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寻仙访道的文人,但是真正接近“仙”的大概有李白和陶渊明,并不是说他们追求长生不老,而是看淡一切,活出自我的那份洒脱,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陶渊明:“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而到了现代,也有不少人去“绿野仙踪”、去终南山下,寻求养生之道,以至于当地政府不得不大力整治违建。和终南山的现代隐士不同,王青松带着自己的妻儿扎进大山深处,一住就是十一年。

王青松 (图片来源于网络)

痴迷庄子,携妻归隐

王青松北大毕业,后觉得学习法律更容易找到好工作,于是又考取了北大研究生,因为十分优秀,被留校任教。80年代中期一股养生热潮席卷而来,而平时就痴迷老庄哲学的王青松索性办起了养生课程班,在教养生课程期间,结识了同样痴迷养生课程的妻子。后来索性带着妻子遁入深山,去践行自己的养生之道。

最初王青松的妻子在北京郊区租了10亩地,开始春种秋收的田园生活,后来再与丈夫商量,决定既然要归隐,就要远离凡尘俗世,于是用自己教课程的积蓄,去大山深处承包了2500亩荒山。由于自己居住的地方过大,还专门聘请了10位工人帮忙打理,十余年间大约花去了350万以维持运转。

田园生活(图文无关)

为了孩子教育,决定重返社会

转眼间,两人的孩子也到了应该上学的年龄。虽然王青松夫妻二人都是北大高材生,能教孩子一些基础课程以及国学知识,但是对于音乐、美术等其他课程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况且孩子有权利选择将来的生活,他们不能裹挟这孩子和自己过同样的生活,为了孩子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于是决定重返社会。

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生活是很多人向往的,但是很多人终其一生也达不到这样的生活高度。至少,王青松夫妇已经有过十一年的归隐生活,超越了全国大部分的人。也有人说,现在还有不少人生活在乡村啊,他们是不是也是处于“归隐”状态呢?这个问题啊,还真不好回答。

结束语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不一样,追求也不相同。有人觉得高楼大厦宽敞明亮,居住舒适;但是也有人觉得,大自然才是绿野仙踪,是生活的理想场所。只要是心中的理想,坚持下去又有什么不好!向往城市生活的努力工作,向往乡村生活的,更加要努力工作!总之,没有点余粮,还真不敢轻谈归隐!

各位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