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淨利被吞、提價艱難 人民幣大幅升值後外貿企業如何自救?

“我都不想結匯了!但又怕後面繼續升值。”

面對人民幣大幅升值、創下一年多以來的新高,上海海斐歐工藝禮品有限公司營銷主管肖筱的心理頗爲矛盾。

由於平時的訂單是在出貨90天后才結算,而下單時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還是7.1上下,如今波動至6.8左右,直接損失4%,“純利一下子就被升值給升沒了”。

在逆全球化和全球疫情的衝擊下,原本就複雜的外貿形勢愈加嚴峻。近期突然而至的人民幣升值,令其外貿生意雪上加霜。

雖然匯率波動是久經沙場的外貿企業並不陌生的風險,然而,重重壓力下,落下的稻草也變得沉重。

淨利消失、提價艱難

對於布藝玩偶、服裝面料這類薄利的外貿產品來說,人民幣升值4%,是直接吞掉了大部分訂單的淨利潤。

安徽省服裝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經理孟卓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服裝的外貿訂單分爲春夏季和秋冬季,2020年的秋冬季,出貨旺季是在6~8月,而結匯高峯卻是在9月之後。這也意味着,大規模下單的時候,人民幣對美元是7.1左右,到了結匯時直接變成了6.8多一點,幅度之大,對於服裝這樣的大宗商品來說,損失可以想象。

爲了緩衝匯率風險,公司平時會對部分出口產品採取鎖匯舉措,但孟卓坦言:“這次人民幣突然升值有些出乎意料,升值速度也比較快,很多還沒來得及鎖匯。”

鎖匯是指遠期結售滙業務,即確定匯價在前,實際外匯收支發生在後。爲了減少匯率波動帶來的影響,部分外貿公司會採取提前鎖定匯率的方法來減弱雙向波動的風險。

然而,鎖匯本身也有風險,在未來匯率趨勢比較明確且穩定的情況下,公司可以通過提前鎖匯來降低匯率大幅提升或下降帶來的損失。但如果判斷不準確,鎖匯反而會影響利潤。

幾年前,人民幣的走勢突然從升值轉爲了大幅貶值,就打了孟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也讓他們召開緊急會議,立即叫停了鎖匯操作。

蘇州猛獅智能車輛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曾憲勝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公司平時會對部分產品做鎖匯,但鎖得不會很準,因爲這幾年的匯率升降比較頻繁,週期特別短,不像以前升降的週期比較長,也容易預判準確。

與此同時,在人民幣升值的趨勢下,出口成本增加的企業自然希望提高售價,但在當前的外貿形勢下,想要提高售價何其難。

在服裝行業,最近剛剛開始談2021年春夏季訂單的孟卓深有體會。要想在仍然嚴峻的形勢下獲得訂單,低價幾乎是前提。

而在肖筱的郵箱裏,躺着不少海外客戶發來的“殺價信”。

“都是老客戶、老產品了,但每次翻單,他們就會殺價,威脅你如果這個價格不做,我就去找其他供應商。”肖筱頗爲無奈。這也讓在議價方面處於被動的他們,想提價又不敢,“客戶對價格控制得非常死,而中國市場太大了,你不做,總有人做。”

隨着近年來勞動密集型產能部分轉移到了東南亞,客戶殺價愈加激烈——上海找不到便宜的,就去上海周邊,中國市場找不到便宜的,那就去越南、去菲律賓。

肖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去年公司還接着一筆毛絨拖鞋的生產訂單,而今年這筆訂單全部流到了柬埔寨,“客戶在那邊設點了”。這筆訂單規模不小,佔到肖筱所在公司當年銷售額的10%左右。

自救和救星

在貿易摩擦和疫情的多重打擊下,即將邁入最後一個季度的多數外貿人已經做好了“今年不可能容易”的心理準備。

如今因人民幣升值引發的雪上加霜,讓外貿企業的生存更加不易,也讓自救和轉型變得愈加緊迫。

對肖筱來說,他們的“救星”是國內給力的消費市場。

“外貿日子不好過,希望寄託在內銷了。”肖筱說,在疫情的影響下,今年的出口額預計會比去年縮水四成。但讓她欣慰的是,今年的內銷訂單至少比去年翻兩番,已經實現了與外銷對半開的成績,也彌補了出口驟降的營收缺口。

徐州海蘭特桑拿設備有限公司的“救星”是新產品與電商。該公司副總經理李顏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老款提價不容易,那就多推出一些新款,價格可以適當提高,“只要有新品,三分之一以上的客戶就會選擇價格高一點的型號。”

在李顏廷看來,新款可以讓海外的客戶在市場上更加具有競爭力,也是他們在人民幣升值壓力下守住訂單以及利潤的關鍵。和以往每年推出10款新品的速度相比,今年公司推出的新品預計將達到15款左右。

另外,通過向電商轉型的努力,李顏廷所在公司今年的線上訂單明顯增加,在線下訂單普遍推遲的情況下,線上訂單的佔比已超過一半。他表示,今年的出口額與去年持平應該不成問題。

諸暨航豐針紡織有限公司也是出口轉內銷與電商轉型的受益者。該公司總經理密豐運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航空業是在疫情中受損最嚴重的行業,也讓專門爲國內外航空公司提供抱枕、毛毯等紡織品的公司遭遇了出口訂單驟然降至零的挑戰。

經過2個多月的試水,公司的電商轉型已有起色,從保持工廠正常運轉,到供不應求,密豐運開拓出了新的銷售渠道,也降低了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目前,密豐運他們的海外進賬較少,“出口韓國的訂單已經開始生產,而美國的還沒有。”

危中尋機

和服裝、紡織等傳統行業的出口相比,在疫情中“因禍得福”的自行車和筆記本電腦等產品的出口逆勢上漲,甚至迎來井噴,這讓他們獲得了一定的主動權。

義烏隆達車輛商行經營戶吳亞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是做生意20年以來最好的一年,和以往新年和聖誕節前後纔是旺季不同,今年從5月開始就已出現了出口旺季。供不應求的市場,讓他們在交易中選擇了利於自己的方式,比如所有訂單都以人民幣結算。

“由於海外疫情的不確定性,我們擔心會對結匯有影響,就全部定下以人民幣結算,也不用擔心匯率波動了。”吳亞萍告訴記者,有的客戶提出想做信用證,也被拒絕了。根據她的估計,今年的出口至少是去年的3倍。

作爲行業內較早參與出口電動自行車製造和銷售的公司,蘇州猛獅智能車輛科技有限公司的二季度出口額也提高了2.5倍。對他們而言,海外市場增長最快的是美國,隨後是歐洲地區。

曾憲勝表示,雖然行業逆勢增長,但疫情和美國大選等因素,對於公司的海外服務仍然有較大影響,而且未來局勢也較難判斷。爲了緩衝貿易摩擦帶來的影響,他們已經在佈局海外的組裝廠,並計劃立足線上銷售,鎖住更多的年輕人羣。

關於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影響,在外貿行業20多年的孟卓也看得很遠。

孟卓認爲,人民幣保持高位讓外貿出口更艱難了,但也會產生其他方面的影響,比如擴大人民幣在世界貨幣中的佔比,防止中國資金外流,以及增加進口以減少與美國等國的順差等等。這些帶來的益處可能遠遠大於出口量暫時減少的損失。

所謂危機,向來是危中有機。人民幣匯率的上升,不利於出口但有利於進口。在當前國內國際雙循環的背景下,提高產品附加值,嘗試加大進口及開拓內銷市場,也不失爲企業更長遠的應對之策和轉型之機。

相關文章