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大漠戈壁里竟有这样一片‘绿洲’!”前不久,第77集团军某旅二营上等兵吴吉湘来到名为“静心亭”的帐篷,看到赏画K歌、读书创作、棋牌游戏、体育竞技、心理咨询、自我调适等功能一应俱全,不禁大为赞叹。亲身体验了一把,他放松了身心,卸掉了训练带来的疲惫和压力。

训练延伸到哪里,心理服务就保障到哪里。该旅驻训大漠戈壁以来,由于天气炎热、自然环境恶劣,加之训练任务繁重,部分官兵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为调节官兵心理状态,缓解情绪压力,增强心理防护能力,该旅决定打造多功能野战心理疏导中心。

听说旅里要建“静心亭”“兵心小帐”,不少官兵主动献策献力,营造清爽怡神、赏心悦目的小环境。下士朱忠伟擅长水彩画,便找来石头,和战友一起创作石画。数天后,京剧脸谱、动漫人物、山水风景及训练风采跃然石上,成为了帐篷内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爱好书法的指导员袁煜挥毫泼墨,写下“军魂”“风鹏正举”等遒劲有力的大字,悬挂帐篷高处。其他官兵使出浑身解数,为心理疏导中心增色添彩。

建成创作减压室后,官兵们继续发挥主观创造性,运用伪装网、多色气球、盆栽装饰、影音器材、心理书箱等几十样物品,打造出影音减压室、音乐疏导室、阅读舒心室、运动宣泄区。

同时,该旅建立以心理医师、基层心理骨干为主体的心理服务队伍,因地制宜开展心理服务。在一对一心理辅导咨询室,笔者看到帐篷四周布满了仿真树叶,桌上有盆栽装饰,营造出令人放松的氛围。该旅建立心理问题每周收集、心理医师定期坐诊、心理骨干服务疏导等运管机制,运用心理健康测试软件,为官兵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等方面把脉开方,排除心理杂音,拨正“心弦”。

一天傍晚,二营指导员杨凡吃完晚饭从食堂走出,老远听到两名战士在拌嘴。过去一问,原来是一名上等兵与一名老兵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了口角,杨指导员带二人步入“静心亭”,让他们在清新的环境和轻柔的音乐声中找寻平和的心态,沉淀躁动的心绪,并晓之以理除去各自心中的怨气。事后,两名战士都后悔不已,敞开心扉交流并握手言和。

针对官兵紧张情绪和易怒心理,该旅运用推广影音沉浸、文学感染、热血运动等多种解压模式,探索改进音乐催眠、静坐冥想、心理暗示等手段。为让心理疏导中心成为驻训官兵卸下包袱的“心灵驿站”和陶冶身心的“精神家园”,他们鼓励官兵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艺术创作中放下心理疙瘩,积聚精气神;组织官兵在影音减压室放声高唱,宣泄心中的负面情绪;亭内开展爆踩气球、拳击假人、瑜伽健身等燃脂运动,通过出一身汗达到舒心减压效果;精心开设“心事漂流瓶”“许愿墙”等功能区,官兵们在训练之余到这片“心灵栖息地”释压,为精气神蓄能充电。

“慢慢闭眼,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放慢呼吸,想像自己躺在一片柔软的草地上……”列兵小成躺在瑜伽垫上,听着心理骨干的引导语,跟着舒缓的音乐节奏渐渐放松了身心,烦恼被抛到脑后。小成最近因思亲恋家常失眠,情绪低落,学习注意力难集中。班长发现后带他来“静心亭”谈心交心,在经两次音乐疏导和运动宣泄后,状态明显好转。

“除了运动释压,大家更喜欢‘爆踩气球’这个趣味项目。”指导员杨凡带笔者进入一个挂满气球的帐篷,战士们握笔在气球上匆匆写着什么。随后,他们将这些气球取下集中放在地面,字朝下。“将烦恼统统踩爆!”大家抬脚狂踩,一个个气球在你追我赶和欢声笑语中“炸开了花”。原来,战士们写的是自己大大小小的烦恼、失落与忧愁,希望能像这些一声声炸响的气球一样,一刹间烟消云散。现场气氛活跃,战士们的脸上个个笑容灿烂。

心理服务,从帐篷内延伸到沙场。该旅配套完善信任背摔、荆棘排雷、穿越电网、飞夺泸定桥等多个战地心理行为训练场,有针对性地强化官兵战场心理承受力等内容训练。他们将心理行为与军事课目相结合,贯穿到练战术、练协同全过程,锻造勇敢的心,砥砺敢打必胜的胆气。

拨正了“心弦”,才能轻装上阵。连日来,该旅练兵场上龙腾虎跃,官兵们战风沙、抗酷热,挑战身心极限,相继完成远程火力打击、重装战场机动等险难训练任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