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系統之外,或許能在這個400萬騎手的社區找到和解的可能

來源:刺蝟公社

文|刺蝟公社  園長

編輯|楊晶

即使《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裏》(簡稱《系統》)《外賣騎手 困在系統裏》原文和餓了麼的公關稿在朋友圈裏一前一後地刷屏,也很少有人知道外賣騎手用什麼App接單,更少有人會關注,在美團、餓了麼等幾大巨頭旗下工作的近千萬外賣騎手,如何看待刷遍五環內人羣朋友圈的這兩篇稿子。

刺蝟公社在美團外賣的派單平臺“美團衆包”App中,發現了一個美團爲註冊外賣員開闢的交流版塊——“騎手社區”。美團發佈的一份數據顯示,它旗下的註冊騎手已經達到了399萬,並且這個數字仍處於快速增長中。

這是一個匯聚了400萬騎手、高度活躍的社區。在這裏,400萬風裏來雨裏去的人們,分享送餐路上的辛酸苦辣,以及無數的生活細節。

“你們看最近媒體的深度報道了嗎,很火的。”

9月8日,因爲一篇《系統》,無數騎手找到了一個可以共同聚焦和反思的話題——我們日復一日地在以分鐘計算的Deadline面前艱辛工作,有時候甚至還得倒貼錢。這一切,到底合理嗎?

400萬人的交流社區並不只是系統的附屬品

美團衆包平臺上“騎手社區”,在氛圍上有點像脈脈+知乎,一個專屬外賣騎手這個職業的內容社區。在這裏,每個騎手對一些共性問題早有答案。

首先,和工作有關的內容,佔據了這個平臺的絕大部分。哪個小區的路最好走、哪個餐廳的餐出得最快、去哪裏能買到便宜好開的電動車、如何處理用戶投訴......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一定不會想到一份平平無奇的外賣背後,包含着多少送餐人的無奈和“土智慧”。

“能申訴嗎?”這是騎手社區裏,衆多無奈問題中最有共性的一個。

你能在外賣騎手的交流中,看到數不清的“送餐失敗”案例——某家餐廳出餐太慢,顧客中途取消訂單;定位系統出了Bug,騎手找不到顧客的位置,諸如此類。如果不想認罰,騎手就要向美團申訴,爲特殊情況爭取豁免。

也有不熟悉送餐規則的新手,連續接了好多單,每個單子都沒有按時送到。等待他的,是無可爭辯的處罰。

一位深圳的外賣員在騎手社區曬出了自己的接單統計,他連續送的幾份木桶飯、豬腳飯、煲仔飯......全部遲到了,一天下來的收益是負23.94元。

不算電動車的損耗和充電費用,這位騎手不光沒有掙到錢,還要給美團倒貼錢。

這個“悲慘”的遭遇,引起了近百位騎手的同情,有人給他支招,“步子大了崴到蛋,新手(同時接)三單左右最合適”;美團官方賬號“袋鼠妹”也來留言,喊他參加線下培訓,提高接單送餐水平。

對待遇和收益的斤斤計較,更是這個偏向職場屬性社區的永恆話題。如何用最短的時間送最多的單子、如何與“袋鼠妹”(美團官方)溝通要回有爭議的扣款,始終都是社區討論最熱烈的部分。

美團和“競對”餓了麼,也是騎手們在社區中熱議的對象。9月8日晚間,餓了麼表示將推出“多等5分鐘”的功能,試圖讓騎手們的壓力更小一些。很多美團騎手注意到了這一點,把相關的報道馬上貼到了騎手社區上。

有人當即表示,“小鳥”(指餓了麼,標誌是一個藍色的蜂鳥)更人性化,比美團掙得多,自己這就要“跑路”;還有人直接對美團表示不滿,指責創始人王興,“王禿子”不如馬老師(馬雲)厚道,“是不可能改變的。”

美團騎手社區容忍了這些聲音。截止目前,我們仍能在社區中看到以上發言。

內容社區組成的“非正式組織”

美團的“容忍”,也有着一定的管理學“理論基礎”。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社會學和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霍桑實驗”。

這個社會實驗已經證實,在公司、企業中能影響到員工的,不光有正式的組織和層級,一些鬆散的“非正式組織”,例如工人中的“小團體”等等,對於工人的職業生涯發展同樣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舒緩壓力,提升獲得感、價值感上,有助於工人在企業中更加穩定地工作,提升勞動生產效率。

在美團數以百萬計、分散在全國各地的騎手之間,“騎手社區”就成了移動互聯網時代,讓騎手們取得連接、抱團取暖的“非正式組織”。對於美團來說,給騎手一個發發牢騷、舒緩情緒的平臺,也是利大於弊的選擇,可以在無形中緩釋強大的工作壓力,更好地“送啥都快”。

美團還投入了相當的力氣,讓這個社區產出儘可能豐富的內容。

比如,設置類似“微博熱搜”的話題榜單,供騎手找到熱門話題進行討論;給帖子打上各種標籤,諸如“安全無小事”、“送餐風景”、“互動閒聊”、“新手求帶”等等,方便騎手找到感興趣的話題;發佈“騎手社區KOL招募令”,尋找“具備獨立寫作能力”的騎手成爲送餐心得等內容的創作者,提供曝光和獎品激勵......

在相對寬鬆的氛圍下,這個社區成了騎手們難得的一片“自留地”。在微博、抖音、快手等平臺之外,他們找到了一個專屬於自己、可以放肆“抒發感情”的平臺。

對於外賣騎手們來說,最常見的減壓方式就是向同伴“吐槽”——

吐槽商家制作慢,浪費時間 ;吐槽一些跑腿訂單工作量很大,費力不討好;吐槽有些用戶不禮貌、故意不開門;吐槽物業、保安搞歧視,不讓進小區;吐槽小偷偷車、修車店太貴;吐槽自己,忘了點擊送達,好幾單白送......

社區產出的內容,也和來自社會的關心一道,推進騎手工作環境的改善。《系統》一文發佈後的9月8日晚上,美團衆包App就發了一條《減壓五步法幫你緩解生活工作壓力》的推送,美團邀請專業的心理學老師,爲騎手提供在線課程輔導,幫助紓解壓力。

平時,這類旨在關心外賣員身心健康的推送很少見到,除了日常的訂單,一般是天氣和交通信息提示。

一不小心,美團做出了一個實名制社區

儘管美團是個生活服務平臺,但它是個有着濃厚社區基因的產品。

從校內(人人網的前身)到飯否,王興在創辦美團之前,始終都在社交和社區的賽道上創業。雖然不能確定王興對於衆包平臺中的騎手社區花了多大心思,但從產品和運營的角度看,美團的投入並不吝嗇。

本質上講,騎手社區是一個職場交流平臺。儘管很多人並不把騎手視作正規職業,但在這個行業中,既有提升“職場競爭力”的需求(比如晉升騎手等級,賺取更大收益),也有獲取信息、人際交往等現實需求。

對騎手社區的投入,除了滿足騎手的需求,也讓美團在無意間,打造出了一個相當活躍的實名制社區。

由於美團的騎手全部採用實名註冊,因此在騎手社區發表的內容,幾乎都是以實名制的形式發佈的。但它和那些封閉的公司員工論壇不同,人人都可以註冊登陸,因此,它既封閉,又開放。它的內容,也不僅限於送餐路上的日常。

從評論區的熱鬧程度上看,騎手們發佈的生活照、搞笑圖片、段子等內容(暫時還沒有短視頻的功能)頗受歡迎。還有不少騎手經常曬出令人羨慕的“成績單”,將陽光一面展現出來。

在社區中,還有不少女騎手一樣願意展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難得的是,在這個男性用戶爲主體的社區中,幾乎所有人都給予這些女騎手相當程度的尊重,爲她們留下鼓勵和祝福。

除了日漸豐富的內容,400萬以上的騎手用戶規模,給了美團讓這個社區進一步發展的用戶基礎,並且爲之後的變革,提供了更具想象力的空間。

“系統的問題,終究需要系統背後的人來解決。”

9月9日晚間,美團在回應聲明中這樣寫道。騎手社區,也將有可能成爲美團解決方案的重要一環。

而從社會價值的角度看,這個社區也給了人們一個窺見騎手們日常生活的窗口。

在《系統》一文刷屏後,不少人都在說,“騎手、顧客、商家和平臺”之間的矛盾是個無解的問題。在絕對理性和利益的驅動下,人們似乎永遠無法互相理解。

但在這類騎手社區中,我們卻可以用感性的視角,來體會一份外賣背後故事和心血。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註定有很多問題暫時難以解決。但或許可以在這裏,在這個擁有數以百萬計騎手用戶的社區中,找到一個與外賣和解的可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