播了这场庆功大会,时长达1小时。

4

2012年,德约成为了全球体坛的焦点。他获得了由"体坛奥斯卡"劳伦斯颁发的年度最佳男运动员,是继费德勒和纳达尔后第三位获此殊荣的男子网球选手。一同被提名的还有梅西、博尔特、诺维斯基等超级巨星。

这一年的劳伦斯对中国体育也很有纪念意义。刘翔和李娜分别提名劳伦斯"最佳复出"和"最佳突破"奖,但未能获奖。 林丹是史上 第一位受邀前往现场的 羽毛球运动员。在参加完这次典礼后,林丹说自己"感慨万千", 在此摘录一些他在《羽毛球》杂志中谈到的想法:

"只有参与过才会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国际舞台。我们的传统优势项目往往并不具备全球性。可能别人承认你是世界冠军,也承认中国体育很棒,但并不代表我们身处最抢眼的位置上。这是个非常尴尬的处境--我们是每年全球诞生世界冠军最多、效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可我们的许多优势项目都不被广泛关注。"

"我现在越来越感觉到,能让老百姓产生自豪感的,除了运动员站在最高领奖台上之外,像李娜去年法网夺冠,反而更能激发人们心中的豪气和爱国情怀。因为她所从事的项目,是中国乃至亚洲都处于劣势的,却在全世界范围内很流行、很受关注。在欧美选手实力强劲的情况下,李娜拿到了冠军,更令国人感到骄傲。相比之下,我们的许多传统优势项目所获的冠军的含金量可能在慢慢减少。我不是否认这些项目,更不是否认运动员付出的艰辛,而是觉得很不公平--大家这样努力,获得那么多成绩,却不能被更多人认可。"

"坦率地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的51位冠军,可能现在走在街上或者参加活动,有许多人都记不清他们是谁了。我觉得很可怕。这就意味着,所有运动员从选择这个项目开始,辛苦付出十几年,好容易拿到奥运冠军,可那个璀璨却是短暂的一瞬。而国外有很多运动员,比如贝克汉姆,可能他在自己的竞技领域已经过了巅峰期,但却依然能够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来参与足球这项运动。"

另一边,在德约成为全球体坛的焦点后,塞尔维亚网协主席杰罗米奇在接受CNN采访时这样定义他,"因为德约科维奇,网球现在成为塞尔维亚的第一运动。年轻人视他为英雄,他的无畏、忠诚、热情、难以击败,都符合这个国家现在最需要的精神。"

5

德约在塞尔维亚的存在感一目了然。街上大楼贴有他的巨幅海报;他的围巾、球帽、T恤是最流行的纪念品;旅游网站也喜欢用他做标题--"在塞尔维亚,每个人都想成为德约科维奇"。

德约对塞尔维亚的改变也显而易见。塞尔维亚网球选手特洛伊基说,网球如今已成为塞尔维亚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很多孩子开始学习打网球;塞尔维亚网协比以前更有能力;网球俱乐部和场地都比过去多很多。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德约所带来的影响力。

作为一个只有700万人口的国家,能拥有德约这样的网球选手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塞尔维亚媒体人普罗达诺维奇认为,德约对塞尔维亚的改变是从内至外的,"你看看电影里面,塞尔维亚人总是扮演坏人。但现在我们可以说,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网球运动员。"

某种程度上,德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本,一个运动员或一项运动可以对这个国家有着怎样的改变。正如林丹在2012年见证德约拿下劳伦斯最佳男运动员后产生的"心灵上的震撼":

"像足球、网球、还有NBA等项目会把自己的职业比赛做得非常好,让运动员能够证明自己价值的平台大、机会多。而我们似乎更多地把重点放在四年一届的奥运会上。这项大赛当然非常重要,但只能通过这唯一的舞台来展示自己,代价未免有点大。

据我了解,一些知名网球运动员可能会错过奥运会,但却非常尊重自己项目的文化,年复一年地参加四大满贯赛。我想,力争更多的世界冠军、奥运冠军本身没有错,但金牌再多,却始终走不到国际舞台的中间,不能让更多人爱上我们从事的项目,那就有些苍白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