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中期之前新疆最大的咸水湖是罗布泊,后来完全干涸了。目前新疆最大的咸水湖是艾比湖,艾比湖的面积也成大幅萎缩,目前已经恢复了。

而关于罗布泊是何时干涸的目前还没有定论,一般认为是在1962年就干涸了(夏训诚、樊自立),也有学者认为在1940年就开始干涸了(李保国、蒋平安等),也有人认为罗布泊经历了多次干涸-蓄水-再干涸的过程,比如1959年时罗布泊湖面达到了5350平方公里,因为1958年迎来了一场特大洪水,而在几年后罗布泊的面积就急速缩减。

罗布泊干涸的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就是这里气候干旱,降水少,罗布泊的补给基本靠几条河流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本来波动就大,加上这里蒸发旺盛,所以干涸是难以阻挡的趋势。而人为因素就是修建大坝拦截入湖水量,导致罗布泊补给减少,在短短几年内就蒸发干涸了。

1958-1960年是农垦发展速度最快的3年,为灌溉大量新开垦的土地,先后在孔雀河上修建了大量的水利设施。比如1960-1962年完工的拦断孔雀河的普惠和阿克苏甫两座大坝,没有河流补给的罗布泊就像失去了根的花朵,开始快速干涸,在1962-1972年之间就变成了现在所看到的景象。

而新疆最大咸水湖的头衔也让给了艾比湖,艾比湖面积目前有近千平方公里,无法和鼎盛时期的罗布泊相提并论,但艾比湖没有重蹈罗布泊的覆辙。

按照《艾比湖面积变化及影响因素》显示,艾比湖的面积变化经历了6个阶段。

第1阶段:自然萎缩期(晚更新世-20世纪50年代)。湖面由3000平方公里缩减到1070平方公里。

第2阶段:快速萎缩期(20世纪50年代-70年代)。1950年-1972年的22年间,湖面由1070平方公里缩小为589平方公里。原因是受人类水土开发活动影响,致使实际入湖水量大大低于河道天然来水量,艾比湖水源补给减少,湖面急剧萎缩。

第3阶段:缓慢萎缩期(20世纪70年代初-20世纪80年代初)。1972-1983年间,湖面由589平方公里缩小为522平方公里。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人类活动对艾比湖的影响不再加剧,湖泊面积的变化主要受河流天然来水变化的影响。

第4阶段:变化起伏期(20世纪80年代初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灌溉面积增加较慢,加上实施高效节水措施和生态农业发展,单位面积的灌溉定额降低,实际入湖水量增加,湖泊面积迅速扩大并维持在较高水平。

第5阶段:快速扩张期(20世纪90年代)。1995年-2000年,湖面面积快速增加,由473平方公里增加到938平方公里,翻了一倍。1990年至今,虽然人口和灌溉面积继续增长,但灌溉用水量逐渐趋于稳定,灌溉用水量对入湖水量的影响降低。

第6阶段:相对平稳期(21世纪初)。2000年-2006年4月,湖面面积有增有减,但变幅不大,基本在890平方公里-950平方公里左右,湖面恢复到上世纪中期的水平。

从罗布泊和艾比湖的不同结局可以看出,人类的决策可以改变一项自然事物的命运,因此,作出重大决策之前一定要深思熟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