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真人版电影《花木兰》最近在网络上引起吐槽,我想就这些话题里所涉及到的一些与历史有关的话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花木兰并非历史人物,现已是迪士尼公主

在中国古代,花木兰是文学作品里的人物,而不是历史人物,更确切地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乐府诗《木兰辞》里的人物,花木兰的生卒年不可考,而且花木兰也不姓花,在《木兰辞》里,并未提及木兰的姓,明代文学家徐渭将《木兰辞》改编为《雌木兰替父从军》之后,木兰才姓花,花木兰的故事,也最终定型于徐渭改编的这本杂剧,明清时期,戏剧作品中的木兰故事,均起源于徐渭撰写的《雌木兰替父从军》。从此以后,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增加了很多新元素,如:“放小脚”和“配姻缘”。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妇女缠足的风俗是从五代十国时期开始的,汉唐时期,妇女是不缠足的,《木兰辞》发生的年代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显然,木兰替父从军、练习武艺,而放小脚,是徐渭在明代新加的元素,古乐府诗《木兰辞》里也并未提及木兰的婚姻,徐渭将“配姻缘”加入其中,也是为了契合杂剧这一文学素材的需要,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一种,兴盛于元代,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生活丰富多彩,戏曲为了迎合老百姓的观赏需求,往往有大团圆的结局,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衣锦还乡,母亲安排她与王朗成亲,花木兰一开始有点娇羞,但是,最后还是拜堂成亲,花木兰女扮男装,巾帼不让须眉,在成就了一番事业后,回归婚姻,也符合明清时期传统女性的形象。所以,从《木兰辞》到《雌木兰替父从军》再到明清戏曲中的“木兰戏”,木兰的文学形象已经改变了,增添了很多新的元素。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的花木兰

花木兰,姓花,父亲名花弧,“祖上在西汉时,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花木兰最后嫁给了王朗,这些新增加的故事,都是徐渭杜撰的,为了使得木兰从军的故事,更加符合戏曲艺术的需要。

在现在的欧美国家,花木兰其实已经成为“迪士尼公主”了,花木兰在欧美国家影视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不再是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形象了,关于这一点,我们在观看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时,都深有体会。

迪士尼公司是美国的一家跨国企业,现在全球各地的大都市都有迪士尼乐园,比如:巴黎迪士尼乐园和东京迪士尼乐园,游览迪士尼乐园成为了现代都市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迪士尼”是美国作为世界文化产业强国的一个最显著标识之一,也是当代文化产业的一个标识。

美国的文化产业占美国GDP的10%左右,以“三片”取胜,薯片、大片和芯片,代表的是美国文化产业的市场化、实用化与科技化,美国的历史比较短,没有厚重的文化积淀,所以,美国文化产业的市场化、实用化、科技化倾向非常明显。如果我们从长时段来看人类的通俗艺术的话,古代的戏曲,就是现在的电影,电影其实就是从戏曲中独立出来的。

20世纪50年代,迪士尼乐园计划

迪士尼旗下有十二位公主,花木兰就是其中之一,十二位迪士尼公主分别是:白雪、仙蒂、爱洛、爱丽儿、贝儿、茉莉、宝嘉康蒂、花木兰、蒂安娜、乐佩、梅莉达与莫阿娜。迪士尼公主当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白雪公主了,《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也是迪士尼公司最早的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的故事来源于《格林童话》,迪士尼公司把欧洲传统的文学作品搬到了银幕上,加以改编,使得这部动画片一举成名。

仙蒂其实我们也很熟悉,她就是灰姑娘,灰姑娘的故事在欧美国家也是广为流传,有多个版本,其中以《鹅妈妈的故事》和《格林童话》最为著名,迪士尼公司在1950年制作了动画片《仙履奇缘》,将欧洲传统的童话故事加以改编,在银幕上塑造了“灰姑娘”的形象,从此以后,灰姑娘的故事也是家喻户晓。

《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动画片

迪士尼动画片不仅改编欧洲的民间故事,还改编了来自中国、美洲和中东的民间故事,动画片《花木兰》的故事来自于中国,这部动画片成功塑造了中国公主花木兰的形象,《风中奇缘》中的女主角宝嘉康蒂则是印第安人的公主,而《阿拉丁》中的女主角茉莉的故事则来自于阿拉伯的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当然,迪士尼旗下的十二位公主,绝大多数来自于欧洲。

第二:是美国女演员,还是“江郎才尽”?

1998年上映的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可以说是成功地将中国故事介绍到了欧美国家,但是,影片中的“花木兰”形象不可避免地“欧洲化”了,白雪公主与灰姑娘的故事,都有王子,可以说是爱情与英雄同在,欧美国家的传奇故事,突出的是英雄主义和爱情的唯美,中国戏曲作品中的木兰替父从军,主要体现的是中国人的孝文化和家国情怀,所以,迪士尼动画片中的木兰与李翔的浪漫爱情,显然是为了迎合欧美观众的需要而添加的新元素,“欧洲化”的花木兰,在当时也引起了极大的争议,然而,这是现代文化产业对传统故事的再创作,尽管有争议,仍然是一部成功的作品,至少,欧美国家的观众是通过迪士尼动画片了解了中国的女英雄花木兰,动画片上映之后,欧美国家的观众对花木兰好评如潮,花木兰性格刚强、独立,是一位女英雄,作为迪士尼公主,她改变了人们对公主的定式认知,体现了女性的智慧与英勇,花木兰成为了迪士尼公主中最具特色,也是最英勇、最睿智的一位公主。

被欧洲化的宝嘉康蒂

动画片《花木兰》既忠实于原著的形象,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是现代文化产业与中国经典文学的完美结合,但是,最近上映的真人版《花木兰》却让观众有点失望,作为真人版电影,历史场景的布置未免有点粗糙,比如,福建土楼是唐宋以后的建筑,土楼是中国南方的建筑,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发生在北魏时期,而且花木兰也生活在中国北方,因此,福建土楼不应该出现在电影场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有坞壁,坞壁也是一种民间防卫性的建筑,土楼改成坞壁应当更符合当时的历史场景。

当然,我觉得真人版《花木兰》最大的问题在于“江郎才尽”,没有多少创意,是翻拍动画片《花木兰》,而又无法超越原来的作品。

中国应该有更多的演员进入好莱坞,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中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也需要借助现代市场和科技,但是,我们往往显得“江郎才尽”,总是喜欢回顾历史,从中国传统的作品中寻找灵感。

刘亦菲1987年出生,10岁左右即到美国纽约生活,2002年,就加入了美国国籍,她成为演员的那一天起就是美国人了,她还有一个英文名字:Crystal Liu,严格来讲,刘亦菲是美国女演员,而不是中国女演员,在美国人看来,她是一位 “Chinese-born American actress”,从血缘上来讲,她有中国血统,但是,在国籍上,她已经是美国人了。然而,这并不是刘亦菲不适合担任花木兰这一角色的根本问题之所在。刘亦菲能从一千名试镜者中脱颖而出,证明她的气质还是比较适合演花木兰的。

中国古代,人们心目中的花木兰

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中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演员加入外国国籍,并不妨碍他们在好莱坞拍摄中国文化题材的电影,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拍出好的有创意的作品。一般来说,欧美国家的演员进入中年时代,会进入一个高产期,但是,我们看一看刘亦菲会发现,她给我们的印象,还是《金粉世家》的白秀珠、《天龙八部》里的“神仙姐姐”、《神雕侠侣》里的小龙女与《仙剑奇侠传》里的赵灵儿,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恐怕只是王语嫣和小龙女。后来她在《功夫之王》、新版《倩女幽魂》、《铜雀台》等大片中,都未能给观众塑造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当观众只知道影视作品的角色而忘了演员本人的名字,作品才是最成功的,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以演员之前积累的知名度而把观众“骗到”电影院,最后纷纷吐槽而出。

中国文化题材的《功夫之王》、《花木兰》,都是在老祖宗的作品中寻找灵感,显得“江郎才尽”,文化产业的发展,最主要的是需要创意,我们中国也要诞生像哆啦A梦、皮卡丘、米老鼠、唐老鸭、Hello Kitty这样的艺术形象,而不能总是围绕着孙悟空、猪八戒、花木兰来做文章。刘亦菲在好莱坞的电影,都是围绕中国历史来展开的,现代都市题材的电影难道就不能反映中国元素吗?

20世纪 20年代的美国好莱坞

如果说刘亦菲作为一个美国人,不能演中国女孩的话,那么,从白秀珠、神仙姐姐、小龙女开始,他就不能演了。所以,《花木兰》被吐槽,根本问题不在于刘亦菲的国籍,也不在于花木兰的故事不能被外国导演进行再创作而搬到好莱坞的大银幕上,而是电影本身的问题。

第三:历史真实的花木兰

花木兰的故事,本身是可以不断再创作的,因为花木兰不是历史人物,而是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她既可以是古乐府诗《木兰辞》里的木兰,也可以是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里的花木兰,甚至可以是迪士尼动画片里的迪士尼公主。当然,艺术源于现实,文学作品里的人物,有历史原型,最后,我们来讲一讲历史上真实的花木兰。

《木兰辞》中称天子为“可汗”,说明木兰生活在北朝时期,如:“可汗大点兵”、“可汗问所欲”。木兰从军之前,“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反映的也是北朝的兵制,即士兵征战,马匹和部分武器需自备。“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说明木兰生活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早上辞别父母,晚上就到达黄河边,以战马的移动速度计算,木兰不可能生活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否则的话,她晚上到不了黄河边。诗中所说的“燕山”,是燕然山,即今天的杭爱山,当时位于燕然山附近的游牧民族,是我国历史上的柔然,所以,木兰从军的历史背景与北魏伐柔然有关。那么,木兰究竟是不是鲜卑人呢?

北魏时期,女性的服饰

北魏的军事制度,是兵民分籍,所谓农民耕作,士兵打仗,当然,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都是汉人,而士兵主要是由鲜卑人组成的,但这主要体现的是兵民之分,而不是胡汉之分,兵民分籍虽然是十六国时期胡汉分治的延续,但是,到了北魏时期,已经有所改变。北魏的士兵,一部分来自鲜卑人,另一部分则是来自汉人或者其他少数民族,无论是禁军还是边防六镇的兵,都并非只有鲜卑人。

南北朝时期,北朝的骑兵

北魏政权早在太武帝时期,就有汉人担任将帅了,汉人武将在北魏的军事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后,汉人武将的地位就更加重要了,正因为北魏君主能够积极学习先进的汉文化,促进民族融合,所以,北魏政权才能统一北方,成为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正统王朝。因此,根据北魏时期的政治制度,结合《木兰辞》中的相关诗句,我们可以认为,木兰是汉人女子,她生活在北魏时期,木兰的父亲是北魏的士兵,北魏的军事制度是兵民分籍,当北魏与柔然发生战争以后,“可汗大点兵”,木兰的父亲虽已年迈,但仍然被征发。北魏时期,汉人既可以当兵,也可以做官,所以,当木兰有了军功之后,天子欲封她为尚书郎,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省分曹,各曹均有侍郎、郎中,这些职位都可统称为“尚书郎”,北魏时期的尚书郎是一个群体,但是,尚书郎是从事具体行政事务的,具有一定的权力,因此,木兰获得战功之后,北魏皇帝欲重用她,但木兰对官职不感兴趣,只想回到故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