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直言不会

流量转型时代,当公众大谈流量艺人,第一时间会想到且最常讨论的,必有鹿晗之名。但现在,这个名字的出现不再是“反面教材”。

纵使流量失灵早已成为市场共识,但偶像艺人跨界影视行业的步伐仍在继续,且有更大规模“投放”之势。但想要自证并拓宽道路的偶像艺人们,能拥有一部被市场认可的代表作的机会太难得,流量“翻船”常见,少见的是流量“翻身”。不曾想,演技曾被全网嘲的鹿晗,接连用两部剧作翻了身。

豆瓣评分8.0、评分人数10万+、相关话题阅读量42亿、讨论量1400万+、跻身7月最高口碑网络电视剧top10。首次挑战电竞题材作品《穿越火线》的鹿晗,以丢掉偶像包袱的投入式演技让粉丝外的公众打破了对他的偏见,更是登顶虎扑最爱新生代男演员。《穿越火线》刚结束,新鲜出炉的悬疑剧《在劫难逃》又以豆瓣评分8.0、知乎评分9.0的姿态将鹿晗推向舆论浪尖,且这波讨论声依旧正向。

从回国后在《重返20岁》的初亮相到《上海堡垒》的全网嘲,从《穿越火线》到《在劫难逃》的蜕变,被批演技差的鹿晗,脱胎换骨般接连凭借两部生猛新作打了场翻身仗。成为流量“前浪”

“这是一个正在发生的、非常有趣的事情:一种新的互联网造星模式开始冲击中国的娱乐经济。”在鹿晗回归发展的鼎盛时期,吴晓波曾用过“鹿晗经济学”来形容内娱粉丝经济的崛起。

首创微博超级话题、微博转评创吉尼斯纪录、开创微博明星势力榜并连续两年霸榜第一、首张个人专辑十分钟出售10万张成为内地首张获得认证的白金唱片……自2014年回国后,鹿晗这个名字便成为流量数据时代的象征。

彼时的鹿晗集粉丝与市场万千宠爱于一身,而他也像其他回国的队友一样,选择向影视市场挺进。《重返20岁》成为鹿晗鹿晗回国后参演的第一部影视作品,这部改编片和玩乐队的大学生角色,虽谈不上出彩,但人设成为加分项,且没有让观众出戏,其演技在当时谈不上有争议。

之后,将重心转移至影视市场的鹿晗便作品不断,从电影《我是证人》(豆瓣6.2)、剧集《盗墓笔记》(豆瓣4.8)、《择天记》(豆瓣4.1)、《甜蜜暴击》(豆瓣2.6)、到电影《上海堡垒》(豆瓣2.9),作品口碑趋势可见一斑,饶是有粉丝经济为这些影视作品贡献票房和流量,但有关鹿晗演技的争议却愈演愈烈。其中,一部《上海堡垒》被誉为“关上中国科幻大门”,虽责任不全在演员,但也给了鹿晗沉重的打击,令其风评骤降,几乎成为“烂片”代言人,被全网嘲。

与此同时,2017年成为流量迭代的显著时期,以归国四子为代表的流量增势放缓,2018年更是出现了以蔡徐坤为主的流量“后浪”,接着是2019年的肖战王一博……市场浪打浪,前浪不能再坐以待毙。向演员“进化”

本以为,不再有市场和年龄优势的鹿晗,会就这样毫无野心地冷却下去。谁曾想,舆论调头。

7月20日《穿越火线》上线前,公众对这部剧尚持观望态度,毕竟电竞题材和两位年轻流量演员的配置,总归会令公众带有偏见。但该剧上线后,“真香”成为其播后关键词。

很大意义上,鹿晗在《穿越火线》中完成的不仅是一个角色的转化,更多的是向一个演员的进化。剧中,鹿晗饰演的肖枫是一个爱打游戏、与人为善、三观正且讲义气的年轻人,为了完成这一角色,鹿晗也突破了以往花美男的形象,留着一头乱糟糟的头发、不再白嫩的皮肤、大裤衩、人字拖,笑起来也毫无形象的张大嘴巴,生动的演绎了一个不务正业的小镇青年形象,生活化外带些许夸张的气息,也正契合剧中的亦写实亦喜剧的剧情需要。

根据角色调整自己的形象,无疑是作为演员的基本要求。在《穿越火线》中,不再静态演出的鹿晗,至少让公众看到了他愿意放下偶像包袱的态度。

如果说《穿越火线》是鹿晗的一次自证,是公众的一次去除偏见的过程,那么到了悬疑剧《在劫难逃》,赵彬彬这一角色无疑再次刷新了外界对鹿晗的认知。白天是救死扶伤的斯文医生,晚上是疯起来很变态的病娇杀人狂,拥有强烈反差感的反派角色赵彬彬,是鹿晗的最新角色。

去掉有色眼镜去看鹿晗的表演,确实能感知到他的进步。但不能回避的是,在难度更高的情绪处理上,鹿晗的演技依旧缺乏层次感。偶像出身,且没有经过专业表演训练的人,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于个人体验去诠释角色,并未有过的体验不好把握也是事实。

在《在劫难逃》曝光的鹿晗幕后特辑中,鹿晗表示喜欢出演和大众对自己的认知有反差的角色,很看重第一次演反派角色的机会。王千源评价其演技:“不管外面怎么说小鲜肉不会演戏,跟我在一起合作的这个空间里面,我认为他是最努力最敬业的,极其的努力想把这个事情做好,然后他是高度的注意力集中,这一点是特别特别好的。”导演五百也认可到:“小鹿是属于越演越好的那种”。

但鹿晗的意外“翻身”,能为流量们“平反”吗?“偶像”为“流量”平反?

放眼内娱市场,歌手及偶像艺人转型做演员已成常态,原因为何?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公众一直以来的认知中,“偶像”和“演员”存在先天性的壁垒,前者贩卖梦想、后者凭作品立足,各司其职。但就国内的偶像产业和市场空间来看,相较于成熟的日韩等国家,国内的偶像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缺少舞台更是这一市场的致命伤,在唱跳舞台之外寻求更多立足点,借助影视作品或综艺维持自身热度,圈粉固粉,成为偶像艺人长期存活于娱乐行业的必然选择。

基于此,仅就这两年的市场来看,曾出演《哦!我的额皇帝陛下》《陈情令》《诛仙》《庆余年》的肖战、出演《人间至味是清欢》《陪你到世界之巅》《陈情令》的王一博、出演《九州·天空城》《芸汐传》《新白娘子传奇》《漂亮书生》的鞠婧祎,以及杨超越《极限17:羽你同行》《将夜2》《仲夏满天心》、孟美岐《诛仙》、王子异《怪你过分美丽》……年轻艺人们早已成为影视作品的新血。

但另一个事实是,在市场每年大批量的“偶像作品”,能引起正面热议的其实并不多见,如井柏然、李易峰、宋茜、易烊千玺等,在由偶像向演员跨界的路上,这些正面例子屈指可数。

“流量”是偶像艺人们的砝码,能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剧本和通告,但却不能保证他们作品的质量,相反,“流量”也是他们的包袱,有时候甚至会成为一种反噬。更多的反面例子告诉我们,对于影视市场而言,偶像的存在依然难以定性。

以鹿晗为例,他的“翻身”背后有两个关键因素:其一是角色适配,肖枫和赵彬彬两个角色,前者贴合鹿晗本人,后者则是以反差感取胜;其二是剧和剧本好,演员和戏之间本就是相互成就的关系,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开割裂,如若再遇上一个会导戏且能让演员信任、完全交付自己的导演,好戏基本没跑。

流量,对于偶像们来说是难以舍弃的蜜糖,对于影视作品来说,则更像是一把双刃剑,充满未知。鹿晗的阶段性“翻身”给了市场一定的惊喜,但“流量们”想要撕掉标签,要走的路依然很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