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的抗美援朝是一场惊动地泣鬼神的卫国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近20万中国军人为国捐躯,我军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面对美军的飞机大炮,很多部队在阵地上坚守上打到最后一个人,流尽最后一滴血。很多志愿军官兵身穿着单衣,在长津湖寒冷的暴风雪中向美军展开绝地反击。还有的志愿军官兵化作冰雕连,永远地牺牲在阵地上。

让我们先来看看美国老兵的回忆。这个美国老兵记得,在1952年的上甘岭战斗中,为了打破战场上的僵局,联军集中6万多兵力,300多门重炮和大批坦克,向上甘岭的2个山展开大规模进攻。联军的空军战机也对2个小山头展开了地毯式轰炸。在联军的不断炮击和轰炸之下,这些美国大兵都以为,阵地上的志愿军没什么抵抗力了。

然而,就在美国大兵向志愿军阵地展开进攻后,15军将士很突然地从地下工事里钻出来,他们架起冲锋枪和机枪,对准联军猛烈扫射。有的战士身上被大火点燃了,但他们忍着剧痛,和联军反复肉搏。很多战士用刺刀和敌人肉搏,最后壮烈牺牲。有的战士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中国军人战斗意志的顽强,令美军大为震惊。有的美军快要被志愿军的抵抗打得精神崩溃了。最后,美军不得不暂时撤出战斗,换上韩军进攻上甘岭山头,但韩军也对志愿军的阵地无可奈何。

那么,在如此悬殊的火力差距面前,到底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中国志愿军官兵和美军血战到底?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思考过。在这里,我们就得提到一个志愿军连长,他的名字叫万福来。万福来用行动告诉我们——信任成为了志愿军官兵团结一心打败强敌的重要答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下万福来曾亲身经历的2个战斗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一个英雄的故事,这是一场惨烈的阵地拉锯战。万福来率领官兵向敌人的堡垒展开进攻。在战斗中,我军部队的突击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在惨烈的战斗中,万福来亲眼目睹一个伤兵忍着伤痛向敌人的碉堡爬过去。他意识到这个伤兵要做什么。他端着机枪,用尽全身力气向敌人的碉堡扫射,掩护伤兵向敌人的射击孔完成最后一跃。这名伤兵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这个伤兵就是后来我们所熟知的黄继光。

第二个故事是一句承诺。当时,万福来率领全连官兵转入防御作战。在防御战中,他不幸受伤,但他仍然在岗位上继续指挥。他告诉官兵“人在阵地在”。最后,连队的官兵陆续牺牲了,整个阵地上只剩下最后一个人,但他们还是坚持到援军到来。到了后来,这个幸存的战士想找到连长汇报战况,但他始终没有找到连长。

通过以上的故事,我们就能敏锐的感觉到:志愿军官兵敢于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内在精神动力——信任。从大的方面说,这些志愿军官兵参加抗美援朝!祖国和人民对他们是高度信任的。他们绝不辜负祖国人民的信任,一定要在战斗中坚守到底,英勇作战。从小的方面说,战友之间,上级和下级之间是足够信任的。他们坚信,胜利一定会到来,阵地一定能守住,敌人的阵地一定能攻克!出于信任,万福来亲自用机枪火力掩护黄继光的冲锋。出于信任,万福来连队的官兵打到最后一个人,一直坚持到援军到来。出于信任,15军和12军的官兵以牺牲8100人的巨大代价,将上甘岭阵地牢牢地守在我们的手中。也正是这种信任,这种对胜利的绝对信任,让志愿军一次次打败敌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