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发射,人们在荧幕前看到的是火箭腾飞的绚烂壮丽、指挥大厅的严阵以待、发射塔架的忙忙碌碌。在外人看来,航天发射是光鲜亮丽的前沿科技,是高大上的金字塔尖工程。殊不知,每一次火箭顺利腾飞的背后也有千千万万个保障岗位默默支持,无私奉献。

东风航天城是大漠深处的一个小城,远离城市,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给自足一直是大漠航天人的光荣传统。在这个戈壁小城,有一批人在这里从事着最普普通通的劳动:养猪、喂鸡、挤奶、种菜、沼气处理。他们是航天大戏的配角,在日复一日的平凡岗位上工作着,但无论多久,他们都以饱满的状态投入每天的工作中。

养殖员李小刚:我就是一个养猪的

李小刚,在东风养猪场已经工作了9。寒来暑往,春夏秋冬,他和同事宁银宝两个人,从早到晚照顾着4500多头猪。每天睁开眼第一件事是去喂猪,睡前都要巡视一番这些猪伙伴,下小猪忙碌的时候就在猪舍里吃饭……成天待在养猪场、住在养猪场的李小刚,身上总有一股猪味儿,他笑道,“我就是一个养猪的,保障航天城科技人员、试验队人员、官兵以及家属能吃上放心的猪肉。”光今年上半年,李小刚他们就为航天城居民供应了24万公斤猪肉。

2个人管理养猪场,事务繁琐,工作量大。每天一日三餐,李小刚都是先喂饱了猪,才顾得上自己。早晨6点45,起床查勤,喂猪;吃完早饭后,开始配种、打扫卫生、冲圈、转圈、消毒;下午5点,喂猪,打疫苗,转舍……365天,李小刚周而复始地忙碌着。

从17岁到31岁,李小刚在航天城里种了5年菜,养了9年猪,将最好的青春年华留在了养猪场和菜地里。他说,“在这里我学会了很多,饲养、管理、治病、防疫、接生、配种……既然在这个岗位上,就要把工作干好。”

沼气物管员徐传升:我干的是很普通的岗位

离养猪场大约200米,有一个东风航天城的二级风险目标:沼气池,徐传升就驻守在这里。来自山东临沂、个子1米85的的徐传升白白净净,也很爱笑,这么明亮的小伙,一看到他的工作间,你会忍不住心疼。

养猪场所有的污水都汇集到沼气池。一靠近沼液进料间,刺鼻的味道熏天,辣眼睛,呼吸不畅,种种难受翻涌着,可徐传升已经在此坚守了5年。

每天一上班,检测沼液酸碱度,搅拌沼液,排出沼液,爬上10米高的罐顶检查正负压保护器,给沼液管道排水,用格栓把污水中的猪毛、鸡毛等垃圾清理出来……徐传升一刻都不停歇。“一上班,要么是在排污、清理垃圾,要么在巡视。”徐传升笑着介绍道。

沼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然而,沼气中含甲烷、一氧化碳、硫化氢,尤其是进料间,气体浓度高,稍有不慎,就有中毒风险。

平常进料操作,徐传升都会佩戴防毒面具,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日常巡视中仔细检查消防器材,坚持安全第一。

“妈妈每次打电话,跟我说得最多的就是注意安全。”

沼气池集合了污水、粪水,除了臭味大,蚊蝇还特别多。

当被问到这5年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时候,徐传升说:“一开始,眼睛辣得疼,嘴里呼出的气体、唾液都有一股奇怪的味道,很不适应,后来就慢慢习惯了。”因为沼气池风险大,以防沼气泄露、爆炸,徐传升日常要做的除了生产沼液,就是多观察、多走动、多巡视。

目前,沼气池日处理污水100立方,产气600立方,可供八个食堂的燃料供应。沼气池的沼液可直通航天城各单位的大田,是戈壁大田生产的最佳肥料。

养殖员宿国山:后勤保障也是生产力

在沼气池的旁边,就是东风航天城的养鸡场,每天1.9万只鸡蛋从这里产出,分批送到航天城各单位食堂和各家各户的餐桌上。

管理养鸡场的是一个帅气的山东小伙,宿国山。今年是他在航天城的第11年,2014年鸡舍新建的时候,他就过来了。

鸡怕生人,一般只有宿国山和另一名养殖员马俊杰才能靠近。2万只鸡,每天喂鸡,捡鸡蛋,集中装盘,观察,配送鸡蛋,给鸡打疫苗,投保健药,清扫鸡舍,消毒……就是宿国山的日常全部。

鸡舍里粉尘大,尤其是冬天,鸡身上的纤维、毛发掉落多,粉尘漂浮,一进去会有点呼吸不畅。在密闭的鸡舍里捡鸡蛋、清扫、巡视,他们常常一待就是三四个小时。

鸡的脾气比较暴躁,人一靠近,经常会被啄。尤其是打疫苗的时候,就算戴上手套,也会被啄到胳臂、手臂,“太正常了,鸡爪子锋利,流血是常有的事。”宿国山笑着说道。

尽管被啄千百遍,依然待鸡如初恋。宿国山和同事每日精心呵护着这2万只鸡。与猪牛相比,鸡是娇弱的动物,对温度要求高。“不能超过25摄氏度,21、22摄氏度最好。”戈壁滩温差大,尤其是春秋季,宿国山根据天气变化,一个晚上多次巡查,及时给鸡舍开窗通风;夏天气温高,他们就用湿帘子给鸡舍降温,增加鸡舍空气流动。

在航天城11年,2014年陪伴家人去发射场是宿国山第一次现场看发射。8月23日,长征二号丁火箭在几公里之外的发射塔架顺利点火,宿国山走出鸡舍,仰望着火箭冉冉升空,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兽医师班元元:让航天城居民每天喝上鲜奶

在东风,有一种市面上买不到的牛奶——航天牛奶。“品质纯、口感好、无添加、安全可靠、价格实惠,真想念东风的牛奶。”工作已经调离航天城的蒋小艳说道。

这些航天牛奶都出自一个地方——东风奶牛场,班元元和同事张亚广在这里已经工作了12年。

装卸草料、粉料、喂牛、治病打针、给牛接生、挤奶,看似单一的养牛工作也不是那么容易。“第一年就跟班长开始学兽医技术,给牛看诊把脉。”第一次给700多斤的牛接生,班元元不知所措,怎么用助产绳,一窍不通;害怕牛难产,一整晚睡不着。在班长的带领下,班元元才渐渐入门。

每天三顿喂牛,两次挤奶,每天晚上巡查牛群。“牛的分娩时间不定,每时每刻都可能会生,所以我们要时不时去牛圈看看。”

2017年,妻子第一次从老家来航天城看望班元元。“那天晚上快12点了,接到牛难产的电话,我带上她从家里赶过去。原来牛倒胎,我和同事在地上趴着,让牛侧卧着生,生了一个多小时,血水流出来,流得我身上衣服上到处都是。”走出接生室,一身血的班元元,把妻子着实吓到了。

264头牛是航天城所有居民鲜奶的源头,也是东风奶牛场的宝贝。班元元和同事悉心照顾他们。给每头奶牛记好配种日期、根据胎儿所需营养针对性地供给饲料、格外关照产奶的母牛和小牛、每天早上下午按时挤奶……12年,4000多天,天天与牛打交道,风里来雨里去,辛苦、脏累,自不用说;挤奶的时候,牛不听话,踢到自己,牛屎牛尿淋到自己,也是常事。

常年与牛为伍,身上有去不掉的味儿,“每天晚上不洗澡的话,没法安心睡。”出门在外,别人凭气味轻易就能识破自己的岗位,“你是奶牛场的吧?”。对此,班元元从不感到难为情,“干这行,爱这行,有点味正常。”

在东风航天城,还有无数个李小刚、徐传升、宿国山、班元元……20多岁的他们在不起眼的种养殖岗位默默浇灌汗水,为航天城的发展燃烧热血激情,为航天事业的快速腾飞奉献青春年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