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历史穿越剧而言,最大的BUG莫过于语言交流。虽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力推行“书同文,车同轨”,但与书写并行的口语发音却因地域的差异,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众多“土音”方言。

而我国目前通行各省的普通话,基础原型其实是明清时期形成的北京话,所以如果穿越回清朝,用普通话与古人对话,或许不会有太大的交流障碍,但如果穿越回唐宋甚至是更早的秦汉时期,那么你说普通话,古人是完全听不懂的。

这是因为现代汉语和古汉语在语序和读音上都有较大差异。

举个例子,《论语》中有句话是“吾谁欺?欺天乎!”现代汉语会把驳斥的对象“谁”放到最后,读作“吾欺谁”,但古汉语却通过把宾语提前来表明自己的观点、意图。再比如古无轻唇(没有f这个生母,而是读作b、p),“芳”在现代汉语里读“fang”,但古汉语却读作“pang”,诸如此类。

在数千年的王朝更替和民族融合中,古汉语也逐渐消失,但并未彻底消亡,目前仍有少数地区的口语发音中仍然保留有古中原的痕迹,这个地方就是闽南。

闽南大体是今天福建的中南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闽中郡,但因为这里山川阻隔,又有百越杂居,秦始皇令其君长治之,实际并未纳入秦朝统治。《汉书》记载:“得其地,不可郡、县也”,闽中郡也成为唯一一块被秦始皇放弃的领土。

也正因为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福建特别是闽南地区成为了战乱时期中原汉人天然的避难地。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入闽,此后隋唐时期,中原汉人又数次迁入福建,带来了中原故土的汉语方言,并最终形成了闽南语。

所以,闽南语并不是福建固有土话,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原古音。

闽南语声母有十九音,与古音十九纽吻合。在语序上,闽南语同样是宾语前置,省略介词,在比较句中也将形容词谓语前置,如:“汝水伊(你比他漂亮)”。

闽南语主语后边常常不用“是”这个连接词。如普通话说“你是我儿子”,闽南语则会说“汝,我仔”。此外,闽南语称“你”是“汝”,称“吃”为“食”,称“蛋”为“卵”,把“娘家”叫“外家”,把“筷子”叫“箸“等等,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汇。

此外,在习俗上,闽南地区还保留有战国以来的中原古俗,舅权就是其中之一。

闽南地区男子结婚,坐主位(地位最尊贵)的并不是家中长者,更不是父母,而是舅舅,可以说舅舅在家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正如谚语所云“天顶天公,地下母舅王”。

此外,闽南语把钱叫做“蚶壳”,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贝币,这种叫法是战国时期中原先民对刀币的称呼和闽南地区百越居民对上古贝币的称呼融合之后形成的。秦朝以后,废币行钱,才有了“钱”的叫法。但闽南却将这种用法延续了下来。

正因为闽南语与古汉语之间存在的这种传承和保留,所以闽南语又被称作是古汉语的活化石。1977年,美国发射旅行者号宇宙飞船时,还特意将闽南语录制在了镀金唱片上,带到了广袤无垠的太空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